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師為什麼很少培養出大師?

大師為什麼很少培養出大師?

管理視角看國學(215)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

顏淵喟然嘆曰:「我仰望它,愈望愈高。我鑽研他,愈鑽愈堅。一忽兒看它在前面,一忽兒又像在後面。先生循著次第,一步步地誘導我,他是如何般的善教呀!他以文章開博我,以禮行節約我,使我欲罷不能。但我才知已盡,像見他在前面矗立著,高峻卓絕,我想再向前追從,但感到無路可由了。」

顏回早死,我們分析顏回是累死的,這篇顏回的自述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就是面對孔子這樣一個文化高峰,有的學生根本不見其高,有的是望峰息心,有的半途而廢,有的找不到門路一直在門外徘徊,只有顏回既見其高,也勇於追求,勇於攀爬,卻始終無法企及,無暇顧及身體生計,由此可能勞累過度而早亡。

孔子所達到的境界,可能只有顏回感受最深,所以孔子和顏回之間師生關係上最為相得,其他如有子、曾子、子夏等後來作為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者和傳播者之境界恐怕都要等而下之,所以在顏回死後孔子要悲慟的說「天喪予」,這個後來流傳下來的儒家和孔子所追求的境界上的差異,恐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上半截給截殺之後讓給了道家,只留下下半截的人倫日用,儒道分途,實際上在孔子所達到並被顏回所了解的境界里,應該是上下貫通,儒道一體的。

這章大致可分三層,「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是描述顏回感受到的孔子的境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是說孔子的教育方式。「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是說顏回對自己的學習狀態的描述。

為什麼顏回看到的孔子之道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其實質,可以用《中庸》中的一段描述來說明: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這裡的君子之道,也可以說就是顏回看到的孔子之道,它看起來非常切近,一般人都可以去做,但其高深處,即使聖人也達不到。越往高處,高處還有更高處,越往細處,細里還有更細處(科學也是如此)。對於「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如可能想著去往深處捕獲(索隱行怪),但似乎卻就在切近處。這從《論語》中孔子隨處指點弟子們的問題時也可以感受到,如《公冶長篇》孔子問顏回和子路的志向,顏回說要「無伐善無施勞」,看起來目標在前方,而問孔子之志,孔子卻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看起來非常切近。這大概就是「忽焉在後」。

而從育人角度,如果徒然立這樣一個無法捉摸的高妙境界,弟子們自然不知道該怎麼做,孔子的教育路徑就是「循循然善誘人。」給弟子們指出一個「下學而上達」的可歷階而上的階梯,一步步來。既有就近下手處,也有不斷提升的路向。當然即使這樣,也只有顏回這樣的弟子能夠有真實感受,很多學生還是走著走著就走不通了,或不想走了,或認為到頂了。這個路徑總體上有兩部分來支撐,一個是「博文」,一個是「約禮」,兩者看起來是兩個方向,最終統一於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標誌就是「發而皆中節」,而且可以「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捲起來就似乎空無所有,釋放出來就可以泛應曲當,無不中節,可用於治國理政,也可以用於人倫日用。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顏回自己仍然感覺力有不逮,用盡全部心志,感覺那個目標仍然在前面,而且甚至都不知道怎麼達到了(雖欲從之,未由也已。),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孔子和顏回對比,孔子是「無常師」的,就是孔子向很多人學習,但總體上來說他沒有一個對他「循循然善誘」的老師在引導他每一步該怎麼走,下一步要學什麼,完全是自我探索,或叫自學成才,而顏回是有孔子這樣的一個文化大家來親自輔導,逐步指導的,按說自我探索者,不可避免的就會走彎路,有額外的成本,而學習者在有人帶路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走彎路的代價,路線明確,理論上應該更快的到達那個境界,而實際上,儘管顏回最接近孔子所開示的境界,總體上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的作用又在哪裡呢?當然這也可以說用兩個人先天智力上的差異來解釋。但可能也並非如此,因為這個現象不只是存在於孔子和顏回之間,就是現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自學成才的大師所成就的境界,其親炙弟子們往往難以超越,如錢穆自己是自學成才的典範,而其弟子中,即使最有成就的余英時,比之錢穆也仍然差距不小。愛因斯坦、牛頓以及廣泛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弟子,能夠超過其老師成就的也比較少見。當然,聖者的弟子中賢者比較多見,大師的門下,也往往人才輩出,只是能超過老師的比較少見。除了先天的因素外,這種「循循然善誘人」的教育模式是否也在無形中束縛了弟子的視野,可能也是一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合舫 的精彩文章:

TAG:秦合舫 |

您可能感興趣

偽大師太多,比沒有大師更可怕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大師之死悲涼雄壯
大師兄是你嗎?怎麼胖成了二師兄?
「大師兄」首嘗「大師」滋味
大師兄,師傅又讓妖怪抓走啦!
小伙問大師出家要辦什麼手續,大師的話把小伙點醒了!
忍者大師
你見過瘦的太極大師嗎?女主持問練太極能減肥嗎,胖大師:能
本性禪師:大寺與大師
素材 大師中的大師
藝術大師們的嬌妻誰更美?
為什麼現在的篆刻界很難出大師?
為什麼這些設計師都向這位美國藝術大師致敬?
如何「富養」自己的臉?讓駐顏大師教你幾招
孫侃散文:大師已去,大師還在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
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站在大師背後的大師
比分手大師還厲害的是——「偽裝大師」
算命大師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