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賓虹熱」:欣慰之後的冷思考

「黃賓虹熱」:欣慰之後的冷思考

主持人語

6月19日晚,中國嘉德2017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收槌,黃賓虹的《黃山湯口》最終以3.45億元成交。一時間,黃賓虹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明星。當晚,我與幾位美國收藏家也就這個熱點展開了討論。我當即亮明觀點:由於這個3.45億的出現,必然會形成一種跟風現象。果不其然,談黃賓虹當年如何遭冷遇、受冷眼以及其繪畫成就如何集古之大成、如何融中西之精髓的文章鋪天蓋地而來,讓人目不暇接。

我挑選著看了幾篇,發現並沒有什麼新鮮內容,除了喧鬧就是人云亦云。真讀懂黃賓虹了嗎?我看未必!就像此前一大批人學黃賓虹的山水畫一樣,只是徒有其表,無有其實。

永遠的黃賓虹

薛元明

6月19日,想必有很多人會興奮得一夜無眠。黃賓虹的絕筆巨制《黃山湯口》刷新了其山水畫的拍賣紀錄,創造了又一個「天價」。

此消息一下刷爆微信朋友圈,發拍賣現場照片的、發黃賓虹作品的、發感慨的比比皆是。但是我想,這幅畫賣得再貴,與朋友圈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一毛錢關係;甚至與黃賓虹本人也沒有關係,他生前所受的委屈得不到半點補償。只不過自此之後,世人對於黃賓虹的關注度會迅速飆升起來。問題是,即便關注多了,人們對黃賓虹的山水畫乃至其整個學術思想就真的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嗎?事實上,就算是花了三億多元的買家,也未必真正懂得黃賓虹,或許這只不過是一場資本遊戲而已。但不管怎樣,無論是生前寂寞,還是身後作品拍得「天價」,黃賓虹永遠是黃賓虹。市場價格只是在某一方面衡量作品的一個尺度,藝術家真正的價值在於對當下和未來所產生的影響力。

伴隨著《黃山湯口》「天價」拍賣的帖子,有關黃賓虹生前寂寞、遭受冷遇和白眼的種種話題也廣為流傳。網友們感慨其人生,認為欲要追求真正的書畫藝術,就要直面人生、耐得住寂寞。但實際上,像黃賓虹當年那樣的日子他們一天也不想過,也過不下去。當代的書畫家人群中,普遍希望自己能以最快的速度成大名、得大利。一句話,希望自己熱起來,哪怕是被炒熱也行。有誰會願意享受寂寞,憋屈一輩子呢?要知道,時下畫家們所面對的各種誘惑,要比黃賓虹那個時代多太多。守身如玉,談何容易?很多時候,「假大空」的口號只是嘴上說說罷了。

商業社會中,畸形和反常的現象極多。市場價格由多重因素決定,有時甚至與藝術價值是反方向的。藝術精品可以賣出高價,但賣出高價的未必就是藝術精品。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黃賓虹山水畫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但也伴隨著很多爭議。如今,學黃賓虹者甚多。他們對於黃賓虹山水畫的特點似乎熟稔於胸,什麼「渾厚華滋」「五筆七墨」,能說得頭頭是道,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學到了點皮毛,變成了「山寨」。

學黃賓虹者徒有其表。說白了,就是世間再無黃賓虹。反思出不了黃賓虹的原因,也正是當下出不了大師的原因。大師總是唯一的、孤獨的。原因在於,指向大師的影響因素都是唯一的。黃賓虹的學養、思想、技法、功力,他的個性和氣質,甚至他的高壽,都是沒有辦法模仿的。所以,大師不可複製。現在的大環境幾乎遠離了學術內核與藝術真諦,變成了名利場的角逐。「利」字當頭,不僅腐蝕了畫家手中的畫筆,更腐蝕了心靈。所以,大師難再出現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問題。

說黃賓虹不可學,似乎有些絕對;但不好學,確是事實。原因有四:

一、時代性。時代一去不復返。從宏觀環境來看,黃賓虹與當時的社會變革有著綿長的淵源。其30歲參與「維新革命」,而後「伏居燕市將十年,謝絕酬應,唯於故紙堆中與蠹魚爭生活」(黃賓虹《自敘生平》)。從個人經歷來看,黃賓虹的書畫成功之路,是由他幾十年的寂寞、艱辛、刻苦磨鍊而成的。正如他自己所說:「既要竭一生苦功,又要參活禪、善悟,才能到達藝術的頂峰。」他以過人的膽魄將明清以來山水畫延綿幾百年的陳腐拘泥之氣橫掃一空,還原了中國畫的本源——內聚外化、胸臆抒發、筆墨隨心。

