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青少年網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青少年網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2017-06-23 丁珂,霍穎揚 知識分子

圖片來源:flickr

撰文 | 丁珂、霍穎揚(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

責編 | 李娟

《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The-Intellectual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生活在數字時代,這些設備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電子設備通過為我們提供豐富的資訊和娛樂選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不過,長期被裹挾在信息的浪潮中,我們的大腦常常面臨著信息超載的困境。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這些電子設備更是大大增加了他們對網路和遊戲成癮的可能性。大量的研究表明,網路和遊戲成癮都會對青少年的大腦帶來功能和結構上的改變。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過度使用電子設備上網和玩遊戲可能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造成什麼影響。

多巴胺大量釋放令大腦受損

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主要負責傳遞興奮的信息[1]。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愛情之所以美妙,毒品之所以容易讓人沉淪,皆是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的釋放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甚至上癮。科學家們很早就發現,人們在玩視頻遊戲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2]。玩遊戲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腦釋放「快樂信號」不足為奇。不過,長期釋放大量多巴胺,我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嗎?

一項近來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會使我們大腦內的左腹側紋狀體發生變化[3]。這項研究由包括劍橋大學在內的20所機構共同進行,參與研究的是154名14歲的青少年。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人員發現,經常玩視頻遊戲的青少年(每周多於9小時)不僅比不常玩視頻遊戲的同齡人擁有更大的左腹側紋狀體,在面對遊戲中的失分時,他們這一大腦區域的活動也更為活躍。

另一項由韓國和美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表明[4],在連續十天每天玩一小時以上的網路遊戲之後,實驗參加者面對遊戲信號時的大腦反應類似於藥物成癮者面對毒品時的大腦反應——二者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眶額葉皮層、海馬旁回和丘腦都會被激活(見圖一)。

圖一 區域性腦血流量變化

有國內學者根據網路成癮診斷問卷(IADDQ)和網路成癮障礙症診斷標準(IADDC)篩選出5名18-22歲的網路成癮者,並對他們進行了研究。通過使用多巴胺運轉蛋白掃描技術,他們發現,網路成癮者大腦紋狀體的多巴胺轉運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他們雙側紋狀體的體積和重量也顯著減少。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網路成癮可能有著與其他成癮性疾病相似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它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大腦損傷。

頻繁地通過手機訪問社交網路、玩遊戲、獲取消息會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源源不斷的新信息,這會使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持續走高[6]。研究發現,網路使用障礙患者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分泌多巴胺的中腦腹側被蓋區(VTA)會被持續激活。

簡而言之,一旦習慣了高多巴胺水平的活動,其他活動對我們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這就好比當我們面前放滿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炸雞、薯條和巧克力時,我們很難走去桌子的另一頭吃清水煮白菜,儘管長期來說,後者對我們的身體更為有益。

大腦灰質的體積萎縮

大腦的灰質相當於大腦的CPU,是認知功能的重要載體。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網路成癮會使大腦灰質的體積減少[7, 8, 9]。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8],網路成癮青少年的大腦存在結構性改變。通過對比18名網路成癮青少年與15名健康青少年的大腦成像結果,他們發現,「網癮」青少年在某些大腦區域的灰質密度顯著低於對照組,其中包括與成癮密切相關的腦島和控制情緒的扣帶回(見圖二)。

圖二 網癮青少年的大腦灰質密度在(A)左前扣帶回皮層、(B)左後扣帶回皮層、(C)左側腦島和(D)

在另外一項研究中[9],研究人員通過藉助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技術(VBM)研究了18名網路成癮青少年的大腦形態。他們發現,這些青少年在五個大腦區域的灰質體積出現減少,其中包括雙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青少年大腦灰質的體積大小與他們網路成癮的時間顯著相關(見圖三)。

圖三 A. 網路成癮青少年的大腦灰質體積減少;B. 三個大腦區域的灰質體積與網路成癮時間顯著負相關

這些研究結果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啟發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第一,如果兒童和青少年的扣帶回受損,他們對情感的控制能力會下降,這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第二,前額葉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大腦區域,它肩負著計劃、管理和衝動控制等重要職能。如果兒童和青少年的前額葉發生改變,那他們對自身語言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有可能下降,具體可表現為缺乏耐心,容易發脾氣,難以專註。

