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廬山慧日寺研究 4 花從何處來?——一樁佛門公案

廬山慧日寺研究 4 花從何處來?——一樁佛門公案

封面攝影 潘展(教授)

說明:本篇內容超出筆者的能力,勉而為之。因涉及到宗教,文中或有不敬之處,您若不喜,請及時停止閱讀。另,本文篇幅較長,約4500字。

本文聊一件佛門公案,當然和慧日寺有關。公案的參與者是前文介紹的慧日文雅禪師(見本系列1、2篇)。這也是宋代高僧文雅禪師留下來的一件著名的公案。

公案,原指官吏審理案件時用的桌子,後被引申為官府的判決文書,並特指疑難案件。本文講的是一起發生在寺廟裡的神秘案件?上一篇是,這篇可不是。在漢傳佛教的禪宗一門,公案另有含義。

1. 關於佛教 關於禪宗

首先對不了解佛教的讀者介紹背景知識(其實我也不懂)。

漢傳佛教歷史上有十個大宗派,有的是印度帶過來的,比如唐三藏傳入了唯識宗,有的是中國人自創的。現如今,影響力最大的有兩個,一是百姓里信眾最多的凈土宗,發祥於廬山腳下的東林寺。另一個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的禪宗,後者在歷朝歷代的士大夫中最為流行,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最廣,是漢傳佛教的代表。

禪宗是咱們自創的,理論思想極端形而上。它源於曾在少林寺面壁的菩提達摩,興盛於六祖惠能,惠能在九江對面黃梅縣的五祖寺接過了禪宗衣缽,將其發揚光大。

達摩面壁圖(日本 1887)

任何宗教,都是要解決兩個問題:現實和未來。比如一神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都是教誨人們如何遵守教義,規範現實生活最終以獲取天堂的位置,反之是地獄的火焰。

佛教和印度教的理論基礎是輪迴,本系列上一篇提到的餓鬼道就是輪迴的一種。若想擺脫現實與輪迴的苦難,就應修行。修行若能得道(大乘理論),便可以達到涅槃,即不生不滅,再無痛苦,得以永生。因此,各個宗派都提出某種修行的思想及方法,比如凈土宗的念佛,比如藏傳佛教的轉經輪。

如果用武俠小說來做個比喻,修行就是練功。每個武林中人都練功,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絕世高手,到了南帝北丐那個級別,就是涅槃,終有一死,也是歡喜。

如何成為絕頂高手?不同宗派差別極大。有的就是告訴你慢慢練,別急,今生不行還有來生。有的教你如何提高練功的效率,比如什麼時候做什麼修鍊,就能夠精進數倍。有的告訴你必須練童子功清心寡欲,有的卻又是弄些大還丹、豹胎丸之類的靈丹妙藥,極端的更有采陰補陽。

註:基於幻想的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以金庸為代表),描繪的是在所謂的「江湖」中實現個人私慾的最大化(絕世高手、超級種馬之類)。本質上就是普通人成妖成怪的過程,與滅欲修身的佛教是兩個路數。

禪宗當然提出一種修行的解決方案,它的與眾不同在於,禪宗不鼓勵誦經、禮佛,而是通過個人自身修證,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真理,從而「開悟見性」。

用武俠小說就很難比喻了。勉強些就有點類似的是金庸的《俠客行》,所有武林人士都在李白的書法前目瞪口呆,只有傻頭傻腦的主角看出其中奧妙,瞬間成了絕世高手。

只能這麼形容吧,神秘主義極強的禪宗難以描述。六祖惠悟道時不識字兒,接過禪宗衣缽時只是個劈柴、舂米的雜役,還沒剃度。

下面這張照片筆者在五祖寺拍攝,據說這是六祖當年幹活留下來的。我不太信,這木頭怎麼看也不像是有一千四五百年。

六祖惠能遺物(攝於2014年)

2. 禪門公案

禪宗再神秘莫測,總要建廟收徒弟搞教育。可以想像,這種不依常規的玄妙幾乎無法用文字描述,「直指人心」的教學難度極高。這就好比馮老師這些年教藝術設計,家長給我的要求是使學生成為藝術家,甚至不用學什麼素描色彩。誰都知道,藝術表現的方法可以教,如何成為藝術家真沒法教,起碼我沒這個本事。

