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盜,在日本佔地稱王號令日本人,日本人卻立像紀念他幾百年
最近看了加勒比海盜5,於是就想寫寫中國歷史上那些有意思有故事的海盜,剛好等下要說的這個就是其中之一。
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12月25日)是明朝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今屬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很多地方誤傳其是王直,其實他是隨母姓汪。又名五峰,號五峰船主。他的家鄉徽州府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黃山,那裡是徽商的發源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小時候的汪直很聰明,而他的聰明體現在了他的行為上。作為封建時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選擇就是讀書。汪直的腦袋靈,讀書應該還是有前途的。可惜汪直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因為他覺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過他做的這個生意卻很特殊。他對一般的貨物流通不感興趣,因為他發現了更賺錢的行道,那就是走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趁明朝海禁政策鬆緩之時,與同鄉徐惟學、葉宗滿等人一同赴廣東進行海外貿易,「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由於海外貿易在當時為非法活動,一開始汪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許棟和李光頭相繼被明軍朱紈剿滅,汪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造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汪直成為當時東亞一個大型武裝海商集團的首領,並接受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約,以九州外海屬於肥前國的平戶島(屬今長崎縣)並以日本薩摩國的松浦津為基地,從事海上貿易。後來朱紈任浙江巡撫後,推行嚴厲的海禁。無法充分進行貿易活動,特別是在走投無路時,迫於日本外商的壓力,糾合亡命之徒,以寧波雙嶼為大本營,進行武裝走私,號稱「五峰船主」。明朝朝廷多次派兵圍剿,都是敗多勝少,收效甚微。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定居日本平戶(今屬日本長崎縣),自稱徽王。據田汝成《汪直傳》載:汪直「據薩摩洲之松津浦,僭號曰宋,自稱曰徽王,部署官屬,咸有名號。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汪直在長崎僭越立國為宋,自稱是徽王,還在他的「宋國」設立了官員,因為他控制了要害之處,所以日本三十六島的蠻夷大中小名們都對他俯首帖耳,歸他指揮。
汪直在日本主要擔當中日貿易的中間商,此外還有同西方人的貿易,中國的絲茶瓷在東亞是暢銷產品,在武力的保證下,即便是西班牙人也只能用槍炮置換絲茶瓷,汪直將火槍,即日本的鐵炮從大名手中換取黃金和糧食等物資,進一步擴大了東亞貿易規模。
有人說汪直是日本的走狗,幫助日本人劫掠中國人的財富,然而這些財富實際上還是歸屬汪直海盜集團而非日本大名,汪直的常備武裝有5000人甚至強於部分中小大名,鼓動起來能有十萬多人,大名根本指揮不了汪直。相反,這個時期是日本戰國時代,日本分裂成很多快,各個大名你打我,我打你。所以這個時候大名們要靠汪直的武器才能跟其它大名火拚。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吞併福建海盜首領陳思盼。汪直將大本營移到日本的松浦津,自稱徽王,並不時派部下引導倭寇襲擊中國內地。當時「海上之寇,非受(汪)直節制者,不得存」。海禁嚴厲的明朝兼有海盜(倭寇)的活動,有大量是中國沿海居民,由民轉為寇盜。而此時的汪直已經成了東亞和東南亞最強的海盜勢力。
開始時,汪直仍對朝廷抱有極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員默許「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動配合官府,十分賣力,平定了陳思盼等多股燒殺掠奪的海盜,維持沿海秩序,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然而明廷背信棄義,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一個深夜,總兵俞大猷率官軍偷襲瀝港圍殲汪直。汪直遣徐海、陳東、蕭顯、葉麻等勾結倭寇,後敗走日本。雙嶼港與瀝港的相繼覆滅,讓浙江的國際海上貿易網路遭受重創。自此,明清時代的浙江沿海再無和平經營之海商的容身之地。
汪直在沿海活動的最後目的,是「要挾官府,開港通市」。這八個字的含義十分清楚,要求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貿易合法化。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個要求是合理的。隨著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的東來,已經把中國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漩渦之中,海禁政策與此格格不入,朝貢貿易又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海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汪直對於國際貿易形勢的判斷比那些保守的官僚更勝一籌。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胡宗憲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負責東南沿海的抗倭重任。為招降汪直,胡宗憲先將汪直的老母妻兒放出監獄,優裕供養,後遺使蔣州和陳可願至日本與汪直養子王滶(毛海峰)交涉,遂見汪直,曉以理,動以情。當得知親人無恙,他不禁喜極而泣,並向來使訴苦:「我本非為亂,因俞總兵圖我,拘我家屬,遂絕歸路。」而對於通商互市的承諾,他更加無法抗拒。汪直表示願意聽從命令。汪直將蔣洲留在日本,為表示誠意,他命毛海峰護送陳可願回國面見胡宗憲,具體商量招撫和通商互市事誼。胡宗憲厚撫毛海峰,使汪直消除了疑慮。
