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元浦談後現代的多種觀念與理論形態——「後現代轉向」(二)

金元浦談後現代的多種觀念與理論形態——「後現代轉向」(二)

原文發表於《青海師大學報》2016年

摘要

後現代研究幾起幾落,源於世界後現代理論與中國現實實踐的時間差。今天從理論上對之再度叩問,是基於當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與現代性文化變革的現實需求。本文再度叩問何為後現代,梳理了後現代的多種理論形態和不同的觀點,以反思西方現代化的道路和現代性的文化的困境及弊端,從中尋找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理論、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

關鍵詞:後現代轉向 後現代路徑 解構的後現代 建構的後現代 懷疑論

我們正處在歷史、文化和現實社會的巨大轉型中,處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現實語境之中,中國的後現代主義已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關乎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實踐問題:如何反觀我們曾經走過的現代化之路,如何面對:當代我國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環境污染遍布全國,鄉村破敗留守困境,城市發展千城一面,全民向錢與精神衰落。同時,西方的現代性文化理論後現代思潮啟發我們反思西方現代化的道路,尋找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理論、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

再度叩問:何為後現代

他說他愛她就像拳擊手愛蝴蝶,歌唱家愛沉寂,強盜愛上了村裡的小學老師,他說他愛她就像屠夫愛上小牛犢那驚懼的眼神,閃電愛上了屋頂的寧靜。 from 《生活在別處》

在後現代術語泛濫、後現代話語再度喧囂沸反的現實境遇中,我們必須再度叩問後現代主義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在後現代主義的大筐中,裝滿了相互對立的不同的後現代理論,而幾乎每一個個體作者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矛盾、衝突,混合著保守和激進的學術姿態。從理論、術語、思潮和觀念上講,這種「後現代導致的無政府狀態」,是範式轉型時期必然出現的附屬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對於後現代的大量的質疑。利奧塔早就說:「『後現代』或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辭彙,因為它表達了一種『歷史劃分』的思想,然而『劃分歷史時期』仍是一種『古典的』或『現代的』理想。『後現代』只是指出一種思想傾向,或一種精神狀態。」1而斯蒂文.康納則提出:我們不再問後現代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代之以詢問什麼是後現代主義,我們將問,後現代話語在什麼地方,怎樣和為何興盛?在它的爭論中有什麼籌碼?他們向誰說話又如何說話?這些問題將關注的焦點從爭論的意義或內容轉向他的形式與作用,所以,借用斯坦利·費什的公式,我們問的並不是後現代性意味著什麼,而是它到底做了些什麼?」

利奧塔早就提出存在兩套劃分後現代主義的方式,其一是歷時態劃分,即後現代主義是不同於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一個歷史時期,它由60年代發生髮展,將隨歷史而不斷地向後延展。其二是共時態劃分,即後現代是一種精神、一套價值模式。它表徵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論,解"元話語",解"元敘事",睥睨權威,蔑視限制,衝破舊範式,不斷地創新。

與利奧塔相類似,安吉拉.默克羅比提出,認識後現代主義有兩條進入的路徑,這兩條路徑既有各自的取向,又有前後相續的時間交錯關係。

第一條路徑是考察藝術與視覺文化領域中的後現代主義。這是從建築、美術中最早的後現代衝動出發,到電影、流行音樂,藝術對錶層的關注越來越彰現,意義就在平面化的無深度的表層展露之中。它剝除了以前那種隱而不顯的精英主義的理解難度,而是明了淺近、耳熟能詳,人人都可理解的。

第二條路徑是,把它看作是反社會理論中的一種反基礎主義的形式——也就是說對現代社會思想矗立其上的(殘暴的)基礎進行質疑並予以揭露的一種批評方式。這種方法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流行開來。它意味著不再只有一種社會理論,也不再只有一幅「大圖景」,充其量只有同一景觀的一些快照,它們中間的每一種都能意識到自己的視域是有限的。在此,我們可以覺察到對歷史元敘事的不恭,對玩弄哲學巴西的拒斥,對描述性、偶然性和非連續性的讚賞,以及對隨心所欲打破種種規則的渴望。

無疑,後現代主義者往往擯棄常規性的學院式的話語方式,而特別偏愛大膽的、顛覆性的講話方式,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新詞疊出,引人入勝。伊格爾頓認為,後現代主義是無法挑戰現存資本主義的情況下,左派激進衝動的一種替代性選擇。後現代思想懷疑價值判斷、認識論基礎、總體政治眼光和歷史的宏大敘事,是懷疑的微觀政治學的、相對主義的和多元主義的。他把後現代主義視為資本主義新的歷史時期內的一種文化風格,是一個充滿內在矛盾的幻象。「後現代主義一詞通常是指一種當代文化形式,而術語後現代性暗指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後現代性是一種思想風格,它懷疑關於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觀性的經典概念,懷疑關於普遍進步和解放的觀念,懷疑單一體系、大敘事或者揭示的最終根據。與這些啟蒙主義規範相對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沒有根據的、多樣的、易變的和不確定的,是一系列分立的文化或者釋義,這些文化或者釋義孕育了對於真理、歷史和規範的客觀性,天性的規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懷疑。」「後現代主義是一種文化風格,它以一種無深度的、無中心的、無根據的、自我反思的、遊戲的、模擬的、折衷主義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反映這個時代性變化的某些方面,這種藝術模糊了『高雅』和『大眾』文化之間,以及藝術和日常經驗之間的界限。」