禪宗一定有自己獨門秘籍。

舉個禪宗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例,不認識字的六祖惠能怎樣接下了五祖弘忍的衣缽。這也是個獃頭獃腦的傻小子一躍成為武林盟主的故事。

唐代的時候,五祖弘忍住在九江對面黃梅山南禪寺,也就是現在的五祖寺。他年紀大了,就想找傳人,於是命令弟子們做偈上交,也就是交個論文什麼的。注意那個字讀 jì ,是指佛經中的唱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不講究韻律的白話打油詩。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的作業是這樣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人看了,紛紛叫好。故事裡沒說別的師兄弟是否交過論文。大師兄出馬了,估計別人也不敢造次,叫好是必須的。

神秀偈(筆者攝於2014年)

然而在廟裡燒火的滿口廣東話的惠能聽了卻說,呢算乜野,哪位會寫字,幫我也在牆上刷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算是不懂佛經、禪宗,也不需要知道菩提、明鏡是什麼,都能看出來兩者的差別有多大,不是距離,是本質。

註:您若是看出了上兩首偈子的差距,就是有慧根,請繼續認真閱讀。若是體會不出……就再看。

這兩首偈子現在被刻在黃梅縣五祖寺的山門上,一左一右,各位有空可以去看看。

惠能偈(筆者攝於2014年)

上面就是一段禪宗公案,也是所有公案中最有名的。

所謂公案,是禪宗高僧大德一段言行,一般是一個小故事。大多記載的是禪宗接引的片段,或者是開悟過程。

師父教弟子就是接引。開悟則是佛門弟子達到智慧上的突破,感悟到生命的本質,從而終結苦難,獲得終極自由。

3. 桃花公案

如果你吧唧一下打通了任督二脈,練成了絕世武功,會怎樣?回家做飯?這種明珠暗藏的事兒換誰都不幹,就算是你不把別的高手PK了,起碼也要像武俠電影里那樣一巴掌轟掉半個山頭才行。

道家這方面就有優勢,煉丹成仙,就能搞個飛行表演,讓所有人伸著脖子仰頭看。陣勢若是大些,那就是八仙過海飛行表演隊。

釋家可不行。一巴掌拍倒孫猴子那是咱們中國人編的。佛教本就是一種哲學思想,沒那麼多神神怪怪的事兒。開悟只是精神上、認知上的。雖然說頓悟就已經達到超凡入聖的級別,沒法用語言描述,卻總應當表達出來。再者,你可能並沒有開悟,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脈而是走火入魔。沒有師父檢驗認可,不獲得師兄弟們的拜服,也沒開悟可言。

禪宗如何表達自己開悟?雙關語、動作也行,不過這些方法有一定危險性。如果像阿基米德那樣光著身子在大街上跑,說自己開悟了,總是不太安全。阿基米德若不是跑到皇帝那兒去稱王冠演示浮力定律,也會被人抓起來打個半死。

禪宗是與中國傳統哲學結合最為緊密,因此最常用比興之詩,以抽象、玄妙、機敏的語言寫成開悟偈,表達頓悟的經過、感受等。上面惠能的偈子就是典型。

關於開悟偈,下面的例子很有名。

唐末的時候,有位叫志勤的僧人,學禪多年而不得。有一天,看到山上開放的桃花灼灼,豁然開悟。他就寫下這了首著名的偈子: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他的師父得知後對他反覆詰問,發現他真的開悟了,就告訴他:從桃花因緣達到這個境界,就再也不用擔心了,但你仍然要小心,好自為之。

《五燈會元 ·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

如何理解這個偈子?以下只是試解:

劍客,應當指的是慧劍,即能斬斷一切煩惱的智慧。落葉抽枝,就像這桃樹般。佛心不可得,依然在努力,三十年間一次次失敗,卻又一次次振作。

一見桃花、自是不疑,最難解,看上去又是最容易理解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我等凡人也只能解釋到這一步了。

