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快樂成長,家長改變先行

孩子快樂成長,家長改變先行

及時為孩子撫平心靈創傷

如果孩子不幸受到了心靈傷害,家長就要及時地給給予關心和幫助。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讓孩子有安全感。要幫助孩子淡化創傷記憶,儘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在為孩子的心靈療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盡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想辦法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做他們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使他們逐漸忘掉那件可怕的事情。另外,不要在孩子面前再說起恐怖事件,一些家長也被當時的遭遇嚇壞了,常無意中就議論起過去的事情,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並且慢慢強化創傷記憶。如果孩子主動說起他們的精神緊張狀態,家長要儘力放鬆心情,用通俗的語言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解釋。

其實,除了遭遇一些令人恐怖或者慘痛的事情,孩子受到的心靈傷害,多數情況是家長無意之中造成的。當孩子不聽話或違背了家長的意願時,許多家長不能理智地糾正孩子的行為,卻用恐嚇的方法使孩子聽話。例如:「再鬧讓鬼來吃你」、「不聽話就扔到屋子外面去」、「不好好吃飯,壞蛋就來搶了」等等。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無理取鬧,父親說:「你哭吧,大灰狼來了。」孩子四處看看,雖然有些害怕,但還是哭。父親又說:「你再哭,公安局來人抓你了!」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這時母親走過來做一個打針的姿勢說:「你再哭,就給你打針。」孩子抖成一團,漸漸地不哭了——暈過去了。可見,這種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目前,類似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中屢見不鮮。孩子最相信的人是家長,他們受到家長的恐嚇後,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為什麼害怕,這種害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而且使他們對外界產生錯誤認識。從心理學角度講,家長恐嚇孩子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孩子目睹可怕事情的影響。事實上,任何東西一經歪曲形象後,都可以用來恐嚇無知的孩子。

恐嚇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孩子哭鬧時,大人應該耐心、溫和地勸解,緩和地撫平孩子的激動情緒,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對大人提出的新問題產生興趣,從而自然地停止哭鬧。至於孩子睡眠、吃飯、穿衣等常常不配合家長的問題,家長要用講故事、表揚、鼓勵等方式啟發誘導孩子積極響應家長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嚇的方法。

一旦孩子已經產生了對某種情況的害怕心理,家長要及早停止讓孩子再受這方面的刺激,並通過講述科學道理、實際示範和讓孩子實際觀察、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啟發或鼓勵等途徑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

孩子因為受到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威脅、壓力而無力對付時,也會產生害怕。幼兒園大班孩子往往出現此類問題。例如,遲到了不敢進幼兒園,受過壞人威脅後不敢出門,怕危險而不敢過馬路等等。這時出現的害怕心理是難以消除的,除了給孩子講道理外,還應該教給孩子克服那些威脅和壓力的方法。比如當孩子害怕壞人的威脅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壞人都怕好人,如果遇到危險就大聲呼救。家長一定讓孩子相信,對於確實危險的事情或孩子難以適應的突然驚嚇等,家長會及時給予保護。孩子害怕過馬路,那就教會他們安全過馬路的辦法:按照紅綠燈的提示,走斑馬線。

孩子心靈上留下陰影,行為難免出現一些偏差,家長一定切記,孩子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關愛和幫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家長都不要把孩子斥責為「膽小鬼」、「淘氣包」,斥責不但不能使孩子變好,反而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

可以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從家長的愛護下,被家長「誇」出來的。掃除孩子心靈上的陰影,就要盡量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一旦發現孩子心靈受到了創傷,那就儘快尋求專業的幫助,用愛為孩子的心靈療傷。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恐嚇孩子,這樣才有助於幫助孩子消除來自客觀環境的某些威脅和精神壓力。

充分的撫愛

充分的撫愛包含著體貼、關心、愛護、依賴等,它能帶給兒童滿足與溫暖,使兒童體會到生活充滿幸福與光明,從而心情愉快、積極向上,並且會深切真摯地去愛別人。愛是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母愛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教師的愛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適當的母愛與師愛,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負面的影響。母愛不適當主要表現在溺愛上,對兒童一味遷就,缺乏嚴格要求,結果造成孩子驕橫成性,散漫無羈,對父母及其他人漠不關心。

教師對兒童愛得不夠,往往是由於責任心不強,為對兒童冷淡或表示討厭,或表現為偏愛資質聰明、容貌出眾的兒童,嫌棄冷淡資質愚笨、容貌不佳的兒童,常使受寵兒童張揚跋扈,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孤僻。教師不僅要充分地愛孩子,也應該正確地愛孩子,對每一個孩子都應一視同仁。

充實的生活

兒童生活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學習、勞動,有適當的遊戲、娛樂。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對兒童除了在吃穿上給予滿足外,對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關心;有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過多安排孩子學習,致使孩子精神緊張,興趣偏狹,生活能力差,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

在部分幼兒園和小學裡,教師只關心兒童讀書,不關心兒童個性發展,安排上缺乏遊戲、娛樂,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無味,從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家庭教育是科學不是忽悠;家庭教育是激勵不是煽情;家庭教育是真誠不是虛偽;家庭教育是付出不是應付;家庭教育是觀念不是方法;家庭教育是身教不是言教;家庭教育是實踐不是空談。

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傳道不是授業;家庭教育的手段是通過提高家長素養,進而改變孩子,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孩子這個教育對象。

因此孩子快樂成長,家長改變先行。

現在可以提供的產品:一是素00營養餐;二是潔牙粒固體牙膏;三是果利仕堅果;四是佳百祥食用油;五是朴優宜破壁機;六是正姿護眼筆;七是人體生命細胞健康檢測儀;八是紙連天下的紙;九是新白馬寺膏藥;十是SSG生命能源液(水)。每天介紹一樣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慶文 的精彩文章:

害怕的恐龍蛋

TAG:楊慶文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
家長不成長,孩子難改善,智慧家庭教育的5大原則
讓孩子慢慢成長
家長要與孩子一同成長
我痛苦,我改變,我改變,我成長
家長們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
孩子要成長,父母先成熟
只有家長配合老師,孩子才能更好成長!
放下 改變 成長
快改改:這3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遲早會「背棄父母」離家出走
感謝長長伴我成長
家長語境與孩子的成長
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們要做到這些!
成長
慢慢成長,快速蛻變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孩子,我用漫長的時間來陪你成長
運動,讓孩子快樂成長——施宸灝媽媽
讓孩子在校園健康快樂成長
漫長又孤獨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