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論:從印度裔的成功看美國華人教育理念的短板

評論:從印度裔的成功看美國華人教育理念的短板

語言教育優勢,與印度裔美國人在職場上的成功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老印」們比「老中」更容易獲得升遷,進入管理層和領導層。

在美國,政界少見數理化出身的科學家。語言能力和教育,因此一直是美國常春藤名校招生和教育的重點。這不僅是美國華裔,也是注重子女教育的全球華人父母都必須正視和重視的事實。

美國種族關係近期內逆轉多年來的緩和趨勢而趨於緊張。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社會也出現了某種反亞裔苗頭。特別是在反精英主義下,這一反亞裔勢頭常常是針對亞裔專業人士。其中,美國的印度裔首當其衝,受到的衝擊顯著超過了華裔。

近日,白宮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公開抱怨:「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矽谷總裁來自南亞或亞洲」,突出印度裔人士(例如微軟公司現任總裁)控制了美國多數高科技信息工業的事實。在「美國優先」口號下,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收緊H-1B簽證計劃。 而通過這一計劃進入美國的移民中,差不多70%來自印度。

印度裔在美國的成功

這些事實都反襯了印度族裔在美國社會競爭中的巨大成功,特別是高科技革命,為印度專業人士移民美國並且逐步掌控美國信息工業開闢了大門。在矽谷和電腦界從業的人都知道,過去一二十年來,這一行業的印度族裔力量日漸壯大,特別是從公司管理層面到上層領導,幾乎完全壓倒了其他族裔。

雖然都是亞裔,也同樣都主要通過教育作為社會上升渠道,印度裔在商界和政界似乎都比華裔更為成功。除了大量矽谷總裁之外,華爾街也有眾多的印度裔大亨。在政界,印度裔的成功更加明顯,至今至少有兩位第二代印度裔出任過州長,其一是路易斯安那州的Bobby Jindal,去年曾經逐鹿總統候選人,而另一位南卡羅來納州的女州長Nikki Haley,目前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在外交界的地位僅僅次於國務卿。

同樣屬於在歷史上曾遭遇歧視的亞裔,在美國的印度裔相對於華裔的社會優勢到底在哪裡?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印度裔更為務實

在不少方面,印度裔的文化包袱甚於華裔。例如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也隨著印度移民蔓延到北美大陸,不同種姓的印度裔常常老死不相往來。另外還有與種姓出身不無關係的包辦婚姻傳統。我知道有知名的印度裔大學教授,仍然企圖為女兒包辦婚姻。印度裔下一代與外族通婚現象,明顯少於華裔。

但是印度裔也有其明顯的文化優點。其一便是比華裔更為務實。舉一個我聽到的實例:美國南部某個高科技公司林立的郊區,聚集了許多高收入華裔和印度裔移民家庭。當地每個星期二,是二輪電影院特價日。本來是吸引沒有什麼收入的窮學生們,結果卻召來大批尋求實惠的印度專業人士,堂而皇之開著寶馬和賓士等高檔汽車前來。講究面子和排場的華人家庭卻紛紛搖頭,覺得拿著十幾二十萬美元年薪,貪圖這點便宜,實在跌份。

另一個務實例子有關教育。在美國的華人家庭,子女學習鋼琴或提琴成風,以致有房地產經紀人把抽油煙機和山葉牌鋼琴作為華人居家的特徵。在這樣的「全民皆琴」風氣下,確實湧現出不少出名的華人音樂演奏家。在市縣和地區的音樂比賽中,華裔更多如過江之鯽。但是大多數印度裔家庭卻認為這是華而不實、很難獲得經濟回報的附庸風雅,而不屑參與。例如2013年,美國選拔組成的國家青少年樂團成員中,亞裔比例是超常的45%,其中印度裔卻只有區區2%。

美國華裔還希望在運動場上也力博上游,因此出現了網球名將張德培和籃球巨星林書豪等人。我也知道許多華人家長在游泳、體操、冰球等體育項目上大力投資,訓練子女。可是講究實際的印度裔,便看到亞裔在這方面的先天不足,成功機會實在微小,從而基本上與體育運動明星無緣。

華裔應該重視語言和文科教育

以我的看法,更關鍵的是華裔與印度裔在子女教育哲學上的一個主要區別或曰傳統。

一言以蔽之,近代以來,華人華裔在教育上有明顯的重理輕文偏向。這早先來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近代文化理念。美國正在成長的第二代華人,他們的父母主要是1970年代的第一代移民,大都是理工科留學生,無形中強化了這種重理輕文的教育偏向。