二、過程性。不管技術手段如何進步,藝術積累和蛻變的過程是不能省略的。然而後學者往往是直接把結果拿來。黃氏平生畫風從「白賓虹」到「黑賓虹」,發生了巨大轉變。學黃賓虹最重要的是學他的思想變化過程,研究他的「內美」學說,追根溯源,畫外求畫。

三、原創性。主要體現在對筆墨極為講究上。黃賓虹說:「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其晚年總結出「五筆七墨」之說,重筆墨、重內美,本質就是用自己獨到的眼光重新認知傳統。這當中,有些是永遠學不來的。就像董其昌所說的,「唯氣韻不可學」,重在體悟。

四、學術性。黃賓虹從不以商業為目的進行創作。一般的書畫家只能做到關注技法,更高一點能做到關注意境,而黃賓虹則是用思想來畫畫。他對古文字的空間構造有獨特理解,並堅持認為中國畫的空間乃是以中國文字為依據的,所以其作品空間永遠都帶有中國特徵。黃賓虹的山水沒有固定模式,非常之處不在於外表厚重,而在於能把中國文化融入到筆墨中,竭力倡導並終身實踐「內美」思想。

有極端之士拋出「垃圾桶論」的觀點,進而認為黃賓虹山水畫不可學。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如果認為黃賓虹的畫是因為有學術深度,不可學、學不好、學了成為「半吊子」,或一個畫家對另一個畫家的風格心存芥蒂,以至於出言不遜,都還可以理解。但如果認為黃賓虹的畫是「垃圾桶」而不可學,就存在問題了。說黃賓虹的畫不宜學,並不是說其畫不好,而是因為學不好。學不好是取法者自身的問題,怪罪取法對象,豈不是笑話?更何況黃賓虹在生前從不主張學生臨摹自己的畫作。他說:「我的畫是我的面目,是我學古人、師造化的結果。」

黃賓虹不是人人能學,但也不是不能學。取法黃賓虹要善學,最典型的成功者是李可染。據此而言,學黃賓虹不一定要學其山水畫本身,更多的還是要學他的思想,學他如何做學問。畫家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形成貫通效應。若僅在某一方面有優勢,必勢單而力薄,難成大器。

當下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都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理論和創作分裂甚至對立。從事理論研究的人不會寫、不會畫,從事創作的人厭惡理論,這在過去的書畫家身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只懂得創作會被視為匠人,扣上「沒文化」的帽子;只懂得理論的人,往往被冠之以「紙上談兵」。這顯然與當下的盲目分科與教學模式相關。

只有具備了和黃賓虹相近的思想和學問,才能讀懂黃賓虹,讀懂他的畫。有了深厚的學養、敏銳的學術思想、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耐力,才能真正理解他在身處逆流時的堅持。與其說黃賓虹在當時守身如玉,不如說是「守腦如玉」。他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堅持到了最後。細細思量黃賓虹說的「我的作品,要過五十年才有人能看得懂」,是期待?是自信?還是看到了未來?

黃賓虹的寂寞,從一個小小的細節上就能看得出來。在現在所能見到的黃賓虹的照片資料中,常會出現一個小飯桌(兼有畫桌的功能)。小桌子可以畫大畫,靠的是滿腹經綸、胸羅萬象。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畫家,身處豪華工作室,面對上等紅木的巨大畫案,也可能靈感全無,終究難逃「應酬」二字。當書畫家的人格精神已經垮掉而接近虛無之時,不要說學黃賓虹了,學誰都不行。

「山寨黃賓虹」現象怕是休不了

陳婉之

《黃山湯口》讓這些年持續的「黃賓虹熱」再掀高潮。伴隨著黃賓虹書畫在藝術市場上的持續升溫,「山寨黃賓虹」現象也越來越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臨摹、模仿是向宗師級畫家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所以「山寨黃賓虹」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影響。很多模仿者可能並不真正了解黃賓虹作品所傳達的深層次文化內涵,而只是把他當成了一代山水大師來膜拜。這種膜拜現象是在黃賓虹去世四十多年後才出現的。隨著黃賓虹宗師地位的確立,他的崇拜者、追隨者也隨之而來。宗師地位的畫家作品已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硬通貨,「山寨黃賓虹」無非是為了大樹底下好乘涼,通過取巧的方式把自身利益最大化。況且,模仿各類經典和宗師級畫家作品在中國還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具備相應市場的。張大千就是模仿古代名家作品的高手,甚至達到了可以偷梁換柱的水平。

