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心第二十二則:願受傷害的因緣,令法界眾生速發菩提心

修心第二十二則:願受傷害的因緣,令法界眾生速發菩提心

佛經說:

菩提無患無熱惱,諸有智者之所樂,

三界苦海諸眾生,我今拔濟令安樂。

願他以傷害我的因緣,令他及法界一切眾生能早日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苦時分擔苦,願苦海乾涸;樂時分享樂,願樂滿虛空。

大體而言,成就佛法功德,有取決於眾生為所緣這一部分,也有取決於自己精進修學教授這一部分,也因為這個緣故,大乘修心法門的主軸便是在於,依於順逆境界而轉念、依於苦樂因緣而覺悟,故鬚髮願:惟願依於我所受之苦令一切眾生獲得安樂,為此我要真心荷擔一切眾生苦;甚至對於自受傷害完全不以為意,只是至誠祈願:能以他傷害我的因緣,令他及法界眾生早日發菩提心。而後也可以修習「菩提心果為道用」之理,修習九法界眾生的凈化觀。

其實此處所說的目的很清楚,是在利他,不在自求安樂。此中,必須先行培養一種真心關懷別人的利他心而發菩提心,前行儘可能發願:一切我所見聞憶觸的眾生、或者一切眾生見聞憶觸我,甚至不歡喜我的,皆能作為發菩提心的助緣。如是,有否安立這種心念,所生功德差別極大;具有這種心念,久習久積,就會具有力量。最重要的是,常想珍貴有情,如此有恩於我;為此,一切善樂及勝利施與眾生,所有虧損則是自取——這種只關心別人苦樂、不關心自己苦樂的心念,便是相應大乘修心法門的最根本因。

由於眾生無有不苦,所以我們無有不悲;依於修心法門,堪能時時刻刻修習施樂受苦,先行念誦「嗡阿吽」三字明咒,觀想三字明咒,以三金剛之體、三如來之相、呈三色光加持眾生,並且念誦:

是故至尊上師大悲者,

惟願如母有情罪障苦,

當下無餘成熟於我身,

並將我之善樂施與他,

一切有情得樂祈加持。

三遍,得令凈除眾生心垢,又能持誦「六字大明咒」而觀想悲智雙運之光芒普照眾生,願眾生都離苦得樂,如是而修,必如宗大師所教說的:心想利他,順得自利。

如果虛空眾生同皆無依無怙,同樣都想離苦得樂,實況是離樂得苦,而我們卻不會利用痛苦加以修心,不想利他,只想自己,從各方面看,不是很低級卑鄙嗎?

就如師長所說:你就如同在一群快餓昏的窮人面前飽餐美食,你吃得下去嗎?

同理,眾生無依無怙,都離樂得苦,你如何不修行?你如何不依苦樂而修行呢?

理應多加憶念菩薩戒的四種誓願,或者修習「普賢大願」:只要眾生惑業苦未盡之際,永遠由我串修七支供養或十大願王,如是觀想,依次凈垢。

能將隨緣所遇的好壞境界引生修心、能依苦樂之緣而修行,如此修心轉念法確是十分高深殊妙的法門,依此都能信解是眾生幫助我們成佛,不論眾生是何等面貌,甚至信解周遭一切有情與無情皆為佛所化現,都是直接、間接讓我們成熟善根的因緣,都是讓我們在串修由佛菩薩所示現的師長所教授的佛法;問題的根源在於,如果還只是想著自己而不想眾生,註定不成就;對眾生的態度不轉念、做法不如法,成佛無望。

事實上,我們在三世的基、道、果三位時,唯一都是依於眾生恩澤,凡此諸多論典皆已述說;也因為如此,真愛自己,必去利他;利益眾生,自己得樂;傷害眾生,自己受苦;任有多少的利益眾生,自己即得幾許安樂。一切修心的重點在於:

善良與智慧,

精勤致力於培養慈悲心、

生起緣起見是最重要的。

既然眾生恩澤極重,我們對境又不修心,我們所思考的,只是在於如何為自己自私謀利,這樣豈不是辜負了諸佛菩薩的教化慈悲與諸多眾生不惜造惡業墮惡道的果報來成就我們的因緣了嗎?

