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記者體驗深圳交通後驚嘆:這是一場革命

外媒記者體驗深圳交通後驚嘆:這是一場革命

近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不少環境污染問題,比如霧霾。以至於新鮮香甜的空氣成了一種「奢侈品」。

馬里蘭大學畢業生楊舒平畢業致辭截圖

不過,中國城市的空氣污染真的有這麼嚴重嗎?中國又是如何治理空氣污染的?

6月21日,卡達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發了一段名為「中國交通革命」的視頻。

主持人Stephanie Wong親自前往深圳體驗了一番。

深圳街頭(視頻截圖)

在深圳街頭,主持人並沒有體會到空氣質量有多麼糟糕。

主持人在深圳街頭(視頻截圖)

相反地,在打車時,她還留意到所乘坐的計程車是新能源電力汽車。莫非這是深圳政府為應對空氣污染推行的政策?

Stephanie Wong坐上新能源電動計程車後,驚嘆地表示「想到深圳將在2020年前,將市內所有的計程車更換為新能源電動汽車就覺得太棒了」。

主持人體驗新能源電動計程車(視頻截圖)

在深圳推進新能源汽車改革進程中,比亞迪功不可沒。比亞迪為深圳交通系統的電動汽車、公交車、卡車提供技術支持,甚至為機場、港口、礦山提供電動服務車輛。深圳的政策結合科技手段治理空氣污染問題模式,著實加快了治理空氣問題的步伐。

今年6月1日,美國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此前奧巴馬政府承諾的減排目標和無償捐助30億美元,被支持化石能源的特朗普政府一筆勾銷。

深圳市的公交系統將在今年9月之前實現純電動化。公交系統全面電動化後,深圳每年有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18萬噸。

主持人在雙層電動公交上(視頻截圖)

目前,深圳已成為我國純電動公交車輛推廣規模最大的城市,這得益於十多年前,深圳就已基本確立發展新能源汽車思路。

就在本月15日,深圳巴士集團宣布常規大巴全面退出運營,成為全國首家規模化純電動公交企業。

而除了公共交通系統要完成電動化的轉變,深圳同時也協同汽車製造企業引導私家車實現電動化的升級。

對此,主持人來到比亞迪一探究竟。

比亞迪經理Richard Li告訴主持人,深圳的消費者在購買某型號的電動汽車時,能獲得4萬元的補貼,約合總價的15%。

比亞迪經理介紹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視頻截圖)

在政府購車補貼之外,還有兩個因素驅動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經銷商陸東鵬(音)已經是第二次購買新能源車了。他向主持人介紹,由於政府的汽車限購令,購買燃油車需搖號或競價,購買周期很久,若消費者急需用車,只能選擇購買電動車。另外,人們也逐漸形成了環保觀念。

陸東鵬(音)向主持人介紹購車原因(視頻截圖)

除了新能源汽車,主持人還體驗另一種零排放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

主持人在街頭向兩位單車愛好者張舒間(音)和鄭琪雯(音)學習使用共享單車手機APP,一連串的預約用車、智能解鎖和移動支付流程讓她覺得「這太酷了」!

「以前大家開車上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共享單車出現後,對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張舒間告訴主持人。

主持人向共享單車愛好者學習使用APP(視頻截圖)

主持人體驗共享單車APP(視頻截圖)

隨後,她又跟隨共享單車的工作人員溫文浩(音)和黃建勤(音)在街頭體驗單車的維護和投放工作。

在和溫文浩一起擺放自行車的時候,主持人問到「這樣安排投放會很複雜吧?」

「是有點,但是我們後台有數據參考。這樣就能準確找到破損或被故意遺棄的單車,召回維修。」溫文浩答道。

主持人和溫文浩根據後台數據投放車輛(視頻截圖)

在應對空氣問題上,深圳作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實驗點,深圳政府聯合私有部門和企業達到低碳目標,新能源電力汽車和共享單車正好符合了低碳排放的標準。

在視頻末尾,主持人對政府和企業合作、政策和科技並重的模式大加讚賞:「雖然共享單車系統還不太完善,但這顯示了政府積極解決環境問題的意願和態度,總而言之,在解決空氣污染和環境問題上,這兩種方案都行之有效。在過去4年中,深圳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幾乎減半,也有望在2020年底達到歐盟空氣質量標準。」

不少網友看了視頻以後也讚歎中國的努力和成就:

@Quetzalcoatl:中國使用綠色環保(能源),美國使用煤炭(能源),這樣的轉變似乎昭示著文明高峰正在逐漸轉向中國。

@S Veronique這太酷了。特朗普選擇煤炭能源,中國選擇綠色環保能源,這就是正發生在美國和中國的轉變啊!

@Nathaniel Belotindos好了,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協定,重回煤炭能源了。

@Mayor mat美國很快會帶著偉大的美元一起崩潰的,看看,學學(中國),你沒有必要為了受歡迎而傲慢起來。

@Tony Jones:這種(模式)值得未來其他國家效仿。

@NADIM RAHMAN:世界上每個問題都有一個中國式解決方案。

@Félix AUSTIN:是我搞錯了嗎?200多年前,西方國家通過工業革命成為發達國家,其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卻要僅發展了30年的中國買單。

當然,也不乏一些批評乃至「惡意中傷」中國的聲音:

@Murin1111:人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深圳、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是例外,不是普遍情況,它們比中國其他城市都要發達。別誤會,我不是說這個方向不對,只是中國離解決污染問題還遠著呢。

@Micah Mackijnei:我想到了另外一回事。世界上每一個主要的問題,從空氣污染、水污染到區域以及全球範圍內的不穩定局勢,都是中國造成的。就在該名網友的評論下方,@Lina Fukuyu立馬懟回去,你真的到過中國嗎?我去過,並且親眼見證過。西方媒體宣傳總是在什麼事情上都貶低並歸罪於中國。事實會說明一切,去中國的深圳看看,再告訴我們你的感受。謝謝!

這名美國網友@Lina Fukuyu繼續補充道,比亞迪的建築看起來像五角大樓。美國差遠了,左翼、右翼、戰爭等等... ...上天真的庇佑美國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下西洋檔案散佚,此鍋誰來背?
穆迪給亞投行AAA最高評級,展望穩定,還點贊了中國經濟
《變形金剛5》為何很爛但票房卻很高?因為國人看的是情懷
室內設計師發文「為纏足正名」 作家江南:想送他去改造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記者們的「一帶一路」跨文化體驗與認知
全面屏用在筆記本電腦上如何?我們體驗了一下
帶外婆旅行,是一場「生與死」的神奇體驗
我們在北京體驗了一次交通協管員
這20場旅行,一定要體驗一次
對於改善汽車中的衛星導航體驗這一問題,我們有一個新方案
美國記者進入中國「聖地」,體驗後被顛覆認知,可西方網民說這話
日媒記者體驗「翻譯神器」 能與外國遊客隨意交流
一次哭花妝的觀影體驗《後來的我們》
旅行後的回味大於旅行中的體驗一一土耳其旅行一
記者親身體驗法官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我在緬甸體驗了它所有的交通工具
在戰火中做記者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想趁著免簽,和你一起感受世界盃氛圍,體驗戰鬥民族熱情
體驗安樂死?生命最後一刻想要做出抉擇可沒這麼容易
民宿這麼火你還不去體驗一下
這是一位在盒子外面思考的藝術家,觀看成了互動體驗
魅藍E3實誠體驗報告,感興趣的尾巴了解一下
全是幕後,全是體驗,春天的動物世界這麼玩
在婺外當老師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