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構密集調研 青睞藍籌白馬 外資配置扎堆現象突出

機構密集調研 青睞藍籌白馬 外資配置扎堆現象突出

(原標題:機構密集調研 青睞藍籌白馬)

在A股納入MSCI消息刺激下,機構調研MSCI標的熱情高漲。Choice數據顯示,6月以來機構調研MSCI標的多達555次,涉及37家上市公司。受市場情緒驅動,近5日166隻標的股價飄紅,其中22隻個股漲幅在5%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伴隨QFII和RQFII規模不斷擴大、滬深港三地互聯互通逐步形成、A股納入MSCI,境外全面、穩健的投資理念不斷推動A股市場健康發展,減少市場對主題、故事的投機炒作,藍籌股繼續獲取超額收益的市場特徵得以延續。

青睞大藍籌和白馬股

Choice數據顯示,美的集團獲調研次數最多,分別獲得泰康資管、紫金財險、摩根資管等132家機構密集到訪。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北農等7家企業獲得到訪次數超過20次。

其中,外資機構調研情緒明顯高漲,調研總數超過120餘次。從行業來看,外資機構調研主要集中在消費業和製造業的大藍籌和白馬股。其中,鞍鋼集團、美的集團、海康威視備受青睞,受外資調研次數分別約為28次、26次、22次。

調研機構中也頻頻出現QFII身影。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6月以來,QFII到訪上市公司111次,其中約有40次調研針對MSCI標的企業。國泰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復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富蘭克林華美證券等8家機構調研次數超過5次,國泰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更是一周內馬不停蹄調研包括科大訊飛、老闆電器在內的6家上市公司。

總體來看,機構調研的MSCI標的大多具備基本面良好和成長性高的特點。Choice數據顯示,6月以來獲調研的MSCI標的當中,31家企業2016年凈利潤在10億元以上,佔比高達86.48%;業績成長性方面,30家企業2016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較去年有所增長,其中9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在40%以上。

外資配置扎堆現象突出

近段時間外資主動配置A股趨勢有所加強。Wind統計顯示,6月以來,深港通北上資金連續兩周整體流入規模超過南下資金。在A股納入MSCI消息刺激下,21日至28日滬股通凈買入達21.98億元,深股通放大至46.52億元,滬深股通凈買入較上周環比增加約6億元。

從重倉個股來看,6月28日滬股通重倉前十個股中9隻被納入MSCI標的。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機場獲滬股通持股比例最高,達27.85%,方正證券、宇通客車、福耀玻璃、恆瑞醫藥四隻個股持股比例都在10%以上。另外,深股通持股比例排名前十也有4隻屬於MSCI標的,其中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持股比例位居第一、第二,分別達7.37%、5.75%。

申萬宏源研究指出,互聯互通渠道中原有169隻MSCI標的已持續獲外資增持,3月24日(MSCI發布新方案之後)以來增持標的數量達到107隻,佔比達63%;6月1日以來增持標的數量有85隻,佔比達50%。其中,部分個股的外資持有流通比例絕對值較高,最高的達28%,11隻個股持股佔比在5%以上,31隻個股持股比例超1%。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配置扎堆現象突出。申萬宏源分析師指出,若將QFII渠道和互聯互通渠道中外資持股比例簡單累計,多隻個股外資持股比例在10%以上,甚至有個股外資持股達3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狗新聞 的精彩文章:

鄧超賈乃亮開撕!《複合大師》聚焦現代感情狀態
遇難男子背朝上弓著把女子護在身下 救援人員痛哭
孫妍在崔鍾訓戀情曝光 交往4個月日本蜜游
日女星上戶彩著淡雅和服參加活動顯高貴優雅
警方破獲於歡母親非法吸存案:涉案金額達2000餘萬

TAG:搜狗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冰箱市場外資品牌集體沉淪 海爾美的容聲搶佔三強
金融開放步伐加快,外資機構在華投資「新版圖」
外資機構將以更積極姿態布局中國資管市場
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發布,汽車外資股比逐步放開
兩大負面清單即將落地 金融領域或成外資機構關注焦點
當局開放外資投資新領域
放寬外資進入 有利於石油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橋水等外資機構加速布局中國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想對衝風險,實現海外資產配置?宜信有答案
外資零售集體敗退?
調兵遣將搶灘中國市場 外資巨頭不惜重金挖「角」
外資打頭陣,險資緊跟!中外機構為何連續兩周蜂擁鋰電池板塊
加強外資投資監管 歐盟擬推出新框架審查標準
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高端市場被外資壟斷
引進外資和合資永遠無法代替自主創新
吸塵器市場風雲突變:正上演中國力量驅趕外資品牌的好戲
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再邁實質性步伐 外資「由參轉控」落地
券商業開放再加速:外資尋融合,本土迎洗牌
撥備新規、資管新規如何影響銀行?外資機構這麼看
銀保監會持續推進開放 多家外資銀行設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