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國學大師葉嘉瑩:是詩詞支撐我,度過了人生的陰霾

國學大師葉嘉瑩:是詩詞支撐我,度過了人生的陰霾

她是白髮的先生;

她是詩詞的女兒;

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

她在人生暮年依舊不願為歲月臣服;

她是葉嘉瑩,中國少有的詩詞大家。

在一期《朗讀者》中,出現了一位詩詞老人,她93歲的年紀,卻依舊氣質卓越,文采斐然,被董卿親切的稱呼為:「先生」。

她的一生都與詩詞「戀愛」,這麼多年來,詩詞一直都是支撐她走過陰霾的力量。她在詩詞中找尋信仰,堅守自己,通過詩詞汲取力量,度過難關。

葉嘉瑩先生說,是中國古典詩詞給了她力量,那些在最簡短文字中毫無藏匿的,睿智無雙的文人之智,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年輕時的葉嘉瑩在給孩子們上課

- 1 -

書香世家遭巨變

葉嘉瑩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家裡的家教甚嚴,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她讀書寫字。6歲就隨著家庭教師通讀《論語》,15歲便能寫出優雅的詩詞,仿如李清照再世。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三秋一覺庄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這首詩是她15歲那年所寫,完全沒有花季少女的活潑和喜悅,反而有著說不出的孤獨和悲涼。

不同於其他的女孩,會玩遊戲、盪鞦韆、跳繩子,她卻什麼都不會,整日關在家內,只會誦讀詩詞。父母的教育,給予她詩歌創作的最初的啟蒙。

最初她還有些羨慕其他玩伴,但時間一長,她便真正沉浸在了書中,只想整日與書作伴,雖然沒有童年,但卻過得並不孤獨和苦。

後來,遭逢七七事變,父親卻意外在戰火紛飛之中失蹤,母親只好帶著一家人顛沛流離,勉強求生。

不料禍不單行,在一路的流離之中,母親終於抵不過常年的辛苦和勞累,因病逝世。而這一年葉嘉瑩才17歲,少年喪母的她,悲痛欲絕。

母親的猝然離世,也讓她第一次深感人生之無常,死生的隔離。

看著母親的離世,她將自己的絕望和悲痛全部寫進八首詩歌《哭母詩》。

瞻依猶是舊容顏,?

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

漫將修短破天慳。

她的《哭母詩》字字泣血,字裡行間流露的是痛徹心扉的人生味道。

葉嘉瑩與女兒

- 2 -

婚後家庭再遭變

葉嘉瑩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她卻說自己從未真正戀愛過。

大學時曾有男生追求她,給她寫信,她從來沒有回復過。「不遇天人不目成」,在她看來,一定要遇到非常欣賞,非常喜歡的人才可以談戀愛,可惜這個人一直沒有出現。

葉嘉瑩成績優異,有位中學老師非常看好她,就將自己的堂弟趙鍾蓀介紹給她。兩年的時間,趙鍾蓀幾次向葉嘉瑩求婚,她始終沒有答應。

後來趙鍾蓀失業了,有人為他在南京謀了個職。於是,他提出與葉嘉瑩訂婚,葉嘉瑩不答應他就不走。由於深感愧疚,一時心軟,她便答應了。之後便信守承諾,前往南京與趙鍾蓀結婚。

葉嘉瑩的選擇,雖然為她帶來了婚姻,但卻並沒有為她帶來愛情。這場婚姻,反倒更像是苦難的開始。

婚後不久,由於時局動蕩,她和丈夫逃到了台灣,自此顛沛流離,她離開了故鄉。

剛一到台灣,就遭遇台灣「白色恐怖」政治風暴,丈夫突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抓捕,而此時女兒剛出生四個月,留下她們母女二人漂泊無依。

她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帶著女兒去投奔丈夫的姐姐,但姐姐家裡依舊殘敗不堪,她只能每天晚上抱著女兒睡在別人家的長廊之上。

寄人籬下,她告訴自己要堅定,伴隨她度過難關的,是一首首詩詞。她把自己悲慘的經歷,全部寫在詩中,描寫之真,現在讀起來都能感受到當時的困頓和悲苦。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香根。

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這是葉嘉瑩1950年的詩作《轉蓬》,也是她在丈夫入獄之後,不得已寄人籬下的真實人生寫照。

