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響力之社會認同原理

影響力之社會認同原理

GIF/1K

01

紐約一位20多歲的姑娘,深夜下班回家路上被謀殺。期間共35分鐘,她哭喊過,求助過,最終因沒人上前幫助而被殺害。周圍沒有人嗎?不是的,有38名鄰居從公寓的窗戶里眼睜睜地看著,都不願動動手指打電話報警。

社會影響力武器中,有一種叫社會認同原理。它指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

這個挺有趣的,因為閱讀本書之前,我也認為出現緊急情況時,人們不出手相助,是因為不想捲入其中,不願危害到自身利益。其次是人們總抱著這樣的心理:這麼多人在,可以幫忙的人不止我一個。這樣一來,單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少了。我們甚至有時候會把該類情況上升到城市導致冷漠的高度。

可西奧迪尼通過心理學告訴我不是這樣的,碰到不確定的情況,人很自然地會根據周圍其他人的行動來加以判斷。我們總是根據其他目擊者的反應方式得知事情到底夠不夠緊急。

這不僅僅涉及到了社會認同原理,還有多元無知效應。

GIF/1K

02

多元無知大致講的是在周圍環境不確定,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最有可能參考並模仿他人的行為。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其他人可能也正在尋找社會證據。

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喜歡顯出一副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的樣子,我們可能只是暗中瞟著周圍的人,不動聲色地尋找證據。這樣一來,在每一個人眼裡,其他的人都是鎮定自若,沒打算採取什麼行動。

多元無知效應似乎在陌生人里顯得最為突出:因為我們喜歡在公眾面前表現地優雅而成熟,又因為我們不熟悉陌生人的反應,所以,置身於一群素不相識的人裡面,我們有可能無法流露出關切的表情,也無法正確地解讀他人關切的表情。

不僅如此,它還多發生於城市。在此不多加說明。

當了解了社會認同和多元無知以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越多的情況下,受害者反而得不到幫助,當旁觀者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受害者的生存率會更大一些。

通過這點,我們可以意識到,人們不是冷漠,也不是不願意幫忙,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確定性導致了他們選擇等待。那麼,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幫助自己 :

確定一個目標,比如穿著什麼顏色衣服的女士/男士。

明確指出我需要幫助。讓他明白情況很緊急。

告訴他如何做,比如幫忙打110/120等。

這每一個步驟都是在消除看客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得到有效又快速的幫助。

GIF/1K

03

社會認同原理不僅講了不確定性,還解釋了相似性。而這個便涉及到了維特效應。

歌德有本書叫《少年維特的煩惱》,書中主人公維特以自殺告終。小說轟動一時,也在歐洲引發了一陣自殺浪潮。

處在相同境況下的人們,常常會去參考其他人是怎麼行動來決定自己該怎麼做。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新聞上報道某地區有人自殺後,該地區的自殺率會上升。而且很巧的是,人們總是模仿和自己相類似的人。如果自殺者是青少年,那麼之後出現自殺的人則為青少年;如果蓄意出車禍的人是中年男子,那麼之後出現車禍率的大多也為中年男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都是發現在同一個地區,也就是說,新聞上報道的是在哪裡,之後發生事故/自殺事件則在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新聞報道的自殺事件導致了更多人的自殺。這些在《影響力》一書中都有很強的實驗和證據支撐,這裡我只針對結論作出自己的概括和理解。

GIF/1K

04

多元無知和維特效應讓我很震驚。因為它提供給我一個重新認識社會和自我的途徑。我常在想,心理學的好處之一大概在於它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重新定義自我,打開認知或者把認知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卻蘊含了令人咋舌的科學原理。

但不管是多元無知或維特效應,我們都不能任由社會認同原理所擺布。當然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主動去打破固有格局,尋找有支撐點的社會證據,而不僅僅是參考周圍人的行為,更不能一味的跟隨大流行事。

PS:《影響力》是一本很受用的社會心理學,也是一本商業書。其中講解了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 共6種社會影響力武器。本文僅針對社會認同這一種提出總結和讀後感。本來是想一次性把6種都寫完,可寫著寫著發現完全不行,因為光一種就夠我寫很多。希望之後我能勤奮的把其他幾個也寫一寫。大家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莉維婭 的精彩文章:

TAG:奧莉維婭 |

您可能感興趣

工作形塑自我認同,研究指夫妻失和是大環境不景氣的縮影
集體認同
生活在加拿大,你接受「性別認同」理論嗎?
關於無法認同的事情
史景遷訪談||「社會多元性的理解和認同」:阻礙中美兩種文化理解的最大障礙
健身為什麼總不被理解和認同
曾暐傑:「家庭」關係認同在當代法治社會的意義與價值——以「親隱的權利」為核心
認同感能使磨推鬼
不認同極樂世界的人怎麼勸化
張藝興用努力影響著年輕人,汪涵卻不認同他的努力方式!
阿根廷奪得世界盃的三大理由,你認同嗎
在儀式感中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
中國作為非北極國家,參與北極事務如何解決身份認同危機?
管理者公開、透明,才能被認同
孕傻是種心理現象,在生理上毫無道理;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唯物史觀視角下的文化傳承與文化認同關係
研究顯示足球暴力或與尋求群體認同有關
認同生活幸福的力量
電競申奧失敗,為何如此執著於傳統體育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