剛剛步入畫壇之初的張大千乃默默無聞之輩。為了生計,他便下苦功模仿清初畫家石濤的作品。其贗品之神韻、表現手法、構圖特點與真跡毫無二致,活脫脫「石濤復生」,一時間蒙蔽了不少畫家、收藏家、鑒賞家的眼睛。

黃賓虹和羅振玉是張大千的老師曾農髯、李梅庵的好朋友。黃、羅兩位先生喜好收藏石濤的畫,是當時公認的鑒賞石濤的權威專家。張大千曾向黃賓虹求借他收藏的一幅石濤精品,被黃賓虹拒絕了。張大千內心很不服氣,就仿造了石濤的一幅手卷放在老師曾農髯那裡。一日,黃賓虹去看曾農髯,不經意間在曾的畫案上發現了這幅仿石濤作品。黃賓虹認定此作是真跡,鑒賞之餘愛不釋手,說他要收購這幅畫。曾農髯便讓張大千去黃賓虹家詳談此事。張大千見黃賓虹要收購他的假石濤畫,心中不免暗暗得意。可是用假畫騙他的錢又於心不忍,自己也不屑為之,於是說:「我豈敢要先生的錢?這樣好了,我拿這幅畫換我上次要借的那幅石濤的畫吧。」黃賓虹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且立即把自己的藏畫拿了出來。就這樣,張大千拿自己仿造的假畫矇騙了對石濤頗有研究的黃賓虹。看來,在「資深」模仿者面前,專家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張大千可以靠模仿石濤等歷代名書畫家作品博得名聲,跟今人模仿黃賓虹算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所以,「山寨黃賓虹熱」的出現是黃賓虹作品得到業界認同並得到推崇後必然會產生的現象。只是一想起他生前所遭遇的種種寂寞及冷遇,總不免心生感慨。

黃賓虹的創作並不迎合市場消費者的喜好,所以他的畫作在其生前幾乎不值一文。正是因為不被藝術市場看好,故其備受時人冷落也就是必然了。

據記載,古稀之年的黃賓虹來到上海曾與陸抑非住樓上樓下。因黃賓虹喜禿筆作畫,有一次,陸抑非將自己用壞掉的禿筆送給他。為表示感謝,黃賓虹讓陸抑非隨便挑選幾張自己的畫。陸抑非則調侃地說:「我一幅畫能換一根金條,你的畫不值錢,我也欣賞不了。」從中大家可以了解到,比黃賓虹小43歲的陸抑非,在當時的藝術市場價格要比黃賓虹高出很多。儘管黃賓虹當時被後輩畫家調侃了,但他並沒覺得有多委屈,更沒有改變自己的畫風去迎合市場,而是選擇了繼續堅守。

黃賓虹的畫為什麼難以被市場接受?因為他的繪畫里傳統文化含量太多、太重,他的畫面審美感太蒼涼、太深沉。他的繪畫除保持了中國畫最本質的筆墨特徵外,還強化豐富了筆墨的表現內涵。他的畫不像張大千、陸抑非那樣設色艷麗,討人喜歡;也不像徐悲鴻那樣寫實具象,容易讓人理解。欣賞黃賓虹的畫需要這個人閱歷豐富、文化積澱深厚,同時兼具傳統美學修養。具備這樣修為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極少,甚至可遇不可求。所謂「高處不勝寒」,即使黃賓虹的藝術深沉而偉大,彼時也難覓知音,更何來模仿者和追隨者呢?

同時,黃賓虹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只要生活上還能過得去,他就一心靜下來做學問,也不出門推銷作品或結交權貴。這樣做的結果和純粹為討好客戶審美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繪畫藝術由可見部分和不可見部分組成。黃賓虹的作品,表面線條簡率隨意且黑團團一片,實在不討人喜歡;而當我們穿過這道屏障,就會發現黃賓虹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民族精神。他將這種精神概括為「渾厚華滋」四個字。他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古老而智慧的民族——這是他的堅定理念和情懷。中華大地無山不秀,無水不美。他熱愛這方土地,更熱愛這個土地上誕生的文化。所以,黃賓虹的執著註定是孤獨且艱難的。

新中國特定的歷史造成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傳統文化的斷層。這種局面必然會造成大眾對傳統書畫的漠視。改革開放初期,面對混沌一片的文化意識,大家開始對彼時相對繁華的西方及它們的文化現象產生盲目崇拜心理。直到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大眾層面的逐漸回歸,黃賓虹山水畫中所蘊含的豐富傳統文化精髓才開始得到認可。

