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楊洋:以「文化包容」點亮「文化自信」 ——讀孫亦平新著《道教在日本》《道教在韓國》

楊洋:以「文化包容」點亮「文化自信」 ——讀孫亦平新著《道教在日本》《道教在韓國》

中國民族報 第07版:宗教周刊·人文

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7-06/20/content_120845.htm

道教在日本

道教在韓國

以「文化包容」點亮「文化自信」

——讀孫亦平新著《道教在日本》《道教在韓國》

作者:楊洋

自南京大學教授孫亦平的《東亞道教研究》一書出版之後,歷時兩年,其新著《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韓國》出版發行。新著以「文化包容」點亮「文化自信」,對道教在日本和韓國的傳播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作者認為,從歷史上看,道教文化傳播不僅有中國文化傳出去,也有影響他族之後的文化回溯;有被吸收,也有被拒斥。新著中的「文化包容」,體現在持有一種開放的文化觀,體現在對東亞整體文化圈中的區域文化個體的關注,體現在用一種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道教文化在東亞的影響。

以開放的文化觀看待「日本道教」「韓國道教」的論爭

新著不以「日本道教」「韓國道教」為書名,而以「道教在日本」「道教在韓國」為書名,原因在於作者認為,道教在東亞的傳播和交流是一個動態流變的過程。「東亞道教雖然以中國道教為『核心』向東亞各國傳播,但若結合著東亞各國的歷史文獻、道教經典、考古資料和文學著作來進行考察,就可以發現,它絕不是中國道教的『翻版』,而是綜合了東亞世界的文化因素的新形態。」

學界在「日本道教」「韓國道教」命題上是有爭議的,作者對此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考量。

對於韓國道教的源起問題,作者認為,「在研究中國道教向朝鮮半島的傳播時,既不能過分強調朝鮮民族文化的主體性而忽視道教本有的中國之源,也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中國道教的衍生物。而是應當將其置於中韓文化的交融中,用異域之眼來反觀並尋找其特有的、不同於中國道教的民族文化特徵,才能從文史研究的新視野中,更好地展現韓國道教內涵的豐富性與歷史的複雜性。」

相較於道教在朝鮮半島的境遇,道教在日本的傳播並不順利。歷史上曾出現過奈良朝的遣唐大使藤原清河拒絕唐玄宗指示鑒真將道士一起帶往日本的事件。並且,日本似乎不存在「教團道教」。但不可否認的是,道教的經典、神靈信仰、儀式風俗隨著外來移民傳入了日本,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與道教有很高的相似度。

近世以來,日本學者圍繞著「日本到底有無道教」「道教對日本文化有何種影響」等問題展開過幾次學術論爭。對此,作者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以中國道教為標準,對那些在日本社會中出現的可稱之為『道教』的東西作一評判,進而說明日本是否存在道教,也不僅是尋究中國道教在日本如何傳播、如何被吸收的過程,而在探討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識精英和普遍民眾在與中國道教接觸、受容及發生衝突摩擦的過程中,是如何看待、選擇、接受或放棄道教的。」這充分表明了作者對於問題的思考以及開放的文化觀。

以區域性文化的微觀視角反觀東亞宏觀的文化歷史潮流

《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韓國》的重點是研究歷史上的日本、韓國在對中華道教文化吸收、排異和改造過程中,如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仰文化體系。是「一種以東亞文化圈為背景的動態性研究」,是「用一種比較客觀的方式來描述道教憑藉著什麼才能突破民族文化的樊籬而傳播」,重點闡述的是日、韓如何「對道教作出自己的『解讀』,最終進行『選擇』『排斥』和『認同』的結果。」

《道教在日本》一書主要論述了道教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比較,徐福傳說在日本,移民潮帶來道教的傳入,江南移民的道教信仰對日本的影響,道教與天皇制,道教與佛教在東傳日本時的關聯,老莊思想和神仙思想在日本知識分子中的流行,道教神靈在日本的影響,道教對日本民間神道的影響,日本不同朝的官方宗教政策,道教民間受容情況以及傳播發展變化軌跡,等等。

《道教在韓國》一書主要論述了朝鮮神教與道教的關係,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時期對道教的接納,從官方政策、祭祀、宮觀、內丹道、道教民俗流行方面看道教在高麗王朝的繁榮,道教在朝鮮王朝的由盛而衰,道教與新興宗教,等等。

新著雖是以東亞區域性文化的局部微觀討論為核心,但東亞文化圈的宏觀整體是其研究的背景圖景。通過這一由局部到整體、由微觀到宏觀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中、日、韓三者之間的道教傳播和交流是交融交錯,非常複雜的。

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對道教在東亞地區的文化影響作出客觀評價

就道教文化對日本、韓國文化有無影響的問題,作者基於客觀史料,而非主觀的民族情感,力圖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例如,就道教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方面,作者評價說:「道教在日本的傳播曲折複雜,被接收的東西往往是模糊而難以確定的,被拒絕的東西卻是比較明確的。因此,道教沒有像在朝鮮半島那樣,發展成有著自己的道觀和教派的獨立宗教,但它卻隱含在日本文化之中,進而成為東亞道教的一部分。」而就道教對韓國文化的影響方面,作者明確地指出了「道教在中韓文化交流中所起的橋樑作用」。

就道教對日本、韓國文化如何產生影響的問題而言,從歷史上看,並不是一時一地的,而是一個動態複雜的過程。雖然歷史上道教在朝鮮王朝經歷了由盛而衰,道教在日本明治維新運動下影響逐漸衰退,可是至今,仍然是活躍著的文化因子。日本有民間的現代道教教團、成立了日本道教協會;韓國至今還有崇奉道教神靈的宮觀、出現了有道教元素的新興宗教;日、韓均有專門的道教研究學術團體和專門研究道教的學者,等等。

《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韓國》以「文化包容」點亮「文化自信」,具有一種開放的文化觀,重視對區域文化個體的關注,以一種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道教文化在東亞的影響。作者並不著力刻畫日、韓對道教文化的吸收模仿,而是重視論述道教文化傳出去之後的流變和影響,體現出一種在道教文化層面上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氣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學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道教學術研究沙龍」第13期:道教字派譜與全真道
《中國綠色宗教:道教與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胡孚琛:陳國符教授與《道藏源流考》之新修訂版
《全真道研究》第五輯出版
創造力與多樣化:第11屆國際道學研討會

TAG:道教學術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唐明邦: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要義》 梁漱溟
《犬之島》:安德森對日本文化的深情告白
道教瑰寶,不朽的中華文化——《道德經》
《中國根基:通向文化大國之路》文評——李瑞靜
中國文化亮點|《孫子兵法》的智慧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序言
《道德經》,中華文化的璀璨
日本茶道文化
為何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中國的食文化與節日》 作者:周書賢 陝西丹鳳
道教與茶文化
課本中的傳統文化經典:《左傳》《戰國策》《史記》的語言及其它
日本的茶道文化
華夏文化——國寶文物《步輦圖》
讀梁漱溟《中國文化的命運》:解構中國
中華傳統文化 國粹:詩詞
羅崇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之道
譚天星:華媒要堅定文化自信 做中華文化傳播者
《日本文化中的「長安意向」》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