如果我們面對具恩受苦的眾生卻還嗔心相向、回嘴互罵,如此不但互相造作惡業,也完全辜負了諸多眾生與諸佛菩薩的恩澤,我們的心真是太粗硬又太不相應正法了。

懂得念眾生恩而發願利他,是一個修心關要,此諸意趣理應深思;誠如佛經教說:

菩提無患無熱惱,

諸有智者之所樂,

三界苦海諸眾生,

我今拔濟令安樂。

又如朗日唐巴尊者說: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馬方便,一種人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心未生令不生、已生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儘力違害,正對有情儘力利益。經論所說的意趣,實際都是殊無二致的。再如此處所說:

苦時分擔苦,願苦海乾涸;

樂時分享樂,願樂滿虛空。

此中的意趣都顯示了,我們維生只為利他,只為無邊有情利益,願自身轉成長養有情的資具,願自身堪能成為令諸眾生獲得短暫、究竟二種義利之因,尤其恆應發願度化一切我所見聞憶觸的怨親等眾生。

要言之,必須恆時緣著具足苦苦的貧苦有情、緣著具足三毒的富有有情、緣著心續中仍然具足障礙遍知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的菩薩等九法界眾生的一切苦及苦因,都應由我加以去除,都應由我承擔救拔,因此必須志求無上菩提果。

沒有眾生沒有一切功德,唯一只是依於眾生而讓我們具有因緣造作法布施予以去除無知,並且增長我們的舍心;讓我們串習法義,依此可令教法長遠住世,等等種種,不一而足。

因此,依於佛法修心轉念是極為善妙的,自身問題再大都不比我們所要利益的眾生問題大;對此,尊貴大悲尊者曾說:一個人的苦樂算什麼,何必在乎?又為何想不開呢?何況又顛倒執為自性實有,正在受苦的無量眾生又怎麼辦?如是思惟,不但可以減少煩惱,對事也比較不會計較。

無始以來,我們的問題主要是貪著現世樂且不具出離心、貪著自身而不具利他心,對於受用圓滿、身體健康、眷屬圓滿、事業圓滿等都由貪心所攝持而付出與追求,應對方式也都繞著貪著自身利益而滋生諸多苦惱因緣,種種惡行與噁心的根本因只是愚痴與自私。現在經由依止大乘修心轉念之理,雖然世間的一切運作仍要持續,但在心思模式上的確已經不同以往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確的說,發起真實猛利的利他心,以及欲求成佛的菩提心,由此攝持而致力於修習對境修心轉念的大乘修心法門確是最好的供佛、最好的依教奉行、最好的依師之理、最好的滿足眾生願望的方法,也是最好的報答眾生深恩的方式,更是圓滿自利利他的唯一途徑。

當以決斷心力發願:願眾生以傷害我的因緣,令我施樂受苦,發菩提心,助我修心,讓我心量廣大,圓滿二菩提心,開發智慧,並且能夠依此如實憶持大乘菩提道次第等教授,凡此,都是讓我可以修心相應的因緣。

既然這些因緣確是可以助我修心,那麼就應思惟:如死好,就死;如病好,就病;如苦好,就苦;如境好,就境界來;也就是,凡是能夠增上我的大乘修心者,只要對我的大乘修心有所利益,那麼,死就死吧!病就病吧!苦就苦吧!境界對我的大乘修心有幫助,境界就來吧!祈求諸佛菩薩、三寶、護法加持我以這四種決斷的心力,降臨更多的死、病、苦、境界。這是噶當派祖師的修心大法,我們理應依此噶當派祖師的大乘修心教授,長劫修改內心,永遠不換題目!

——《對境修心轉念文集》連載完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音宣流之慈悲法林 的精彩文章:

TAG:法音宣流之慈悲法林 |

您可能感興趣

看懂十二因緣,了解生命真相
因果故事九十一劫不生病的因緣
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
十二因緣法講解
看十二因緣如何解答生與死的問題
明暘法師:詳解十二因緣 洞穿生命真相
十二因緣講解
佛教基礎:三法印,空與苦,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
佛家的「十二因緣」指的是什麼?
《心月孤圓》轉載之二:因緣的產生
什麼是「十二因緣」?
想要生起菩提心?這五個因緣必不可少
這個世界,唯一能講得通的是「十二因緣法」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其實還有下一句,境界更高!
世間眾多因緣,最重要還是自己的心念
這兩位佛,和娑婆世界眾生因緣最深
生命太疲勞了,十二因緣一環扣一環在推動著我們……
靜波法師:珍惜因緣 發菩提心
摩訶止觀|煩惱因緣,習業魔三(一百九十一)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