如上所見,儘管從現代到後現代各種轉向的廣度和深度互有差異,人們很無法為後現代找到共同的「本質」,但各種後現代話語在觀念和態度上仍然存在著核心的家族相似性。貝斯特和凱爾納將這種總體取向概括為四個方面:

1.後現代主義者拒絕統一性、整體化和普遍化安排,而偏愛差異性、多元性、碎片化和複雜性。

2.後現代主義者摒棄封閉性結構、固定的意義、剛性的秩序而贊成遊戲、不確定、不完全、不定性、多義性、可能性和混沌無秩序。

在後現代的轉向中,在遊戲化的後現代主義與持相反觀點的後現代主義之間存在著一條重大的分界線。在理論和藝術中,遊戲化的後現代主義放棄了現代理論和現代派藝術中的嚴肅性,而喜愛與各種試驗性、諷刺性和局部性的文化形式保持一種更具遊戲性的態度。而持相反觀點的後現代主義藝術則積極試圖重構保守和傳統的各種文化形式,從使用各種後現代技術(借用、內爆、碎片化和大眾化)到創造一種抵抗對現存社會進行批判的藝術。同樣,持相反觀點的後現代理論和政治則挪用(遊戲化的)後現代理論的技術、風格和理念來轉向自身的理論和政治,以便能夠參與到當代社會的新奇變化和各種問題中去。

3.除了非媒介化的客觀性和真理之外,後現代主義者們還放棄素樸的實在論、再現說的認識論,而喜愛透視主義、反基礎論、闡釋學、文本間性、模擬化和相對主義。

在這一特徵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取向:一種是極端的後現代主義者,他們拒絕真理、客觀性和意義,而贊成超級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另一種則要重構現代認識論的概念,以便為哲學、社會科學和批評理論提供新的規範性的基礎。

4.在後現代轉向過程中,不同的學科之中和之間的、解構中的邊界是一個新的重點。

綜上,後現代不是一種線型的歷史承繼物,後現代是現時代的信息-信息網,它是一種新的世界觀,一種新的精神與價值體系,是一種正在重新建構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後現代的多種身形或多種聲音

他說他愛她就像拳擊手愛蝴蝶,歌唱家愛沉寂,強盜愛上了村裡的小學老師,他說他愛她就像屠夫愛上小牛犢那驚懼的眼神,閃電愛上了屋頂的寧靜。 from 《生活在別處》

後現代主義是複雜的。儘管我們提出了一些家族相似的性質或特徵,但它決不是一種過去意義上的綱領目標統一的「主義」,不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學科或對象明確的學術,而是多種話語的一種群集或集合,在總稱為後現代理論的「內部」,實際上仍然有著多種取向、多種態度或多種聲音。羅斯諾說,「假如我們真的想要能夠談論後現代主義的話,那麼就有必要針對各不相同的、甚至矛盾的關於後現代主義的各種闡述,區分出後現代主義的各種傾向。」

後現代世界中心主任大衛.雷.格里芬區分了「解構的」、「消除性的」後現代主義和「建構的」、「修正的」的後現代主義。「解構的」、「消除性的」後現代主義以一種反世界觀的方式戰勝現代世界觀,它取消和消除了世界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如上帝、自我、目的、意義真實世界以及作為與客觀相符合的真理。這種解構的後現代思想對極權主義採取了矯枉過正的反撥態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相對主義甚至虛無主義,所以它也被稱做超現代主義。

建構的或修正的後現代主義,也試圖戰勝現代主義世界觀,但它不是通過消除各種現代世界觀本身存在的可能性,而是通過對現代前提和傳統概念的修正來建構一種後現代世界觀。格里芬認為,建構的和修正的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科學的、道德的、美學的和宗教的知覺的新體系。它並不反對科學本身,而是反對那種只允許現代自然科學數據單獨參與建構我們世界觀的科學主義。

建構性後現代主義的活動不僅局限於一種修正後的世界觀,而且是建構一個與一種新的世界觀互相依存的後現代世界。這個後現代世界一方面將涉及具有後現代精神的後現代個人,另一方面,它最終指向一個後現代的社會和後現代的全球秩序的建立。超越現代世界將意味著超越現代社會存在的個人主義、人類中心論、父權制、機械化、經濟主義、消費主義、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建構性的後現代思潮為我們時代的生態、和平、女權及其他解放運動提供了依據。而這種解放必須來自現代性本身。無疑,現代世界已取得了空前的進步,我們不能因為反對其消極特徵而拋棄人類曾經獲得的這些巨大進步。