大腦白質纖維的連接減少

白質纖維就像大腦裡面的電線,負責在神經元之間溝通傳遞信息。

安徽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7],網路遊戲成癮者的大腦白質會出現結構性變化。這項研究由17名13-19歲的青少年參加,其中包括13名女性和4名男性。總的來說,大腦白質纖維的減少既可能出現在左右兩側大腦半球之間,也可能出現在同一側大腦半球之內;既可能出現在負責認知功能的腦區之中,也可能出現在主管情緒功能的腦區之中。

白質纖維的減少會導致神經元信號傳遞速度減慢,迴路變短甚至紊亂,進而引起記憶功能的減弱與認知情緒功能的紊亂。顯而易見,這些改變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大腦皮層的厚度減少

皮層厚度是衡量大腦灰質結構變化的一個指標。

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網路成癮量表(YIAS)篩選出15名網路成癮的青少年,並對他們的大腦眶額葉皮層厚度進行測量[11]。研究結果顯示,網癮青少年的大腦右側眶額葉皮層厚度顯著低於對照組青少年(見圖四)。由於前額葉涉及眾多高級認知功能,這一變化也會引起認知功能的下降。

圖三 A. 網路成癮青少年的大腦灰質體積減少;B. 三個大腦區域的灰質體積與網路成癮時間顯著負相關

大腦的認知功能受到損害

網路和遊戲成癮會對大腦的認知功能造成損害。已有研究表明,網路成癮者對獎賞敏感而對損失不敏感,這可能解釋了他們為什麼能夠維持成癮行為[12]。這項研究由浙江師範大學和英國雷丁大學共同進行,實驗參加者是16名18-24歲的網路成癮者和15名19-25歲的對照組被試。另外一項由18名16-22歲網路遊戲成癮者參與的研究顯示,網路遊戲成癮還和部分腦區的異常自發性大腦神經活動有關[13]。

對現今的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他們從出生起就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電子設備打交道。既然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可能會對他們的大腦造成各種不利影響,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盡量減少這些不利影響呢?

圖片來源:flickr

首先,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制定一個標準:嬰兒完全不使用電子設備,3-5歲的兒童每天可使用一小時電子設備;6-18歲的青少年每天可使用兩小時電子設備。

其次,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們合理地使用電子設備,例如鼓勵他們使用電子設備輔助學習。另外,家長也應該帶領孩子們多參加社交活動和戶外活動,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不同方面的樂趣。

最後,對於孩子們良好的表現,一定要給予明確的讚揚和肯定。對於孩子們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不要妥協,也不能放縱。可以使用溫和的語氣,用他們能夠理解的形象語言和他們進行溝通,使他們意識到這些行為的危害以及替代選項的好處,從而改變決心自己的行為模式。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pamine.

2.Koepp, M. J., Gunn, R. N., Lawrence, A. D., Cunningham, V. J., Dagher, A., Jones, T., ... & Grasby, P. M. (1998). Evidence for striatal dopamine release during a video game. Nature, 393(6682), 266-268.

3.Kühn, S, A Romanowski, C Schilling, R Lorenz, C M?rsen, N Seiferth, T Banaschewski,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Video Gaming.」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 (2011): e53. doi:10.1038/tp.2011.53.

4.Han, Doug Hyun, Nicolas Bolo, Melissa A. Daniels, Lynn Arenella, In Kyoon Lyoo, and Perry F. Renshaw. 「Brain Activity and Desire for Internet Video Game Play.」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52, no. 1 (January 2011): 88–95. doi:10.1016/j.comppsych.2010.04.004.

5.Hou, Haifeng, Shaowe Jia, Shu Hu, Rong Fan, Wen Sun, Taotao Sun, and Hong Zhang. 「Reduced Striatal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People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Journal of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2 (2012): 854524. doi:10.1155/2012/854524.