- 3 -

生活再一次欺騙

她一邊帶著女兒教學求生,一邊打探丈夫的消息,三年以後,丈夫終於平安出獄。只是這一次歸來,卻依舊給她帶來痛苦。

出獄的丈夫早已不復當年的儒雅,在監獄中磨壞了脾性他,一言不合便對她動輒打罵。把這麼多年在監獄中的憤怒和抑鬱全部傾瀉在葉嘉瑩的身上。

痛苦絕望之時,她甚至想過放棄生命。但自幼喪母的她,不忍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依舊苦苦支撐。

詩歌是支撐她「走過一切憂患的力量」,她默默承受著這一切,繼續走著自己的路。

鵬飛誰與話雲程,

失所今悲匍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

一枝聊此托餘生。

她原本也想像詩里寫的那樣,苟活一生,直到在42歲那年,她終於有了出國教書的轉機。

1969年,葉嘉瑩移居到了加拿大,開始了終身受聘的生活。但本應該色彩斑斕的生活卻無從喜悅,年近半百之際,她遭遇喪女重創。

剛剛結婚三年的大女兒與女婿雙雙亡故,而她的小女兒此事故也兩度患癌。

17歲那年她寫了凄絕的《哭母詩》,現在她又絕望的寫下《哭女詩》,她這一生,實在是太多的生離死別。

她把自己關在屋裡,悲痛化為無聲,眼淚早已流凈,她只能把心中對女兒的惋惜和留念寫成一行行詩句。

結褵猶未經三載,忍見雙飛比翼亡。

檢點嫁衣隨火葬,阿娘空有淚千行。

她一直說,自己的一生,遭遇了百般不幸,各類生離死別,她都嘗了一遍,常常也會覺得老天不公平。但即便如此,她也熬過去了。

她說自己時常想起恩師顧隨的一句話:極大的悲哀和痛苦,會讓你對人生有另外一種體會。

而她的體會,就是要把餘生所有的經歷放進祖國的詩歌,讓中國的詩歌文化發揚光大。

- 4 -

寄情詩詞揚國學

葉嘉瑩放棄了哈佛大學優異的教師待遇,毅然回到南開,後來又連續擔任多個大學的教學工作,她讓自己忙碌,爭取一切機會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的詩詞。

她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每次她的課堂總是爆滿,每當學生看著台上白髮蒼蒼依舊激情教學的老人,無數學生感動的淚流滿面。

她說:桑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她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一直站在講台之上,讓詩歌走進更多人的心靈。

2016年3月,葉嘉瑩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她被公認為在海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

葉嘉瑩先生,她的一生命運多舛卻才情縱橫,身處異鄉卻心懷故土,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孜孜不倦地傳播中國文化。

「我的詩詞,都是我親身的經歷,我親身的感情」踏過歲月的波濤,歷經人生的無常,葉嘉瑩先生從詩詞汲取力量,寫出了征服命運的詩篇。歷經劫難詩詞在,她用生命來寫作詩篇,用生活來實踐詩篇。

生活的憂患讓她嘗遍生活之苦,她以詩詞為心,獲得治癒,堅守信仰,不懈地傳播著中國的優秀文化。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她誠如詩詞一般美麗,同樣傾國傾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智慧,是長在傷口處
為什麼越是有趣的人,活得越幸福?
南懷瑾:在生活中修行
大丈夫能屈能伸
每日讀書 寬厚養大氣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中國史上最全能的「洋人」畫師,在紫禁城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斯坦·李度過了精彩的人生,也賜予了我等凡人一個永遠的英雄夢
胡歌:金庸的鼓勵,陪我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階段
清初一個偉大的女人,孝庄太后度過了怎樣的一生?
大師是怎樣度過自己的一天的?
他是慈禧親弟弟,靠著顯赫家世度過一生,這樣的人生你羨慕嗎?
天人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
她是張學良的隨軍夫人,陪少帥度過人生低谷,富貴在望時卻被離婚
大學的最後一天,你們是怎麼度過的?
歷史的眼:張學良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度過的
看了袁詠儀的腿,男人都要懷疑人生,不知張智霖每天是怎麼度過的
人生就是要和對的人,以大家都舒服的方式,一起度過
悲哀:金庸給了他冠絕天下的劍術,他卻窩窩囊囊的度過了下半生
我和你,都是註定要在風雨里度過下輩子的人
十句暖心的話,希望你度過孤獨的人生旅程
神奇塔羅占卜:你的餘生是怎樣的人陪你度過的?看是不是身邊的人
如何陪伴男人度過他的人生低谷?
魯國人周邊的小國家們,是如何度過「生存摺騰期」的
你們的大學第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水滸中最幸運的姦夫,睡了梁山宋江的女人,還能逍遙自在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