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文化之思想篇(二)道家之天道觀

中國傳統文化之思想篇(二)道家之天道觀

「天道」觀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可簡單地理解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天人感應」思想。人是「天(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戰勝不了天的,若不想被天滅,就該尊重天,順應天,與天同道,絕不可逆天而行,這樣天才會善應於人,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融為一體。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八十一章》)能通曉天理,秉天道而為,不與百姓相爭,卻能惠施於民的人,才配做聖人。那麼,在道家看來,人應當如何秉天道而為呢?

1

貴柔、守雌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道德經?七十八章》)愈堅硬的東西,脆性愈強,韌性愈弱,生命愈容易受到折損。「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經?七十六章》)

「抽刀斷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水鬥不過鐵打的刀,刀來水讓,刀過水合攏。一些時日過後,水安然無恙,刀開始銹跡斑斑;再過些年月,水依然安然無恙,刀卻千瘡百孔了。

生命需要有彈性。以退為進,柔弱勝剛強,這是活命的智慧。韓信為了往後能夠真正直起腰來,他懂得彎腰從別人胯下爬過,當他再次直起腰來,成為了將軍。而當他被封為齊王,腰挺得越來越直、頭抬得愈來愈高、「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不再知道彎腰的時候,也就快死到臨頭了。

據一些權威機構調查,女性平均壽命要高於男性,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我認為是「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的緣故。男性分泌雄性激素較多,要做「大丈夫」,裝堅強,缺乏彈性,凡事藏在心裡,自己扛,活該死得快。在對待生命的智慧上,女性先天優於男性,更符合「天道」。中國古典女子為什麼要強調溫柔、內秀、矜持,因為在與男權無法抗衡的背景下,守弱,反而可以獲得憐惜與同情,爭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間。自古及今,「女漢子」大多不受待見。

颶風吹來,蒼天大樹會被攔腰折斷,連根拔起,嗚呼哀哉。然而樹下的小草風來彎腰,風過昂首,風雨不懼。彎腰,是為了再次獲得生命的力量,以便下次把腰挺得更直,葉脈更加積極地生向陽光。

生活中也往往如此。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難以長久。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道德經?二十二章》)有分寸的低調,是一種智慧,生活、生命,需有韌性、彈性。

2

無爭、包容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八章》)無爭,不是不爭,而是不以「爭」為目的。主觀不爭,客觀卻得到了,以無爭之爭而達大爭。老子講「絕聖」「棄智」,結果自己千年不朽,其智慧永益後世,這便是老子的高明之處。整日談錢的人,未必有錢;開口就講大話的人,他的人生未必很大;時時想考高分的人,未必總能考到高分。活得太過現實、太過功利,心會累死,不如多一點從容,多一點沒心沒肺。

有一種收穫,叫做付出。水,滋養所有生命,卻不曾向任何生命索取,這便是無爭。然而,所有的生命體都甘心情願地成為水的載體,這便是大得。少一點自私,少一點貪婪,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包容,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六十六章》)善下,就是善於卑下,不自以為是,不飛揚跋扈,不不可一世,善於看到自己的不足。因為「物極必反」,自滿了當然就裝不下其他東西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樣的人厲害才怪。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漠》)即為此理。

社會是個大染缸,污垢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自身的細菌,卻習慣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醜惡。久而久之,社會依然很骯髒,自己的心靈也變得陰暗起來。對別人多一些寬容,對自己多一點自省,心靈的天空會更加潔凈明亮。

3

克欲、自清

上帝賜予人類智慧,也賜予人類慾望,慾望是人性之一,既有善欲,也有惡欲,智慧是用來平衡善惡的。「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道德經?四十六章》)過度的、不合乎情理的慾望必遭致惡果。

柳宗元先生寫過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叫做《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有趣吧?多麼可笑的蟲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慾望壓死的。人又何嘗不是?有的人處於社會底層,為了生存,被活活累死、壓死,這沒辦法,這是苦命。所以年輕時要努力創造條件提高自身能力,鍛造一定的抗壓強度。可有的人身居高位,衣食無憂,卻利欲熏心,貪得無厭。更有甚者,巧取豪奪,喪盡天良,毫無節制。 廣廈萬間,良心盡失,居大恐難安。不如幫助他人,積些善德。所謂幸福,不就是求得心安嗎?

