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最容易被誤解的哲學概念
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到「形而上」這個概念,都是通過課本。
課本上對它的解釋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這裡被當成一個貶義詞。
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想,你聽說過哪個學科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宣稱:我們這個學科就是立志要孤立、片面、僵化地研究問題的嗎?
「形而上學」這個詞英文是metaphysics,它的來歷是這樣的: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寫過很多著作,從哲學到物理學,涉及了很多學科。
但是那個時候沒有現代學術界「哲學」、「物理學」這樣的詳細分科。給整理他書籍的後人犯愁了,這麼一大堆包羅萬象的著作,該怎麼分類、命名呢?
一個叫安德羅尼柯的人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用「研究有形體的事物」和「研究沒有形體的事物」這個標準,把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兩大類。
前一類著作編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學》。後一類作品,也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作品,也編在一起,放在《物理學》的後面。當時沒有合適的名字稱呼它們,安德羅尼柯一看怎麼辦呢,就給起了一個名叫metaphysics,原意是「物理學之後」。
安德羅尼柯起這個metaphysics的原本目的,應該是他沒有現成的辭彙可用,於是就說這部分著作是「編排在《物理學》之後的內容」。但這個詞的含義也可以引申成「物理學之後的學問」。也就是說,形而上學研究的是那些高於物理學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學問。
這就是「形而上學」這個詞最早的來歷。
「形而上學」的中文譯名也很棒,稱得上是中文翻譯史上最棒的譯名之一。
中文典出《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的這句話很精彩,也很好理解。「形」,就是有外形、可以觸摸、可以感知的東西。這句話下了兩個定義。
第一個定義是說,超過我們感知之外的那些無形的東西,是「道」,這裡指的是「道理」「概念」這些抽象的東西。老子說「大道無形」,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個定義是說,我們能感知到的那些有形的東西,是「器」。「器」是「器具」,就是指「東西」「物質」。
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易經》的這句話,和安德羅尼柯的思路是一模一樣的。《易經》的「道」,對應的就是安德羅尼柯的metaphysics。《易經》的「器」,對應的就是安德羅尼柯的「物理學」。於是日本哲學家井上哲次郎先生在看到metaphysics這個詞後,聯想到《易經》,把metaphysics翻譯成了「形而上學」。
簡直是「信、達、雅」的最高境界。
我們現在所說的「形而上學」,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是用理性思維去研究那些能統一世間一切問題的「大道理」。比如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樣子的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啊之類的問題。
形而上學離我們並不遠,生活中我們也不時會與它相遇。
很多小孩子喜歡不停地問 「為什麼」,讓家長不勝其煩。就是因為「為什麼」的遊戲玩到最後,追問的往往就是難以回答的形而上學的問題。
舉個例子。
「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啊?」
「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照顧你呀。」
「那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啊?」
「因為爸爸媽媽要掙錢啊。」
「那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掙錢啊?」
「掙錢了才能買吃的啊。」
「那為什麼要買吃的啊?」
「有了吃的,人才能活啊。」
「人為什麼要活著啊?」
而最後「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正是形而上學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研究「人為什麼不自殺」,其實就是在研究「人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問題,普通家長是很難回答得上來的。


※和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的為何是襲人?寶玉:幸得無人撞見
※脂硯齋妄解紅樓夢二三例
※金庸小說五大神秘祖師,丐幫之祖竟和孔子交過手?
※舞台劇、話劇和戲劇的區別
TAG:瀟洒一書生 |
※哇 漲姿勢了 了解最易被誤解的文學常識
※心理學者對科學的誤解
※最容易被誤解的星座
※最容易因「被誤解」而爆發的星座
※被誤解的康復醫學,魔幻康復醫學!
※最易讓人誤解的一所大學,以為學校是在上海,被當作國內重點大學
※對書法的誤解太深,才導致現代書學無解
※科學神話:心理學者對科學的誤解
※張建偉:被誤解的比較政治學
※「學金融=研究股票!」那些最讓人誤解的大學專業你上榜了嗎?
※最容易被誤解的10個文學常識!
※何為心學?為什麼有人對心學充滿誤解?
※這些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女性常識,老爺們也應該學一點
※改名最失敗的大學,名字很像技校,經常被人誤解為野雞大學!
※你還要繼續誤解心理學多久
※國人最容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被誤解最深的歷史人物是誰?
※博學書院帶你重新認識那句被誤解最深的孔子語錄
※對於量子物理學,你是否也有這些誤解
※關於量子物理學常見的七個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