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委託管理是否是全國會展場館產能過剩的救命稻草?

委託管理是否是全國會展場館產能過剩的救命稻草?

有態度的會展自媒體!(ID : MICE-ZC)

是需求過旺還是產能過剩?

2016年,貫穿全國的會展行業大事件除了各類展會的轟轟烈烈,同樣轟轟烈烈的還有各地新展館的轟轟烈烈落成。據統計這一年全國新增展館9個,中國10萬平米的大場地展館已經突破30個。

這是什麼概念?曾幾何時10萬平米展館在國內已經是超大型展館,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前全國展館只有10%是超過10萬平米的,絕大部分是2萬到5萬平米的中小型展館,平均大概是35000平米。而2016年新落成的新展館幾乎都是20萬平米超體量級。

當然,展館的發展跟會展行業發展息息相關,在中國來講,從80年代到今天將近30年的展覽行業發展,我們的展館已經是全球供應面積最大的。2015年統計我國從數量和面積都是全世界展館供應最大的國家,最新公布的展館數據顯示,我國超過200個展館,提供著達了1800萬㎡的室內外展覽面積。而尚在建設的還有全世界最大的展館,在深圳建設,設計總面積是50萬平米。

正常的市場規律是需求決定產量,那麼2016年中國展館規模和數量如此大規模的集中爆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會展已經需求過旺,會展行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但翻閱各類報告,雖然統計標準不同但總體得出一個數據。中國展館使用率呈現的是兩級分化的格局,北上廣三地展館使用量達到總全國總使用量的1/3,也就是說全國其他那麼多展館分享著2/3的展會「剩」宴。業內權威人士和筆者透露如今全國展館的平均使用率大概在20%多,不超過30%,有些比較多一點,50%已經是非常高的了,一般都是20%多、30%左右。甚至還有40%的展館使用率低於10%。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當然使用率的定義、標準還沒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規範,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大概也可以看得出一些趨勢。

不言而喻需求過旺的不是展會而是各地展館,中國展館已經嚴重產能過剩!既然如此問題來了,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吃不飽的局面,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文章開頭提到的新建展館集中爆發。

個人分析無非以下幾點:

一是城際競爭;會展中心往往是城市標誌性建築,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產業經濟發展的標誌。你有十萬平米的展館而我的經濟比你好當然要修個二十萬㎡的展館才能凸顯城市實力。是以至於省與省的競爭,市與市的競爭,你剛修罷我登場的現狀出現。

二是,吸引展會資源:總所周知展會是輕資產重行業資源的經濟形態,全國性的行業大展具有一定的資源壟斷性,可複製性不高。過去五年,國內大型巡迴展奇貨可居。各地政府多以巨額財政資金補貼、高規格配套服務為優惠,並派大員親赴一線城市邀請。國內大型巡迴展的主辦方主要是國家級協會、學會,自然是眼光陡漲,待價而沽。種得梧桐才能引來鳳凰的思想導致各地城市紛紛修建超大型超規格展館以期得到超大型巡迴展會青睞。

三是,比拼政績,展會是一個城市對外的窗口,如今哪個省市如果每年沒有一兩個在全國叫得上號的展會還真不好意思說是成績斐然。以至於幾乎每個省會城市都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全國甚至國際性展會。如今動輒十幾萬平米的展會屢見不鮮,沒有展館怎麼可以。但往往展館修好了,也是曇花一現,一年一兩次轟轟烈烈,剩下全是無盡的維護費用。

必須承認,從行業發展來看城市間展館的老地栽新花,確實看似一片繁華。同時在改善展館硬體條件及其配套設施水平、優化辦展環境、增加展會數量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由此引出的展館產能過剩的問題也不免浮出水面,在當前去產能的大環境下如此頻繁升級無效產能是否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思考,展覽業的健康發展路在何方。委託管理是否是救命稻草?

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將此視為大勢所趨:自2010年新的一輪為期5年的投資周期開始,到2016年時,正到了一個集中釋放產能的拐點。

但產能過剩的最終來到,依然讓投資客措手不及。自2013年中,種種對於「展館投資過熱」的警告層出不窮——但4年過去了,竟然沒有收斂跡象。

何至於此?根本而言,正如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的,「就其從需求方面分析2010年——2015年全國展會展覽面積增長了 。這就意味著,沒人敢真正對城市間需求過熱宣戰。雖然大家都看到了大型展會數量增加與展會展覽面積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但地方政府對於展館的投資還是樂此不疲。經濟形態決定市場容量,一個經濟里已經形成的產能,被重新組合、重新締約的難度越大,產能過盛現象就越嚴重。現在的中國會展行業還做不到重新洗牌,依靠一些固有的流動展來支撐如此多的大型展館對城市間的會展資源利用無疑是杯水車薪。」

如何讓新增展館在當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成為政府以及投資方面臨的必答題。不只什麼時候一種高額費用聘請成熟管理團隊運營的方式出現在全國各大場館的解決方案中。而北辰集團可以說是此類管理輸出團隊的的佼佼者。