6.Horstman, Judith. The Scientific American Brave New Brai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010: p58.

7.Weng, Chuan-Bo, Ruo-Bing Qian, Xian-Ming Fu, Bin Lin, Xiao-Peng Han, Chao-Shi Niu, and Ye-Han Wang.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Online Game Addi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82, no. 8 (August 2013): 1308–1312. doi:10.1016/j.ejrad.2013.01.031.

8.Zhou, Yan, Fu-Chun Lin, Ya-Song Du, Ling-di Qin, Zhi-Min Zhao, Jian-Rong Xu, and Hao Lei. 「Gray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Internet Addiction: 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79, no. 1 (July 2011): 92–95. doi:10.1016/j.ejrad.2009.10.025.

9.Yuan, Kai, Wei Qin, Guihong Wang, Fang Zeng, Liyan Zhao, Xuejuan Yang, Peng Liu, et al. 「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Edited by Shaolin Yang. PLoS ONE 6, no. 6 (June 3, 2011): e20708. doi:10.1371/journal.pone.0020708.

10.Lin, Fuchun, Yan Zhou, Yasong Du, Lindi Qin, Zhimin Zhao, Jianrong Xu, and Hao Lei. 「Abnormal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Study.」 PloS One 7, no. 1 (2012): e30253. doi:10.1371/journal.pone.0030253.

11.Hong, Soon-Beom, Jae-Won Kim, Eun-Jung Choi, Ho-Hyun Kim, Jeong-Eun Suh, Chang-Dai Kim, Paul Klauser, et al. 「Reduced Orbitofrontal Cortical Thickness in Male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9, no. 1 (2013): 11. doi:10.1186/1744-9081-9-11.

12.Dong, Guangheng, Yanbo Hu, and Xiao Lin. 「Reward/Punishment Sensitivities Among Internet Addict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Addictive Behaviors.」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46 (October 2013): 139–145. doi:10.1016/j.pnpbp.2013.07.007.

13.Yuan, Kai, Chenwang Jin, Ping Cheng, Xuejuan Yang, Tao Dong, Yanzhi Bi, Lihong Xing, et 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Edited by Krish Sathian. PLoS ONE 8, no. 11 (November 4, 2013): e78708. doi:10.1371/journal.pone.0078708.

製版編輯:陳婧嫻丨

《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The-Intellectual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華人生物學在讀博士最高獎項吳瑞獎學金獲獎名單揭曉
CRISPR專利在中國獲批,但它與張鋒無關
我們花八百元一斤吃著瀕危魚類,還能給孩子們留下什麼? | 師說
快訊 | CRISPR專利在中國獲批,但它與張鋒無關
疼痛雖令人厭惡,但人人都離不開它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長期吃鹽過多的害處有多大?食鹽過量的七個健康危害
甜食過量危害多
感冒藥服用過量可致多器官功能損害,其成分對乙醯氨基酚每日最大劑量不能超過2 克
過量飲酒危害:對年輕男女的大腦功能有影響,且具有差異
半月板磨沒軟骨損傷,跑步過量的危害有多大
飲酒多少算過量?
快樂也會過量?那攝入多少人會死?
喝多少咖啡算過量?
老年人和腎病患者不宜多吃豆腐,過量可加重腎臟負擔
糖是萬病之源,過量吃糖有這6大危害,勸你早重視
腫瘤專家:癌症患者要多喝水,但是,飲用過量危險會更多!
夏天氣溫高要多飲水,但是不能超過「這個數」,過量飲水危害不小
喝酒過量危害多,符合這3種癥狀,可能是肝癌前兆
維生素E好處雖多,過量使用也有害!不良反應知多少
震驚 | BC省青少年使用毒品泛濫!用毒過量死亡數陡增
糖的危害性不小於煙酒,吃糖過量有5大危害,你可能每天都吃超標
吃三七粉不宜過量!那吃多少才算「適量」?
大蒜雖好,但過量食用,會發生這3個損害,不得不重視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過量飲酒有3大危害,出血只是最輕一個
過量飲酒的危害你知多少?它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