「貪愛沉溺即苦海,利慾熾然是火坑。」 「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清?周希陶《重訂增廣賢文》)節慾自清,金針度人。

「盈不求概,似度。」(戴德《大戴禮記?勸學》)在慾望中平衡自己,知足常樂,知足不辱。「臣門若市,臣心是水。」(班固《漢書?鄭崇傳》)能夠把持自己,將慾望控制在合理範疇之內,更能久長。

4

虛靜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二十三章》)狂風刮不了整個上午,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無論多麼精彩的人生終有謝幕之時。

虛靜,是指摒除雜念,使心境澄澈純一,全神貫注,進入一種極端寧靜的狀態,這樣才能使心靈空明通達,超然物外。中醫強調「持脈有道,虛靜為保。」(《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醫生在診脈時應保持心緒的寧靜,避免各種因素的干擾,才能辨別出複雜的脈象。患者同樣要保持內心的平靜,避免飲酒、劇烈活動等,這樣才能反映出真實的脈象。莊子講 「心齋」「坐忘」都是同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德經?四十五章》)「虛靜」是自然的本質,是生命的本質。煙花易冷,繁華易逝,懂得寧靜,回歸本真。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耐得住寂寞,不可急於求成。 「十年磨一劍」 ,功到自然成。

5

平衡矛盾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生死、真假、進退、成敗、得失、榮辱、方圓、冷暖、悲喜、愛恨、善惡、美醜、剛柔、黑白……人這一生,從熱熱鬧鬧里走來,向安安靜靜里走去,一動一靜便是一生。

存在即矛盾

物理學中講排斥與吸引,化學中講化合與分解,生物學中講同化和異化,美學中講美與丑,哲學中講主觀與客觀……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德經?四十二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五十八章》)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學會從正、反兩面看待事物,不走極端,不偏頗固執,尤其要懂得從事物的反方面看待問題。「反者道之動」(《道德經?四十二章》),春風得意時尤要保持清醒警惕,艱難危難時尤要滿懷信心希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游山西村》)面對挫折、失敗與磨難,若能「窮且益堅」(王勃《滕王閣序》),堅持挺住,不輕言放棄,往往能夠峰迴路轉,絕處逢生,因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很多人之所以平庸,大概是缺乏毅力與韌性。

人之所以要努力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就是為了獲得生存的技能與智慧,而生存的智慧就是平衡人生各種矛盾的能力。在矛盾中平和心態,把握方向,得意的時候給自己潑點冷水,失意的時候給自己添點燃料。「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前赤壁賦》)向死而生,我們卻需要把人生看遠看長一些。

6

遵守規律 依道而行

無論做什麼,我們總想找到捷徑,希望不費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目標,急於求成。於是,社會上有了各種各樣的速成班,以滿足我們的懶惰與貪婪之心。諸如書法速成班、英語速成班、發財速成班、美女速成班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能速成。孟軻先生在《孟子?公孫丑 上》中講了一個「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違背事物規律,總想一步登天是非常危險的,「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老子也語重心長地對我們勸誡說:「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經?十六章》)。

找捷徑也沒錯,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以最少付出獲得最大回報,說明有辦法,腦子夠用。問題是合不合乎規律,方法對不對路,能不能長效?走捷徑,不是投機取巧,不是機關算盡,而是依據事物規律與方法去做。不按規律辦事,旁門左道,膽大妄為,遲早會帶來禍害。因此,最好的捷徑就是掌握事物的規律與方法,學習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聰明」的人,往往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歸納出解決問題的規律與方法,形成自己的做事風格,懂得權衡利弊,擇善而行。

俗話說得好:「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勢(時)而動。」

規律與方法的掌握,一是勤學,二是善思。從自身情況出發,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既要知己,又要知彼,既不坐以待斃,又不「飢不擇食」,格物窮理,擇機而動,循序漸進,無為而無不為。

興許,離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就不遠了。

本公眾號視覺設計:

雲南陽光雨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END·

— 更多業務需要請關注我們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潤堂國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墨潤堂國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
道家文化之中華文化之根!
傳統文化中的做人之道
南懷瑾老師談《道藏》:道家學術思想為中國文化之中堅
中國傳統篇之酒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
傳統文化講座之茶道
唐明邦: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漢服之美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一:天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天道平衡論
道家文化的思想體系
中國家教文化之總說
中國傳統文化之旅—景德鎮
《論語》中的為人之道,一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羅崇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之國畫
茶酒里的文化之道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周易之預測天氣二
中華傳統文化特輯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