美國華人華裔的重理輕文偏向,最突出的表現在於各項數理和科學競賽獎項上。2015年和2016年夏季,在泰國清邁和中國香港舉行的第56屆和57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美國連續兩年奪冠,而近十多年來「壟斷」國際數學奧賽獎壇的中國,屈居第二和第三。雖然這些結果被美國傳媒渲染到美中兩國競爭的高度,最近幾年來,美國的數學奧賽隊的主力軍一直是華裔。2013年和2014年,美國代表隊六名成員中四名是華裔,2015年兩名,2016年三名。而且他們也是美國成績最好的參賽隊員,例如去年美國隊獲得滿分的兩名隊員都是華裔。連續三年擔任美國隊總教練的,則是來自新加坡的華裔羅博深。去年獲得世界第12名的加拿大代表隊,六名隊員是清一色華裔。

其他理工科領域也一樣。例如已連續三年獲得國際奧數個人金牌的華裔劉書亮,同時也是2015年美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得主。再看化學、生物各門奧賽和各項電腦科技比賽,還有美國中學生英特爾科學大賽,近年來華裔學生也不斷名列前茅。當然,印度裔在這些數理化比賽中也有不俗的表現,去年美國數學奧賽隊便有一名印度裔。但是總的說來,華裔佔了相當的優勢。

相比之下,美國印度裔具有文科教育上的巨大優勢,最明顯的例證,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學生參加的全美國青少年英語拼字比賽(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這項比賽考驗參賽者的英語知識,具有很大的難度。到今年為止,居然連續十三屆全美冠軍都是印度裔小孩!而且2014年的兩位並列冠軍都是印度裔。

這種英語教育優勢,與印度裔美國人在職場上的成功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老中」們對「老印」同事更容易獲得升遷,進入管理層和領導層,酸葡萄式的解釋往往是華人的英語水平不如印度人。如果說這是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數百年的遺產,和海外長大的第一代移民的自然差別,那麼同在美國英語環境中出生成長的移民下一代中,印度裔與華裔小孩相比,不應該再具備這種語言能力差別。可是全美國英語比賽結果,卻仍然展現印度裔第二代的強大語言優勢。我無法不把這一情況歸咎於華人父母的重理輕文偏向。

語言教育是智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斯坦福大學的專家便發現,影響高教育和低教育家庭子女智力水平和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後天因素,便是嬰幼期從父母那裡聽到的辭彙量,差別可達數千萬遍次。華人父母如果輕視語言教育,無形中束縛了子女發展的潛力。同樣重要的是語言和文科教育對未來社會成功機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商主義的美國,政界少見數理化出身的科學家。語言能力和教育,因此一直是美國常春藤名校招生和教育的重點。我知道有國際數學奧賽華人選手,雖然數理SAT「高考」都是800分滿分,可是英語SAT只考到700分,被哈佛大學拒收。而小班教課的英語寫作,則是哈佛大一新生進校後的必修科目。常春藤大學培養的歷屆美國總統中,如富蘭克林?羅斯福、肯尼迪、奧巴馬等人,都是語言能力奇才。這不僅是美國華裔,也是注重子女教育的全球華人父母都必須正視和重視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景網 的精彩文章:

廠商暗戰5G智慧手機 技術研發融合人工智慧
西寧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國俊:青海如何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
鐵礦石指數穩中有升 螺紋現貨報價持續堅挺
小米擬在印度建手機產業供應鏈
首個騰訊企鵝區域新媒體學院落戶福建

TAG:全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不以成敗論英雄:中國基礎科研的短板系列之二
戒貪和守本分,中國人理財的兩大短板
縱覽!澳洲這個顛覆性的教育改革,暴露了華人的短板!
項目與評價「一把尺」:中國基礎科研的短板系列之三
補足傳統教育的短板-《「猶」趣的思維:像猶太人一樣思考、說話、做事》書評
質疑缺位:科學精神的中國短板
書法練習的缺失是現在中國畫的最大短板
投入短缺之惑:中國基礎科研的短板系列之一
國乒曝短板!泰國挑戰賽近乎團滅?張繼科或無緣中國公開賽?
中興被美國禁售7年,國內操作系統、晶元核心技術短板暴露無遺!
美國三個學生插班芬蘭、韓國、波蘭學校,暴露美國教育的短板
我國美育已有較大發展 但仍是教育的短板
賀建奎事件暴露中國科學倫理及監管短板
中國核力量與美國存在懸殊差距 這是中國對美博弈的重大戰略短板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優勢與短板
控槍問題揭示美國「精英民主」的短板
中國科學對產業發展的貢獻還遠遠不夠:基礎科研的短板系列之四
美國軍工科技有短板嗎?網友說,這三項技術美國至今沒有「掌握」
倪光南:晶元和基礎軟體是中國製造核心技術兩大短板
辯論!國產動漫如今最大的短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