綜上所知,導致黃賓虹的藝術在其生前和身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被大眾熟知或理解,既有畫家自身個性和追求的原因,也有時代歷史的原因。不過,事物總會在發展中出現轉機。2005年,浙江省博物館為紀念黃賓虹舉辦了規模空前的大型展覽等系列活動。黃賓虹不僅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同時他的繪畫學術地位和市場價值也得以確立。而這一天的到來離黃賓虹去世已經整整50年了。隨後,中國的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但有了山水畫宗師地位的黃賓虹的畫價仍舊不溫不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價格遠遠低於學生李可染。好在,黃賓虹的畫作如今已得到了藝術市場的充分認可。我們作為後人,真誠地為黃賓虹先生的寂寞堅守所得到的遲來的認可而倍感欣慰。

所以,在傳統文化逐漸回歸且越來越受各界關注的當下,傳統文化的產物必然會跟市場熱點結合,模仿黃賓虹不僅不會停止,還會持續升溫。筆者想,「山寨黃賓虹」現象怕是休不了啦!

莫把黃賓虹當成神

鄒凌

在當下的中國畫壇上,「黃賓虹熱」可以稱得上是「高燒不退」。學畫山水者,有一半以上盲目跟風,以黃賓虹為師,認為學了黃賓虹不僅會有名望,而且作品還能賣個好價錢。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有關研究黃賓虹的文章多達五百篇左右,似乎人人都懂黃賓虹。有些文章高調鼓吹黃賓虹的價值,有的甚至將黃賓虹神化,認為其作品已登峰造極,後人不可學。6月19日,在中國嘉德春拍上,黃賓虹的《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創下了其個人歷史新高。該作品於2011年曾在北京翰海春拍上以4700多萬元成交。6年間賺了將近3個億,這使得「黃賓虹熱」更熱。

「黃賓虹熱」現象的出現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時代的需求。如今社會已進入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原來固有的封閉式社會框架被打破。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對「五四」運動以後美術界以崇尚西方個性、重視寫實、倡導寫生的現實主義繪畫方式取代以「文人畫」為主導的中國傳統繪畫風尚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對中國畫的傳承進入學院制教育,讓中國畫家接受西方繪畫理念、素描、速寫式的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懷疑;對中國畫的內在傳統文化特性、繪畫的本土語言需求的呼聲日益高漲。黃賓虹的傳統「文人畫」正好迎合了這一繪畫思潮。

二是驗證了黃賓虹晚年的預言。黃賓虹晚年創作的作品被認為是黑乎乎的一片,很少有人看得懂,基本沒有市場。以至於在黃賓虹去世後,其夫人要將作品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都沒人敢要。後來即便是勉強接受了,其捐贈的包裹也是在黃賓虹去世30年後才被打開。由此可見黃賓虹當時的凄涼情景。不過,黃賓虹在世時曾說過,他的畫要50年後才能被人看懂。黃賓虹去世是1955年。恰好在50年後的2005年,浙江省博物館舉辦了大型展覽等系列活動,紀念黃賓虹等一批老畫家。黃賓虹的學術地位和市場價值得以重新確立。

三是當代名家的極力推薦。儘管黃賓虹在80歲之後就有傅雷、劉海粟、高吹萬、朱金樓、賴少其等為之寫評論文章進行宣傳,但怎奈當時響應者不多,沒有引起共鳴。直到黃賓虹去世後,1961年7月,才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美術理論家王伯敏編著的《黃賓虹畫語錄》。之後,李可染和張仃又極力稱讚黃賓虹的畫。正是由於王伯敏、李可染、張仃等當代中國畫界舉足輕重人物的不斷推崇,黃賓虹的作品才得以在美術界引起普遍關注。再加上近幾年來黃賓虹畫作屢創拍賣新高,更是促進了「黃賓虹熱」的形成。

然而,「黃賓虹熱」現象的出現,並不代表大家就都了解黃賓虹,都懂黃賓虹的繪畫理念。很多人學黃賓虹純粹是盲目跟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中國繪畫史上,每一位出色畫家的成功都和他成長的經歷與學識修養分不開。黃賓虹早年習繪畫、書法、篆刻以及鑒藏古玩,後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團體「同盟會」、文化團體「南社」,革命失敗後四處逃難。1907年之後,其先後任《神州》《時報》編輯和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又擔任《國學叢書》《國粹學報》《國畫月刊》等編職,並任《國粹學報》主筆,主編《藝觀》雙月刊,與鄧實合編洋洋大觀的《美術叢書》《神州國光集》《歷代名家書畫集》等刊物、畫冊,在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上海藝術專科學校執教,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1937年,黃賓虹應北平古物陳列所邀請,鑒定故宮南遷古畫,並應聘兼任國畫研究室導師和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48年,黃賓虹赴杭州,任國畫教授。1949年,黃賓虹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1953年,黃賓虹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所所長。1955年,黃賓虹當選為華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黃賓虹在任編輯、執教之餘,考訂畫史,研究金石文字,出版了6本文集,闡述其對中國畫、書法、篆刻、金石文字以及書論、畫論、畫史的研究。此外,黃賓虹還精通烹飪、太極拳、圍棋、中醫等。

