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韓啟德院士:癌症的早發現早治療收效甚微,不應提倡

韓啟德院士:癌症的早發現早治療收效甚微,不應提倡

回復「入群」:加入本號微信群、在線諮詢分享、上中醫課、學習中醫

回復「ZYRM」:【岐黃原創】 - 無價之寶,15天、零基礎、中醫入門課程

回復「自學」:無價之寶,3分鐘教會從零開始自學中醫

回復「濕氣」:濕氣重、亞健康,不要被忽悠,本號推薦幾種正確的調理方法

回復「舌診」:2017最新加強版,仰望岐黃獨家最新幾百種舌診實圖

回復「內證」:看看修真高人、內證的世界

回復「切脈」:10分鐘教會中醫切脈入門

回復「中成藥」:初學者如何判斷、購買中成藥

回復「拔罐」:如何家用拔罐法調理頸椎、多圖記錄

回復「刺血」:初學者如何入門刺血療法、多圖親歷

回復「千斤」:90%的人都不會、刮痧要先「開痧門解千斤」

回復「經絡」:贈送經絡穴位大圖一套

回復「測試」:進入全網獨家在線中醫體檢、自助調理健康系統

回復「音樂」:聆聽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臟治病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回復「偏方」:查看生活常見小毛病、快速有效治理、實用偏方秘籍

回復「感冒」:查看不同感冒、中醫療法、實用手冊

回復「小店」:進入輕養生中醫岐黃小店,採購各類獨特養生用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本號特製加粗艾條:氣海神針

韓啟德 出生於1945年,浙江慈溪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會長,海外交流協會會長。

院長在線按+

「我認為,首先不應該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篩查,應該在高危人群中做。」韓啟德談到,要重視早期篩檢技術的負面效應。

1

「早發現、早診治」立了大功?

早發現、早治療……

我們一直以為這樣能長命百歲,

但是,請你看一組數字——

2013年與1990年比,癌症新發病例數增加81%,

肺癌由26.2萬到59.4萬,增加1倍多。

乳腺癌由9.8萬到26.6萬,增加近2倍,

前列腺癌增到5倍。

早發現早診治之後,死亡率並沒有下降,

那麼,癌症的早發現到底好么?

「越是技術發展,越需懂得駕馭技術的方向,

更要懂得剎車——如果這個方向不對的話。」

在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暨《醫學與哲學》雜誌第四屆編委會的第一次會議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以此作比,

提出要對腫瘤等慢性病防控技術,

進行全面反思與人文把控。

過去二三十年,新技術大量湧現,

基因檢測、CT、彩超等,

能對一些疾病進行「早發現、早治療」,

但「雙早」的實際效應及其誘發的新問題,

正在引起學界反思。

專家談到,

全國健康大會進一步強調了,

健康工作從治療轉向預防源頭,

此時深入反思早篩技術,

對我國走上何種應對腫瘤等慢病防控的道路,尤為迫切。

眼下,一種普遍的想法認為,

癌症治好了歸功於「早發現、早診治」,

沒治好,是因為發現晚了。

早發現的能耐真那麼大?

韓啟德院士談到,如以上數據顯示,

這些年,我國癌症發病率顯著增高,

20多年,癌症增長那麼多,

可能的原因是——

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生腫瘤的機會,

相應提高、生活方式改變、環境惡化等。

韓啟德則提出另一種可能性:

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只是發現了,

更多沒癥狀、在原有條件下不能發現的,

進展很慢的「早期癌症」「懶癌」?