胡宗憲慰勸汪直至杭州謁巡按王本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五日被王本固誘捕。明世宗下詔:「直背華勾夷,罪逆深重,命就彼梟示,宗滿、汝賢既稱歸順報功,姑待以不死,發邊衛永遠充軍。」
汪直至死也不肯承認勾結倭寇入侵之罪,早先面對胡宗憲的指責,他便反駁道:「總督公之聽誤矣!直為國家驅盜非為盜者也!」下獄時亦連聲追問:「吾何罪?吾何罪?」還寫下了《自明疏》,他首先說明:「竊臣(王)直覓利商海,賣貨浙(江)、福(建),與人同利,為國捍邊,絕無勾引黨賊侵擾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屢立微功,蒙蔽不能上達,反罹籍沒家產,臣心實有不甘。」接著他向朝廷報告日本的情況;「日本雖統於一君,近來君弱臣強,不過徒存名號而已。其國尚有六十六國,互相雄長。」而且他們也在搞海禁,「夷船」(外國商船)已經很少來了。最後他向皇帝懇請:「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馬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廣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也就是說,把廣東允許開放通商口岸,設立海關收取關稅的做法,推廣到浙江沿海,並且恢復日本的朝貢貿易關係,那麼,東南沿海的所謂「倭患」就可以得到解決。
曆數自己剿賊的功勞後,他仍祈求皇上開放海禁,並承諾「效犬馬微勞馳驅」,願為朝廷平定海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斬首於浙江省杭州府宮港口,臨刑前見兒子最後一面,子抱持而泣,汪直拿一根髻金簪授其子嘆曰:「不意典刑茲土!」伸頸受刃,至死不撓。
明代著作《籌海圖編》則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汪直倭亂中所起到的作用。汪直擁有龐大的海盜集團,是其首領,但他仍然想盡辦法,先是確立了最高地位,其次歸降朝廷,希望能夠將這股力量作為明朝的官方力量,為中國所用。
其實從汪直的起家開始,既有參與大航海以來,因西葡出現而打造出新格局的東亞貿易;也有對海盜的兼并,對中國沿海地區的洗劫和貨物的走私。在其中因為其根據地在日本,從日本亂局中收編不少浪人和野武士作為部隊,但其根仍然在中國。作為一個沒有功名的人,他選擇了做海盜,也選擇了受降招安,卻沒想到如同水滸英雄一般的厄運即將到來。
一.汪直擁有一直強大的船隊和大批海盜供其驅使,而且在海外還有根據地,即便汪直投靠了大明朝,他仍然游離於體制之外,只要跑到海邊上了船,皇帝法令無奈何。
二.汪直一旦接受招安,這股巨大的海上力量如果投向皇帝,那麼沿海士紳豪商的利益將會大損,海上貿易將受到嚴格的監督,於是這些人想盡一切辦法,力求置汪直於死地。
所以皇帝要殺他,江南士紳豪商要殺他,跟他無關係的人不會保他,他非死不可。
汪直被處死後,由於群龍無首,倭寇之患又嚴重起來。據《國榷》卷62載:談遷云:「胡宗憲許汪直以不死,其後議論洶洶,遂不敢堅請。假宥王直,便宜制海上,則岑港、柯梅之師可無經歲,而閩、廣、江北亦不至頓甲苦戰也。」汪直死前所說的「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一語成讖,很快「新倭復大至」。閩廣遂成倭患的重災區。
現在在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外豎立著一座不足一米高的汪直銅像,」汪直「陰霾的臉上看不出任何錶情,面向萬傾碧波舉起了右手。在汪直定居日本平戶期間,經過他的經營和影響下,平戶當時從一個海濱小城發展成為日本的海上貿易重鎮,他深受當地領主歡迎。其「東方商人」的精神風貌被日本商界視為典範,被尊為「大明國的儒商」。因此平戶人每年都隆重紀念汪直。


※美國網友評選中國三大鼎盛王朝,納尼,清朝竟然入選了
※比傑克船長更牛的中國海盜,面對西方的侵略,把它們打得落花流水
※中國傳奇海盜,率領20多人要推翻日本政府,後成台灣歷史第一人
※此地根本就不存在,卻創造著世界紀錄:高達9個國家宣稱擁有主權
※一個小國,同時由2外國人作本國元首,中國的微信美女多來自此國
TAG:煮酒說史 |
※日本首相在中國被刺,兇手卻被日本人立碑紀念上百年,中國文人也一致點贊
※100年前,一日本商人佔了中國一個島,插上日本國旗宣稱是日本的
※100年前一個日本商人佔了中國一個島,插上日本國旗宣稱是日本的
※這個中國人帶著族人東渡日本,後代娶日本天皇為妻
※一個中國人,卻被日本人崇敬百年,死前一部書至今被日本奉為國寶
※這個中國人因為教會了日本人做饅頭,被日本人尊為神,立廟紀念
※史上最牛的海盜:把日本人當作狗,日本人卻專門立銅像紀念他
※日本網民:在白人眼裡,日本人中國人韓國人都一樣的吧?
※日本女漢奸,中國人將其養大,後來卻投靠了日本人
※比日本人都了解日本的中國人,著有一部詩集,日本當成國寶供奉至今
※日本高僧岩田隆造:為日本人贖罪,來中國跪拜十幾年
※一位中國人拋棄日本妻兒,回到中國後,日本卻700年來立神社敬他
※八旬日本退伍老兵在中國人墓前痛哭,曾說:我是中國人,不回日本
※中國日本人最多的城市,大街小巷都是日本人,被稱為是「第三世界首都」
※中國最多日本人的城市,有8萬日本人定居在此,他們說這是第二故鄉
※最仇日城市,如今禁止日本人入內,這裡曾被日本視為遷國目的地
※他製造了日本考古學界最大的騙局,謊稱日本歷史有70萬年!
※日本此墓埋著6位中國人:墓碑上少了兩個字,是日本人連夜乾的!
※此人在中國不出名,日本教科書上卻寫:中華五千年來第一人
※日本人最恨的「賣國賊」,曾騙走了日本人四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