在現實中運營的壓力讓各地感受到了展館經營的舉步維艱,實際從客觀上講每個城市由於區域、產業特色等不同運營的方式自然也應該千差萬別。

2015年6月北辰會展集團派出5人管理團隊奔赴杭州負責負責籌備運營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項目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項目。

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圓滿成功,讓杭州和北辰在世人面前著實火了一把。對成功接待服務1990年亞運會、2008年奧運會和2014年APEC領導人會議北辰而言,籌備國際大會自然輕車駕熟不論質疑。但峰會後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項目的正式開業運營與管理工作才是他們要正視的問題。

在北辰官網上可以看到北辰會展集團隸屬於擁有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北辰集團。其主營業務為管理輸出,截止2017年1月北辰會展集團自持經營和輸出管理的會展場館數量共9家,自持經營的會展場館有三家,分別是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和長沙北辰會議中心。輸出管理的會展場館有6家,包括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連雲港徐圩新區會展中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寧夏國際會堂和瀋陽國際展覽中心。據其描述北辰管理輸出的合作方式是新場館方與管理輸出方的雙贏選擇。對於一個新建場館而言這種輕資產輸入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新場館的運營快速進入正軌。

在此,對於北辰管理水平本文不置可否,但對於此種輕資產管理輸入筆者還是有一定了解。管理輸出,委託管理模式起源於歐洲酒店行業,輕資產模式的機會主要來自於市場存量大,而具有豐富運營經驗的團隊很少的酒店業,並取得了巨大成績。

但把此模式嫁接與會展行業是否可行?它是否是展館使用率的救命稻草?對此我並不樂觀,我們知道酒店模式成功於輕資產,除市場所迫之外,就是這些行業的已然具備商業地產運作的資源條件,如商家品牌、營運管理、品牌度,同時,以及市場與其對接的需求。

但放之會展則不同,提高服務質量也只是解決招展問題的一個部分,更多問題是來自城市本身的經濟環境吸引力。我們來到這座城市品牌好服務到的酒店自然是我青睞的對象,但是當目標客戶變成展會主辦方這個因素就自然淡化了很多。一個展會不會因為一個城市的展館服務到位就選擇來這做城市辦展。它要考量的問題來自於城市的經濟實力,交通狀況、行業屬性、政府支持力度等等方面。這些前提沒有展館服務再好也只能唱獨角戲。

這一點場館投資方不可能想不到,那每年數百萬管理費用真的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場館管理方法?或許說北辰會展集團背后豐富的會展資源來的更實際一點、國家會議中心每年數百場展會的舉辦才是各地展館垂涎的根本之所在。

但借個金雞就能下金蛋嗎?北辰會展的資源是否可以分享到客戶,個人感覺也是微乎其微。國家會議中心之所以可以達到全年滿載運營其根本原因無怪乎其地處各類展會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大家看中的是北京這個金字招牌,你讓它一比一完全複製到其他城市,同樣的團隊,同樣的管理結果肯定也不同。北辰的會展資源豐富,但還沒到可以送人的地步,你能讓他說「我們展館沒檔期了,到我們的管理輸出的展館辦展吧,管理都是一樣效果也是一樣?」肯定不一樣!所以說想通過管理輸出模式發展下去的展館期望值千萬不要抱太高否則或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和管理團隊的不歡而散。

近年來北辰管理團隊全國拓張速度加快,一江春水八面流,流到你那裡的不是你河道挖了多寬而是我能給你放多少水。北辰集團培養出來的高級管理人才奔赴全國各地為集團創造利益,賺回來的是高額的管理費用送出去的又有多少?或許也只有委託方最明白。

來源:知乎《新語錄》

采編:會展賊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展賊船 的精彩文章:

高考來了,眾品牌借勢營銷也出來了
網易的毒雞湯營銷又來了,這次的目標是會展人
設計師必看的文案寫作技能

TAG:會展賊船 |

您可能感興趣

都是產能惹的禍,裁員過後真的能救特斯拉嗎?
中國晶圓製造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產能出清?
中國機器人產能過剩了嗎?
液晶面板產能真的過剩么?
生物能源能否從根本上替代化石能源?提高微藻的產能是關鍵
一場沒有手機的鎚子發布會:過剩的設計產能和不足的生產力
蔚來汽車的「過山車」行情是市場對產能不放心嗎?
一個國家窮不窮先看資源和工農業生產能力,俄羅斯很窮嗎?
拿「產能」炒作?我是怕你連賭注的車都產不出來
金融去槓桿、地產防泡沫、工業去產能,狗年如何投資才能旺財?
羅斯指鋼鋁關稅只佔經濟一小部分 產能過剩問題要全球性處理
德國可再生能源產能居全球第三
動物老了失去生產能力,它們的子女會養老嗎?看完顛覆常識
鋁型材為什麼產能過剩,主要還是加工門檻低!
「產能過剩」「利潤低廉」製造業的難題真的沒辦法解決嗎?
為何順產能這麼疼?主要是哪些部位疼?看完才知為母則剛不是空話
核心高管再離職,特斯拉麵對的不僅僅是產能問題
供需關係正發生改變 液晶面板產能過剩?
人大代表:化解過剩產能是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