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千萬不要搞這些東西
有些人在學佛的過程中,喜歡使一些小聰明,用主觀的見解扭曲佛義。
有些人並沒有大福德、大因緣,慧根比較淺,對佛學的教義實在領悟不到,這類人應該好好念佛。然而,福報不夠、慧根太淺的人,往往喜歡用自己的主觀見解扭曲佛義,並在學佛的道路上步入歧途。由於狐狸喜歡耍小聰明,所以禪宗將這種扭曲佛義的禪稱作「野狐禪」。
有一些人喜歡死啃公案,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意思去解讀佛門公案,而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一輩子都厘不清。整理不清公案中的禪意,是因為這些人沒有開悟,沒有見性。他們迷失在了公案的禪意當中,就如同掉進了荊棘叢林裡面,無法找到正確的出路。禪宗將這種禪喚作「葛藤禪」。
還有一些人將禪當做文字來研究,在句讀之間細細品味。或許他感受到了文字的生動形象,但他對禪意的品嘗卻遠遠不夠。將禪當做文字,即使見解再好,也不是「正受」——正確的感受。禪宗將這種「似即似,只是未到在」的禪稱為「文字禪」。禪意應該通過實證才能感受到,這和理學學科需要通過做實驗來證實學問的正確性是一樣的道理。
沒有真正領悟禪意的人,沒法真正地受用。禪不是知識,不是常識,也不是學問。將禪當做理論來研究,即使寫出了長篇大論,也與禪意毫不相干。修行是為了自己獲得解脫,而不是用來奪取名利或向人炫耀的事情。因此,文字禪於人們而言,毫無意義。
「口頭禪」也是於人無益的禪。口頭禪就如鸚鵡學舌一般,僅僅是口頭念佛,但心裡並不能真正地相應,更不能保證守本真心。真心,就是涅槃的妙心,守本真心是學佛的要道所在。如果某人在說禪的時候,雖然口頭上講得很順溜,說起禪來像是很有功夫,但實際上沒有,那麼他說的就是「口頭禪」。
「枯木禪」,即是只知道打坐,不知道什麼叫做觀心的禪。參「枯木禪」的人,同樣不能守本真心。這些人每天就知道打坐,實際上並沒有領悟到禪意。要知道,禪不一定是坐,坐不一定是禪,悟道在心而不在姿勢。曾有人向法師提問:「我們的上人說儘管打坐,就會有成就,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法師答道:「照這麼說,如果有人腿上患了疾病,使他不能盤腿而坐,那他一輩子都不會有成就了?」不懂佛法,卻煞有介事地誤導別人,實在可恨。端坐於斯,就形如枯木;但凡打坐,便毫無生氣——這就是枯木禪。
有些人並未開悟,卻處處標榜自己修禪,即使是泡茶,也要自稱為「茶的禪師」。這種與禪的宗旨相悖,見地錯誤的禪,叫做「邪禪」。開悟的人泡茶,他是茶的禪師;不開悟的人,泡茶就只是泡茶。然而,這樣亂命名的現象並不少見,有人抓個葯,便說自己是葯禪師;喝個酒,就說自己是酒禪師,莫非雲遊四海的人,就是玩禪師了?有人去見法師,法師問他:「你修什麼?」他說:「我修禪。」法師又問:「什麼是禪?」他說:「禪無所在,無所不在。」法師再問:「那在哪裡?」「……因為我師父常常這樣講。」這種修禪,就是「牙牙學語」、「拾人牙慧」,老是想在別人面前賣弄,可惜有沒有足夠的實力。
所以,學佛修禪,千萬不要耍這些小聰明。平常心就是禪。


※別人找我談論是非,我該怎麼辦
※李誓元居士:念佛就是念清凈心
※我們為什麼不能吃狗肉——清華大學蔣勁松教授這樣回答
※佛教徒如何解決人際關係危機
※這名屠夫,死後竟然能升天
TAG:中華佛緣 |
※學佛多年,仍不快樂,只因你少了這三樣東西?
※南懷瑾老師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
※學佛人,這四樣東西禍患無窮,一定要丟掉!
※這兩樣東西非常重要,是學佛的人必備的根本條件!
※學佛人,千萬別陷入這種誤區,要命啊!
※這六種學佛 還不如不學
※為什麼學佛、念經幾十年都不能受用?原來就是這些東西影響的
※千萬不要變成了十種奇怪學佛人
※世上宗教千千萬,他們為何要學佛?
※想學佛是好事,只是千萬別走彎路!
※青年學佛人,千萬不要到道場里還想找情侶!
※這是很多學佛人的大毛病!
※學佛並不是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這些人,學佛學歪了!
※學佛修禪之人,最怕的就是執迷於這兩樣東西
※學佛不只是燒香拜佛,這樣學佛讓你更受益!
※兩個真實故事:一個學佛,一個沒有學佛,結局就是不一樣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當學佛人老了,會擁有這三樣美好的東西,讓他們遠離病痛,安享晚年
※學佛人,只要邁過這三個坎,福報不請自來!
※一個學佛人,如果不懂得這兩點,拜佛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