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中老年人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康復的一些提示(1)

關於中老年人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康復的一些提示(1)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膝關節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恐怕是影響中老年人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一大殺手。相當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在被無休無止的膝關節疼痛折磨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希望接受關節置換術,以期重新獲得較為正常的活動能力。

手術做完,錢花了,罪受了,儘快康復成了患者唯一的念想,可是怎麼做,才能讓康復期儘可能縮短,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大的收益呢?這裡,我們不提骨科醫生手中的手術刀是否犀利,也不提患者術前病史造成了多大影響,我們只做縱向比較,看看如何做,才能讓患者相對於其自身,在康復之路上跑出高速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術前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就可以為術後功能的快速恢復,提供充足的物質保證。且聽我說說這樣一個看似非常不起眼,實則重於泰山的小動作。

股內側肌充分收縮!股內側肌充分收縮!股內側肌充分收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股內側肌是股四頭肌的一部分,又稱股四頭肌內側頭。該肌肉在伸膝關節最後約15-20°的區間內,發力可占所有伸肌總發力的六成以上。在人類的正常步態中,雙腿交替支撐——擺動,處於支撐期的一側肢體,膝關節保持屈曲3-5°姿態,此時需要股內側肌充分動員以保持膝關節穩定。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患者,幾乎全部存在股內側肌力弱或失用(忘記如何發力,神經對於肌肉的控制力嚴重不足)的現象。也許還存在其他一些原因,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股內側肌功能障礙是膝關節退變加速、加劇的重要因素。膝關節置換術後,想要儘快恢復良好的運動功能,並保證人工關節假體的使用壽命,股內側肌的功能必須得到足夠重視。

膝關節置換術,作為骨科規模較大的手術,切口較長且正好為於伸膝裝置上方,術後患者往往疼痛感強烈,股四頭肌試圖發力時尤為加重。術後必要的休養和疼痛對於神經的抑制損害作用,都會令原本就薄弱的股內側肌功能愈發羸弱,恢復起來可謂難上加難。

為了最大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手術之前就要有所準備。在尚未手術的狀態下,激活沉睡中的股內側肌只需要很短的時間。雖然受術前條件所限,不太具備充分提升力量的可能,但恢復神經對於肌肉的控制力,卻不是特別困難。在患者決定手術的那一刻起,在患者第一天住進病房的那一刻起,甚至在術前的最後一個晚上,囑患者努力學習股四頭肌充分收縮,並確定股內側肌正確參與,都是必須做到且做好的。有了術前股內側肌功能成功的再學習,術後即便是有各種不利影響,恢復股內側肌活性的工作都會變得簡單得多。當然,訓練時的各種動作規格,安全原則也都必須認真對待,一個細節也不要忽視,「細節決定成敗」絕不是一句空話。

術前康復還有很多其他內容,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這個小重點也並不局限於某一種手術,針對其它下肢手術同樣適用。所有的康復人和患者都要認識到,康復醫學並不全都是高大上的理論與技術,於細微處見精神,夯實康復醫學的基礎,我們還要更加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為什麼要多喝水,14個原因你未必都知道!
你家老人愛購物嗎 老年人為啥痴迷保健品
這項運動能治老年人好多病,您想不想試試?
老年人有病是常態,無病是例外,一位退休醫生的肺腑感言!

TAG:老年 |

您可能感興趣

膝關節置換的術後康復
髖關節置換術後首次康復時間的研究
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指南
膝關節置換術後早期鍛煉
中老年人的關節殺手—骨性關節炎
關節造形術/關節成形術
足踝手術新技術 9-4:距下關節的關節鏡檢查
肩峰下關節/肩峰下副關節/第二肩關節/肱骨頭上關節/三角肌下關節
老人進行膝關節置換術風險大嗎?醫生揭開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的面紗
保留髕骨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髕股關節過度充填現象
足踝手術新技術 9-9:踝關節成形術
膝關節的復健
中老年人易患關節炎,如何保護關節?
為什麼說膝關節是上髖下踝兩關節的僕人,而備受「欺負」?(3)
足踝手術新技術 9-5:跖趾關節手術
一種新科技的人工關節可以幫助前臂截肢者恢復重要的腕關節運動
關於膝、踝關節的康復訓練乾貨
關於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這種情況不應該手術
髖關節置換術後,2小時便能站立?醫生指出:3類人適合手術
從腳掌看關節-營養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