正是因為黃賓虹豐富的閱歷,才使得他對中國畫的理解獨到且深入。他對中國山水畫的領悟,與他長期對畫史、畫論和金石學方面的研究是分不開的。這使他看清了自己的繪畫發展方向。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習黃賓虹,要學他的精神,而不是「依樣畫葫蘆」,一味地去模仿。現在很多人學黃賓虹不從內在上去理解,而是從形態上入手,帶有強烈的功利性。

「黃賓虹熱」的出現助推了世人對黃賓虹的崇拜。有的人將黃賓虹神化,認為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畫是座「山」,是「超寫意」的,是「哲學山水」,筆墨高妙不可學。我們從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來看,黃賓虹是人,而不是神。他所走過的繪畫道路和歷代優秀畫家們一樣,都是傳承和發展。黃賓虹60歲之前大多沉寂於案,基本上是精研古人,其對歷代山水畫大家的筆墨風格莫不一一深入堂奧。他說:「有人說我學董北苑,其實不然。對於宋畫,使我受益最大的還是巨然。我也學過李唐、馬、夏。我用功於元畫較多,高房山可以說是我的教師,對子久、黃鶴山樵畫,在75至80歲間臨得較多。明畫枯硬,然而石田畫,用筆圓渾,自有可學處。至清代,我受石谿影響自然不少。龔柴丈用筆雖欠沉著,用墨卻勝於明人,我曾師法。」他總結自己的傳承時說:「我在學畫時,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後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汪己文《賓虹書簡》)黃賓虹在傳承古代繪畫的同時,意識到發展的重要性。他對中國山水畫從傳統文化的高度加以總結、變化,使其更加具有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事物的發展總是一分為二的,有優秀的一面,必然會存在不足的一面。黃賓虹的畫並非高不可攀,沒有瑕疵。在黃賓虹的山水畫中,自然界中山水地貌特徵的表現並不突出,其山水造型常被忽略,筆下所畫黃山、廬山、雁盪山、桂林等基本差不多,缺乏自然界的根本屬性。對黃賓虹的繪畫影響不能估計過高,黃賓虹模式並不是中國畫發展的唯一模式。在中國山水畫中,除了唐宋興起的水墨畫之外,還有以勾勒填彩為主的大青綠山水畫。說黃賓虹的畫是座「山」,但這座山也不是不可逾越。在黃賓虹的學生中,李可染是一位出色的弟子。他將黃賓虹筆下的山水「心境」變為「實境」,將黃賓虹山水的偏重「寫意」變換成偏重「寫實」。若論中國畫的與時俱進,黃賓虹不如李可染;若論繪畫的世界性傾向,則李可染不如黃賓虹。因此,畫界對當下的「黃賓虹熱」要有所甄別,對黃賓虹本人的推崇也要一分為二,對學黃賓虹的畫更要辨別真偽,以利於中國畫的發展。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魚戲碧藻 輕舞漣漪——姚綬的《魚藻圖》
花鳥畫技法精講(1)
曾氏家訓 治家貴嚴
壯寫時代精神——韓紹先
嘉德大觀夜場張揚傳統文化,黃賓虹作品突破3個億

TAG:中國書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IP熱」背後的冷思考
段子考題熱的冷思考
孟晚舟事件冷下來的冷思考
李青短評:馬拉松熱背後的冷思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勝任劇烈運動
「國學熱」背後的冷思考: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直播答題爆紅背後的冷思考
區塊鏈:投資熱下的冷思考
《我不是葯神》熱播後的冷思考
智能音箱大熱背後的冷思考:5大威脅需警惕
數說端午 | 陝西旅遊市場火熱背後的冷思考
智能眼鏡熱度之下的冷思考
養生熱中的冷思考
「減負」熱中的冷思考
出海熱冷思考:揚帆出海卻成「海底撈」?
翻拍熱冷思考:「毀經典」還是「再創新」?
對明星「書法熱」必須「冷思考」
小鳳雅事件後:網路籌款平台的冷思考
「一天9場馬拉松」 熱賽需要冷思考
鄉村旅遊熱背後的冷思考:打造精品項目,豐富文化內涵
王鳳雅事件冷思考:掙錢,是對孩子最大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