桃花公案充分體現了禪宗的特點,修禪者可以通過對凡間事物的觀察思考「開悟見性」。可以看出,禪機與老莊哲學極為相近。

禪宗的歷史上,有無數開悟的公案。後人學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參考以前的公案。同樣,禪師經常講述公案的情節,以期弟子獲得開悟的機會。這被稱為「參公案」,按照現代的教育理論就是「案例式教學法」。

4. 續桃花公案之參公案

回到本系列的主題。以上這些和慧日寺有什麼關係?以下就是對桃花公案參公案開悟的故事:

卻說宋代有位叫法因的僧人,二十多歲出家後,一直雲遊四方。某天他到了廬山,在東林寺遇到慧日文雅禪師,後拜文雅為師。需要說明的是,文雅禪師雖然是慧日寺的高僧,也可以跨宗派(東林寺是凈土宗)彼此走訪交流。

文雅禪師在教學中舉出志勤禪師桃花悟道的公案,以啟發法因。他問法因:「山岩上桃花盛開,這桃花從哪裡來的?」法因擬出了幾個答案,文雅都說:「不是!不是!」

突然間,法因福至心靈,一下就頓悟了,隨即作了一首開悟偈:

岩上桃花開,華從何處來?

靈雲才一見,回首舞三台。

偈中「華」通「花」。「靈雲」就是靈雲志勤禪師。「三台」是指皇家觀星的地方或者高級官吏們(尚書、御史等)處理政務的府衙。

文雅禪師看到法因這偈子,確認了法因已經開悟,然後要求他應當努力鞭策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佛法奧秘。法因聽從師父教誨,居廬山三十年不出世,終被佛門尊為高僧大德。

《五燈會元· 卷十八》

法因的偈子比志勤禪師的偈子似乎更難理解。桃花為何在開在山岩上?岩石怎能長出桃樹?桃花是相,亦是無相?靈雲志勤禪師為何見到桃花,就敢跑到人民大會堂或者中南海門口跳舞?找死?一個和尚,為何與政治扯到一起?

若是從淺顯處來看,這偈子卻又特別好理解。回到本篇的主旨,禪宗的頓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或者說,無論是僧侶還是在家的居士,修行的目的是什麼?答案現成的:追求西方極樂世界等等。然而,僅從哲學角度看待,禪宗(佛教)追求的就是對人生的終極認知,獲得了這種認知,就是極致的自由。再來看前一段對開悟的定義:感悟到生命的本質,從而終結苦難,獲得終極自由。

一個自由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跳舞,他的精神是無所拘束的。

以上只是筆者的理解,也只能到這個水平了。

5. 關於桃花 關於教育

開悟哪都能解說?比如下一篇也是慧日寺文雅禪師的一段公案:

廬山慧日文雅禪師,受請日,僧問:「向上宗乘,乞師不吝。」師曰:「拄杖正開封。」曰:「小出大遇也。」師曰:「放過即不可。」便打。

哪位看懂了,麻煩教教我。我就知道「打」是什麼意思,見後文。

因此,參公案需要師父引導。一個人蔘公案,若是悟性不夠,參著參著就被帶跑了。若是真認為桃花可以開悟,那就天天盯著桃花?比如,在桃花樹下坐禪會怎樣呢?是不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網上就看到這麼一張照片。

桃花樹下打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穿的這麼乾淨整齊,直接坐地上,墊子都不用,心誠得令我感動。打坐這麼緊挨著,手搭在後背上要麼是運功療傷,要麼就是七星蜈蚣陣法。

其實,這種事兒,在一千年前就很流行了。蘇東坡在《東坡志林》中就有記載:「世人有見古德見桃花悟道者,爭頌桃花,便將桃花作飯,五十年,轉沒交涉。」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人聽說桃花悟道,就天天稱頌桃花,做各種桃花拌飯、桃花火鍋、桃花煲之類的,吃了五十年,結果呢……我想,不是春天就要天天吃桃花醬,也真不易。

《四庫全書 · 東坡全集》

關於桃花公案的解說,到此為止。吾等凡夫俗子,也不可能窺探箇中奧秘,本篇所要討論的,還是從常人視角(比如武俠)看待宗教的問題。或者說,這是從未探究過佛教的筆者,寫出來的理解心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覺得很有意思的是,禪宗和現代教育體制的一致性。

