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芒種 | 芒種那些有趣的民俗

今日芒種 | 芒種那些有趣的民俗

點擊上方「

魚羊密史

」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芒種,

王英(攝)




今年的6月5日(農曆五月十一)為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令,農諺說:「夏季農活繁,做好收、種、管」,此時,人們進入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季節。宋代詩人陸遊有《時雨》詩曰:「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忙 麥上場




農諺說「芒種忙 麥上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由於小麥成熟期短,收穫的時間性強,天氣的變化對小麥最終產量的影響極大。這時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即將到手的糧食毀於一旦,所以收割、打場、曬糧、入庫都得爭分奪秒。



「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的農諺形象地說明了麥收季節的緊張氣氛,必須抓緊一切有利時機,搶割、搶運、搶脫粒。農諺雲「麥收時節停一停,風吹雨打一場空」、「麥熟一晌,虎口奪糧」。 所以「麥收有五忙:割、拉、打、曬、藏」、「麥子入場晝夜忙,快打、快揚、快入倉」。 芒種有「春爭日,夏爭時」之說, 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搶收農忙。左河水在《芒種》一詩中說:「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圖)芒種,

王英(攝)




夏種無早,越早越好




農諺說「夏種無早,越早越好」、「夏種晚一天,秋收晚十天」、「五黃六月去種田,午前午後差一拳」、「晚種一宿,秸矮二指」、「晚種一天,秸矮粒扁」,這都說明了夏種要搶時間。「種」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由於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宋朝詩人范成大有詩云:「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產量均隨播種期的推遲而明顯降低,播種過遲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種豆不怕早,麥後有雨趕快搞」。麥收以後應抓緊搶種搶栽,時間就是產量,即使遇上乾旱,也要積極抗旱造墒播種,切不可消極等雨,錯過時機。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指秋季作物的播種也是十分繁忙。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為檢驗誰播種插秧快,還有「打泥巴仗」的習俗。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為了保證夏種有個好苗情,有些地方還有「安苗」農事習俗。每到芒種時節,播種完畢,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夏種完,重在管




芒種時節,南方廣袤的田野里已是蔥綠一片,南宋詩人虞似良在《橫溪堂春曉》一詩中說:「一把青秧乘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描寫了江南水鄉春天插秧後的優美的田野景色,透露出清新迷人的田園氣息。此時應該加強田間管理。




農諺說「旱耪田,澇澆園」、「大豆鋤瓣,豇豆鋤蔓」、「棉花不治蟲,有苗沒有鈴」、「中耕鬆土漸加深,蕾期達到三四寸」、「蘋果樹,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盤圈」、「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這些農諺都說明夏季田間管理的重要性。詩人吳藕汀的《芒種》詩說:「熟梅天氣豆生蛾,一見榴花感慨多。芒種積陰凝雨潤,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種時節,東北、西北地區的雨水仍然不多,夏季作物要適時澆水追肥,做好生長期的管理工作。在南方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宋人范成大的《芒種後積雨驟冷》詩說:「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繪出了陰雨連綿不止,河滿溝平,農夫冒著寒冷在田間勞作的情景。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 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圩田好作,五月難過」的農諺體現了農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



「滅蟲先滅娘,擒賊先擒王」、「高壓燈,誘成蟲,棉田卵量減五成」、「楊柳枝,誘蟲蛾,蟲未出腹就消滅」、「割麥後,快滅茬,棉鈴蟲蛹回老家」,這些農諺提醒人們注意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也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圖)芒種,

王英(攝)



大旱不過五月十三




農諺說「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 」這說明了夏管期間水的重要性。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所以在芒種時節的「五月十三」稱為「雨節」,農諺說 「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傳說五月十三這天與關公的聯繫,說法很多。有的說,此日為關公生日;有的說,這是關公單刀赴會的日子;有的說,此日關公磨刀,磨刀需要水,這天所下的雨為關帝的磨刀水,雷聲就是關帝的磨刀聲。天若大旱,民間有求之關帝的習俗,求之必驗。




傳說關雲長的英靈升天后,玉帝賜為「三星都督總管雷火瘟部宜府酆都御史」。關雲長受命之後,在南天廷就任,時常下凡間察訪,關心農夫疾苦,呼風喚雨,使世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感謝關公的恩賜,民間建有很多關帝廟,與尊崇孔夫子的文廟並列。歷代以來各地關帝廟前的香火都很旺盛,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聞名遐邇。卻惹起南海惡龍的嫉妒,有一年正值莊稼揚花吐穗之時,惡龍趁關公外出不在南天廷之機,便翻起逆浪,張開血盆大口,吸盡江河溪流之水,致使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莊稼乾旱枯萎。眼看莊稼將顆粒無收,農夫們焦急地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到各處關帝廟祈禱降雨,哭號之聲連天貫耳。在南天廷代管此事的關平、周倉二將力敵不過惡龍,見形勢不妙,遂騎上千里駒,追尋關公回來征服妖龍。當關公返回時,俯瞰下界一帶山川,赤地千里,旱情嚴重。關公憤怒異常,連夜具奏本,第二天早朝啟奏玉皇大帝,請旨擒服妖龍,為民除害。玉皇准奏,並賜「先斬後奏」的令牌。關公回到南天廷後,立即調遣周倉、關平二將率領天兵,定於農曆的五月十三日吉時,在南天門外將青龍偃月刀磨得非常鋒利,出征降龍。磨刀水灑落人間,形成降雨,而後天兵一起涌到南海與妖龍展開撕殺惡戰,最終擒住惡龍,拔了龍鬚,抽了龍筋,逼使妖龍吐出滿腹之水,旱情消失,恢復了風調雨順的景象。




關公為了記取次此教訓,遂於每年五月十三日親自在南天門外磨刀示威並降雨霖。因此,民間百姓為紀念關公磨刀降惡龍、解除災難疾苦的恩德, 把此日作為「關帝救生日」,到關帝廟隆重集會焚香膜拜、敬獻供品、祈禱平安。北京地安門關帝廟有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一副楹聯:「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佑國福民,千秋俎豆永山河。」



*作者:鄭學富,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越南第一長腿美女,秒殺國內一線女星
古代木工不需要釘子的秘密,GIF動畫告訴你!
千萬別死在去西藏的路上!

TAG:魚羊密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芒種,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芒種芒種,樣樣都種:明日芒種
今日芒種 芒種之忙
芒種: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芒種
芒種|今日芒種,願你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今日芒種‖
芒種,忙種
今日芒種,各地「忙」種
芒種。
芒種:芒種遇雨
芒種風物,芒種節氣說芒種
今日芒種,三國有個故事與這個時節成熟的植物有關
芒種:這個節氣有點忙
今日芒種: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解暑利濕過芒種——芒種吃這些就對了
芒種連收帶種 盤點我國芒種有關風物
今日芒種:願你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驕陽似火,今日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