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先生:永存千秋的萬丈光芒

南懷瑾先生:永存千秋的萬丈光芒

提 示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全書快研究完了,從前面各章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孟子始終沒有出來做官,沒有擔任職務;他是以師道自居,指導當時的諸侯們,走上王道的政教合一之路,以達到人文文化的最高點。由於歷史的演變,人心的墮落,無可奈何,使他的這個願望落空了。不過他個人並沒有落空,他的光芒永存於千秋萬代,和其他的教主一樣,永不衰竭。

現在最後一章,是他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孟子之所以成為聖人,因為他有傳心的心法,因此,〈盡心〉這一章書,非常重要。這一章以〈盡心〉為篇名,是以全章第一句話作題目,正是扼要點明重點之所在。

他一開頭就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這幾句話,就非常重要了,認真研究起來,十幾年也不能研究完,也許一輩子都鑽在其中了。

我們先從文字上研究,什麼叫做「盡心」?大家平常都會講的一句話:對這件事已「盡心」了;就是說,一件事情做完以後,成敗是另一問題,而去做的人,心總算盡到了。也就是用了所有的精神、心思去做,「盡」就是到底了、到盡頭了。依這個觀念來解釋孟子的話,就是我們把自心的作用,已反省觀察到底,然後可以發現人性是什麼了。

後來佛學進到中國,禪宗提倡的「明心見性」,也同這裡的「盡心知性」的觀念有關。佛學的《楞嚴經》所說的「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把明心與見性,分為兩個層次來解說。乃至玄奘法師所宏揚的唯識法相的最高成就「遣相證性」,也是把心與性分做兩個層次。孟子生活的時代,佛法還沒有進到中國,佛法正式進入中國,是在孟子之後八九百年到千年之間。所以孟子是在佛法進來以前,就已經提出來先要「盡其心」,把自己心的根源找出來,然後才可以「知其性」。這是「明心見性」這個辭句的根源,能做夠「盡其心」「知其性」,就可以「知天」。「天」,不是老太太們說「上天保佑」的天,也不是太空科學所研究的那個天象的天,而是包括了形而上的本體與形而下的萬有作用;也等於佛法所說整體法界的代號,學問之道就在這裡。……

動心忍性是道的用,道的體是「盡心知性」。後來佛法進入中國,叫做「明心見性」;到了漢朝以後儒道分家了,道家叫做「修心煉性」。性要鍛煉,等於佛家禪宗所說的「就是這個」,得道是「這個」,跌倒是「這個」,爬起來也是「這個」。「這個」是什麼?說是悟了,就像一塊石頭裡面含有金子,也就是從金礦里挖出來的石頭,裡面可能有金子。可是幾千億萬年,無數劫以來,金子被泥土裹住了,黃金和泥土混在一起,必須經過一番烈火的鍛煉,才能把光亮的黃金從中取出來,而將泥土——這些習氣,化為灰燼。所以道家說要「修心煉性」,先要修鍊,在動心忍性或明心見性之間,不經過修鍊是不行的。

儒家的修鍊為「存心養性」,孟子這裡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存的是什麼心?存一個仁心、善良之心,一個純凈無瑕,猶如萬里青天無片雲的天理之心。而養性,把人性原來善良的一面,加以培養、擴大、成長。所以後世儒家闡述,在起心應用上,要做到「親親,仁民,愛物」,這是儒家和佛家各自表述不同的要點。

——南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篇》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地獄究竟有沒有?
真正學佛的人,首先不能落入斷滅相
南懷瑾先生:恢復到兒童的天真,才是真正的修養
南懷瑾先生:重回「科學、哲學與宗教合一的文明」
南懷瑾先生:端午吃粽子的另一層含義——要你解脫!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強文義:懷念南懷瑾先生
胡德平: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的發言
葉嘉瑩:回憶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千古人情的嘴臉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楓橋:投書拜南師(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南懷瑾老師:百善孝為先
世友居士:南懷瑾大師的啟示(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黃昌發:回憶南師(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明堯居士:我與南老的一面之緣(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宋燦文:終於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帶你領略南師的傳奇一生!
賴世倫:憶南師(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致南師——寫在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之際
翟玉忠:在「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致辭
南懷瑾老師:夏天的養生原則
南懷瑾:春天養生的秘密
南懷瑾先生:永嘉大師「成佛三句話」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南懷瑾先生:夢的五種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