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盞的產地是哪裡?建盞的種類與特徵

建盞的產地是哪裡?建盞的種類與特徵

建盞(天目瓷),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地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此稱為建盞。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有大量遺址位於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各地(古時隸建寧府甌寧縣),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於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建寧府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御茶,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來秒頌它。例如「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鷓鴣斑中吸春露」等。

器型種類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為圈足且圈足較淺,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為實足(主要為小圓碗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建盞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小圓碗歸入小型斂口碗類。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較淺,腹下內收。淺圈足。形如漏斗狀,俗稱「斗笠碗」。常見中、小型碗,偶見大型器 )。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淺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類碗大型器比例相對 其他類碗 較高,

但成品率低,尤顯名貴;中、小型器較常見 )。斂口碗:口沿微向內收斂,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淺;造型較豐滿。常見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較高,有的為圓餅狀實足 )。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口沿以下約1—1.5厘米左右向內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作用在於鬥茶時既可掌握茶湯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湯外溢,該凹槽俗稱「注水線」。此類碗腹較深,器型整體較飽滿,手感重;常見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較高,為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也是產量最大的建盞之一,出土或傳世品最多 )。

窯系種類

建窯,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分布在南平建陽水吉窯、南平茶洋窯、武夷山遇林亭窯,三處窯址統稱建窯系。

特點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

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為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圈 的精彩文章:

瓷器收藏四步!原來是這四步
知識篇:傳統瓷器上的二十四種紋飾
古董瓷器鑒定:如何通過溫度來鑒定陶瓷瓷器?
瓷器一開始是這樣子的!您見過嗎?原始瓷的五大工藝特徵
玩了這麼多年紫砂壺你真正了解紫砂壺了嗎?大多壺友會犯的十八大誤區

TAG:古董圈 |

您可能感興趣

建盞的釉究竟特別在哪裡?
哪一種茶才是建盞的最佳搭檔?
愛上建盞的原因有許多種,你屬於哪種呢?
盞匠說建盞:同樣是紅茶,為什麼小種和滇紅區別這麼大?
每一個真正喝茶的人,都必須有一個建盞,你的建盞屬於哪一種呢?
用建盞喝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不要再隨便買建盞了,建盞的產地只有這一個地方!
建盞的禮用價值在哪裡?給你三個送建盞的理由
建盞的釉色這麼多,你適合玩哪種?
一隻優質的鷓鴣斑建盞需要具備哪些因素?
5類建盞愛好者,你屬於哪一類?
柴燒建盞和茶道文化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和影響?
了解建盞的四個等級,看這裡!
建盞百科03:建盞的基本特徵都有哪些?(圖文版)
兔毫建盞有幾種?你真的知道嗎
用建盞品茶是種時尚
建盞你真的讀懂了嗎?學習建盞技藝,需要做怎樣的準備?
聊聊建盞的特別之處?
建盞與茶那些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究竟建盞有何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