總結上兩個桃花公案,會發現開悟的流程都是相同的。首先,學習者經過長期的苦修思索。比如志勤禪師經過了30年修禪。法因禪師遊走四方拜師求道。若沒有深厚的佛學修養,悟出來的也是邪門歪道。其次,禪宗都是有師承的,師父根據徒弟的特質選擇合適的案例(公案)進行教學,師徒之間經過長期的機辯。開悟之後,師父反覆詰問才得以確認。在禪宗的公案中,也有通過同門師兄弟們交流、辯駁而被認可的。最後,開悟見道,並非修行的極致,尚須後繼工夫。

以現代教學體制來看,這不就是培養博士么?博士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與訓練,沒有自學成才的博士。博士畢業必須經過導師認可,通過專業委員會答辯,論文應當經過同行評議才能發表。博士即使畢業了,仍需終生學習,否則也將被淘汰。

禪宗(佛教)是一種哲學,開悟就是學習的過程。在教育模式上,宗教和科學是一致的,現代西方教育體系,本就是從修道院發展而來的。能夠經過這一嚴格程序脫穎而出者,必為高僧,或者說,一定對人生有非同常人的領悟。

明白這些,就很容易看出各式各樣的騙子,比如那些號稱能拿到諾貝爾獎的「民科」,比如那些佛經都背不順溜的僧人,比如有某些大師們宣稱自己得道是因為見到什麼神跡、佛光之類的,比如某些人號稱是高僧的弟子就怎樣怎樣。

不多說了,得罪人太多。

6. 輕鬆一下

禪宗的教育方法也並非一成不變。就如五祖惠能不認識字也能開悟,禪宗歷史上也有些特別的教育模式。比如著名的金輪可觀禪師悟道因緣是這樣的:

可觀禪師第一次見某位高僧。

高僧說:「走過來!」

可觀禪師就走上前作禮。

高僧猛然踹他一腳。

可觀禪師於是就……開悟了!

教育部總在提倡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其實也就是葉公好龍,禪宗這麼好的教育模式為啥就不學呢?要是讓我用,保證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藝術家。

不信各位看看,那些自稱的藝術大師們,哪個不是被打渾了踢傻了的模樣?

後記:

說實話筆者是寫傻了。本以為三天可以寫完,結果耗了半個多月。真是力不從心,無數次都想放棄這一篇。宗教,作為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當去了解、認知和尊重。只是,宗教太大、太深、太廣了。累。

再次聲明,筆者沒研究過佛學,在慧日寺住過幾天,就某些不明之處請教過主持心月禪師。以上文字若有得罪,望請海涵。

慧日寺歷史研究 2 試解《禪本草》

廬山慧日寺研究 3 一則鬼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曉暉 的精彩文章:

TAG:馮曉暉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出書研究《涼宮春日的憂鬱》 漫無止境的八月劇情被吐槽
趙鑫:從事蔬菜研究推廣28年
浙江省杭州之江區塊鏈科技研究院今日揭牌成立
張湧泉 徐鍵:濱田德海舊藏敦煌殘卷兩種研究
科學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地下竟然沒有山根,那裡到底隱藏什麼秘密
今日推薦 | 《十里八邨:近代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研究》
四畫僧石濤晚年離開佛門改信道教研究
佛光寺東大殿研究的幾個問題
老鼠與貓:1780年廣東盜案研究
山西壽陽吉昺公家族遷湘川渝之世系研究 來看看有沒有自己的始祖分系
陳侃理:「山東兩漢北朝碑刻研究工作坊」從游隨想
熱烈慶賀:母公司北京慈針中醫藥研究院東北分公司成立
枇杷樹山古墓群 研究楚秦益陽縣治的資料寶庫
周一平|日本版《毛澤東著作年表》校勘、研究
涼宮學,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出版書籍專門研究涼宮漫無止境的八月
清代才子在泰山刻「蟲二」,日本專家研究十年,郭沫若一笑破題
胡祗遹研究 胡祗遹與書法
群英薈萃,百花齊放:趙伍龍老師受邀走進五台山書畫藝術研究院
清朝8位皇帝題寫御匾,台南孔廟卸下研究
《日本皇宮裡的唐碑》王仁富唐鴻臚井刻石研究第三本著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