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用麻黃——經方中麻黃「角葯」四:獨立成方之「角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湯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閆軍堂,劉曉倩,馬小娜,梁永宣,劉敏,王慶國
獨立成方之「角葯」
由三味葯組成的方劑與角葯的形式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說,這類方劑本身即為某一角葯的具體應用,擬總結如下。
中藥:甘草
1、麻黃、附子、細辛
由麻黃、附子、細辛角葯組成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溫陽解表、扶正祛邪的作用。
方中麻黃髮汗以解太陽之表,附子扶陽以溫少陰之里,細辛則既能解在表之寒,尤能散少陰之邪,與麻黃、附子相伍,可兼有表裡兩治之功。三葯合用,溫少陰之經而發太陽之表,主治陽虛外感證。
臨床症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手足逆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
中藥:細辛
2、麻黃、附子、甘草
由麻黃、附子、甘草角葯組成的【麻黃附子甘草湯】,具有溫經助陽、發汗解表之功。本方由【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而成。
中藥:麻黃
方中麻黃解表發汗,附子溫經助陽,因其病勢較緩,故去細辛之辛散,加甘草甘緩和中,本方亦能溫經解表,但作用較麻黃附子細辛湯緩和。
同樣由麻黃、附子、甘草組成的【麻黃附子湯】,與本方葯同量異,也具有溫經助陽、發汗散邪之功。治療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水寒干肺所致正水兼表有水氣,脈沉者。
下期:張仲景用麻黃——經方中麻黃「角葯」五:聯合應用之「角葯」
關注本頭條號,不要錯過下期。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國醫大師——路志正,「荊芥」總結四:附痹證醫案,疏風祛濕,活絡止痛,桑枝、秦艽、地龍、海桐皮、當歸
※張景岳應用「熟地黃」五:收溫補療虛之效,關鍵在於配伍與炮製(下),砂仁、桑枝、丸劑、丹劑、酒劑
※張錫純「治痰」經驗四:斂腎降沖,張錫純言二陳湯只能治標,半夏、芡實、芍藥、茯苓、陳皮、柏實
※李東垣用「角葯」三:善用風葯,羌活、防風、藁本,柴胡、升麻、葛根、川芎、白芷、北細辛、蔓荊子、蒼朮
TAG:神黃中醫說 |
※大黃牡丹湯——經方解讀
※頤仁青中‖尹周安:經方的魅力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古樸學經方07桂枝麻黃各半湯
※讀經典活用經方:大黃黃連瀉心湯啊
※黃煌:經方膏方三首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經方配伍的極致良方,千古名方麻黃湯,它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常用方劑:豬苓湯
※經方小作用奇 芍藥甘草湯
※經方今用 甘麥大棗湯
※經方學習,麻黃湯中的麻黃用法和作用何在?一起來看看吧
※經方雜談:桂枝湯症鼻鳴解
※脫肛——經方醫案學習之小柴胡湯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的要點!
※經方使用手冊:梔子柏皮湯
※王四進經方講座-52-白虎湯;小朱鳥湯
※黃煌經方經驗:小陷胸湯使用手冊
※經方才叔: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郝萬山: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的劑量使用(胡希恕經方)
※臨診碎玉治療腹脹的經方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