換言之,「雙早」讓我們「增加」很多腫瘤病例,

但其中不少是十分懶惰的腫瘤——

你不發現它們,它們也不會有多大能耐,

發現它們,對惡行腫瘤的防控工作,成效甚微。

醫生已經在臨床上看到「懶癌」這種情況。

國外有研究發現,

在死於非甲狀腺癌的病人里,

2.5毫米厚的甲狀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

他們中有36%患有甲狀腺癌,

而如果切片厚度為0.5毫米或更薄,

更多會在生前就檢查出患有甲狀腺癌。

在死於非癌症的40-50歲女性乳腺組織切片檢查中,發現40%的婦女患有乳腺癌,

這些懶惰的癌症被稱為——

「終身沒有徵兆、沒有麻煩的癌症」。

全球不少研究小組,

還進一步拿出研究質疑「雙早」的實際效力。

一份研究記錄了美國1975年-2005年,

甲狀腺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的患病情況,

30年間,這5種癌症的患病人群都增加近3倍,

但死亡率幾乎不變,同時在此期間,

美國推行大量「抗癌運動」與早期篩查項目。

開展「早發現、早診治」後,人群死亡率卻沒降低,

歐美多國的研究都發現了類似令人氣餒的結局,

「雙早」的拯救力引起專家的強烈反思。

2

小心早期篩檢技術的負面效應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楊秉輝教授指出

癌症篩查能使癌症病人獲得較好的預後,

這個假設是動人的,但走到今天,

能不能早期及時獲得確診和治療,

即使能,所進行的篩查、診治帶來的風險、花費和獲益,

應如何進行評價,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

韓院士,根據目前掌握的癌症知識,

「早發現、早診治有利於癌症病人」,

並不違反邏輯,也更易被大家接受,

甚至已成為一種集體意識。

從醫生的角度看,漏診要承擔巨大責任,

而過度診斷則減少了風險。

這成為大家都願意垂青「雙早」的理由。

問題是,這「明星」技術尚沒發揮多大作用,

卻帶來不少麻煩。

「我認為,首先不應該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篩查,應該在高危人群中做。」

韓啟德談到,要重視早期篩檢技術的負面效應。

1993年-2011年,

韓國大力推行甲狀腺癌早期篩查,

結果甲狀腺癌病人增加15倍,

成為發病最多的癌症。

但這18年間,該國死於甲狀腺癌人數並沒變化。

幾乎診斷出來的病人,都做了放療或切除術,

約11%發生甲低症,2%手術引起聲帶麻痹。

醫學技術能拯救病人,也同樣可能帶來傷害。

醫學人文學者杜治政說,

早發現的手段就是運用現代技術進行大面積人群篩查,

即「大海撈針」的辦法,對它的耗費與效益比有待商討。

2008年和2009年,

北京市政府投入2億多對全市133萬婦女癌症篩查,

宮頸癌篩查75萬例,確診宮頸癌72例,

篩查乳腺癌57萬例,確診乳腺癌241例,

其他婦科腫瘤17例。

「以此推算,對全國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國家能否承擔得起?」

杜治政談到,除了耗費與效益評估,更難的是查出後怎麼辦——

如果進行早期干預,比如切除早期病灶或基因調控,

但其中很大部分最後並不演變為重症的人等於「白挨刀」。

如果隨訪觀察,長期多次CT等檢查對人體會帶來傷害,

更要命的是還有心理負擔這個難題。

一些癌症會潛伏10年甚至20年,

而早期篩查出來的人帶著「癌症」的帽子,

將背負難以預知的心理陰影,

這也可能誘發機體病灶發展、變化。

3

對早期發現的「癌種」,

不能採取「寧可錯殺一百,

也不放過一人」的舉措

鑒於現代科學手段能早期發現,

在乳房、前列腺、甲狀腺、肺等器官上的變異,

這種變異並不一定發展成為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個頂尖工作組,

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文,

呼籲能有一個21世紀的癌症新定義。

他們的出發點是:

第一,消除人們心理和身體上的負擔,

第二,避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在韓啟德看來,對早期發現的「癌種」,

不能採取「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的輕率舉措。

醫學決策不能被數據綁架,醫學診治指南來自客觀數據,

是依從概率,但具體到患者個體,

還需要綜合多方面情況,由醫生根據經驗作出判斷。

這種判斷極其複雜,不可能完全避免出錯,

而且需要在診治過程中不斷調整。」

面對「雙早」現有的局限,

著力推進相關研究必然是方向,

不過有更多專家談到,

對腫瘤等慢性病本身的反思也需要普及。

比如,認識到醫學的複雜性,

認識到醫學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同一類腫瘤生在不同人身上,結局千差萬別,

在這點上,技術僅僅是醫生的幫手。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談到,

「醫生切忌距離分子越近,距離病人遠了」,

這樣一來,實現了科學性,卻忘了人文性。

不管怎樣,癌症防控技術如何進步,

面對醫療圈裡「五年拿下腫瘤」「十年攻克癌症」的狂言,

加強癌症科普教育與健康素養不可遺忘。

「這是與醫學哲學更密切的話題,

我們都要承認,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

衰老不可避免,因此癌症不可能消滅,

隨著老齡化進程,癌症病人增加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我們要坦然面對衰老、癌症與死亡。」韓啟德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家中常備四種水果,它們都是癌症的天敵,趕快來看一看
它是癌症最大剋星,農民卻把它當成了野草,扔掉實在浪費了!
快點摸摸你的蛋蛋!蛋蛋如果突然變大了,很可能是因為生了癌症!
打斷癌細胞的「腿」,成功抑制癌症擴散
這些疼痛不容忽視,可能是癌症預兆!快告訴家人朋友

TAG:癌症 |

您可能感興趣

抑鬱症的六大徵兆,早發現早治療
抑鬱症怎麼辦 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
癌症預防更勝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大大延長生存期,建立正確的癌症篩查觀念
膀胱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說得就得的淋巴癌有哪些早期徵兆?癌症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你應該知道的,「結腸癌」5種的早期癥狀,早發現早治療
健康知識:發現癌症後不治療,會不會活得更久?
癌症能治好嗎?其實癌症不可怕 早發現早治療勝算高!
治療腫瘤患者的抑鬱症會提高他們的生存率嗎?
肝癌:沉默器官初期無痛無息!及早發現治療非絕症
早期宮頸癌癥狀要注意,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發現癌症後不治療,會不會活得更久?
女性的不孕症有哪些?早發現早治療,為了健康好孕
肺癌患者有望實現早發現早治療,早期關鍵生物標誌物被發現
四成帕金森患者受抑鬱症困擾,應早發現早治療早獲益
注意:癌症治療不應只追求治癒,更應該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55歲尿毒症患者終見康復曙光!專家提醒:腎病患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它」竟是引發胃癌前病變的元兇之一!醫生提醒:早發現,早治療!
癌症晚期還應該繼續治療嗎?廈門醫院腫瘤專家聯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