無疑,建構的後現代主義與解構的後現代主義存在著激烈的衝突。在解構的後現代主義者看來,建構的後現代主義仍然是陳腐過時的老套,缺乏批判否定和鬥爭的精神。因為建構的後現代主義「不僅希望保留現代性中至關重要的人類自我觀念、歷史意義和符合論真理觀的積極意義,而且希望挽救神性的實在、宇宙的意義和復魅的自然這樣一些前現代概念的積極意義。」7而在建構的後現代主義者看來,這種汲取現代性乃至反思前現代觀念,經過修正熔鑄的後現代主義並沒有單純地將現代性的各種前提直接放入後現代的結論之中,而是對這些前提進行了批判和修正。建構的後現代主義重新回到了「有機論」,並接受了非感官感知,它願意從曾被現代性所拒斥的各種形式的前現代思想和實踐中恢復其自身的真理和價值觀。這種建構的修正的後現代主義是現代真理和價值觀與前現代真理和價值觀的創造性的結合,它是真正的後現代主義。

與格里芬相似,G.格拉夫對兩種後現代主義進行了比較。他提出兩種後現代。一種是「憤世嫉俗、悲觀絕望的後現代主義,另一種是「耽於幻想、放浪形骸」的後現代主義。哈爾.福斯特則討論了反應性後現代主義和抵制性後現代主義的區別。他認為反應性後現代主義是歌頌現狀,認可現實的,而抵制性後現代主義則反抗現狀,充滿否定和批判的。他還區分了「新保守的」後現代主義者和「後結構的」後現代主義者。「新保守的」後現代主義者趨向於保留敘述的傳統、傳統的歷史、主體、想像和人道主義。它與肯定論者比較接近。「後結構的」後現代主義者則是反主體、反想像、反歷史和反人道主義的。它與懷疑論者相似。

卡林內斯庫將後現代主義分為「保守主義的」後現代和「激進主義的」後現代。並選擇了兩個代表人物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卡林內斯庫認為的保守主義的後現代是偽裝「標新立異」的商業上的媚俗主義,是一種變了味的悖論式的「向後看」的現代主義;而他認為的激進主義的後現代更準確地說就是新馬克思主義的後現代。

艾伯特仿效福斯特,將後現代區分為一種遊戲的後現代主義與一種反抗的後現代主義。遊戲的後現代主義適應消費社會娛樂、休閑、感官享受和慾望滿足的需要,它是冷嘲熱諷的、戲謔的和折衷主義的,它提倡「怎麼都行」的過度的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甚至進一步走向玩世不恭,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而反抗的後現代主義則高舉批判的和否定的大旗,對現代性作出抵抗的、強烈反叛的。艾伯特做出這一區別,在策略上是很有用處的,表明了他批判遊戲的後現代主義的立場和原因。在特定語境下,一些遊戲的後現代主義具有了進步的積極的意義,而某些反抗的後現代主義則可能是反動的和大有問題的(例如法西斯主義顯然是對現代性的一種反抗)。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好的或壞的後現代主義。

波林·羅斯諾做了另一種分類,就是將後現代主義分為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和肯定論的後現代主義。

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如鮑德里亞持有某種悲觀、消極和沮喪的立場,主張後現代時代是一個片斷、解體、抑鬱不安、無意義、含糊不清的時代,甚至是一個缺乏道德準則、社會秩序紊亂的時代。這種後現代主義受歐洲大陸哲學家、尤其是海德格爾和尼採的啟發,它代表後現代主義比較消極的一面,有人認為它是陰暗的、絕望的後現代主義,是談論死亡的臨近、主體的消逝、作者的終結、真理的不可能和表象秩序的廢棄的後現代主義。這種後現代主義者採取憤世嫉俗的人生態度,似乎「他們已經看透了一切」,並且斷定這個世界不可能有真正新的東西。他們認為,現代性的破壞特點使得後現代時代成為一個「徹底的、無法超越的不確定性」的時代。一個以冷漠無情、殘忍兇狠、陌生疏遠、令人絕望、憤世嫉俗和模稜兩可為特徵的時代。

肯定論的後現代主義贊成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者對現代性的批判但他們對後現代時代懷有一種更富希望、更為樂觀的態度。正如理查德.沃林所說:「對於第一世界的知識分子來說,前綴詞『後』(post-)的修飾重要性——後現代主義、後歷史、後結構主義、後批評、後殖民等等——不僅具有描述的意義,而且包含著大量充滿希望的想法。它還包含著這樣一個願望:我們將超越現代的種種挫折,急切地渴望跨入相似於海德格爾稱作神秘的『另一個開端』的一個階段。這些充滿希望的想法也有助於解釋當代哲學家和文化批評家之所以熱衷於『他性』和『差異』之類範疇的原因。」由於更多地受到英美文化而非歐陸文化的熏陶,這些樂觀主義的肯定論者一般都傾向於變化。要麼更歡迎或樂於參加政治活動、參與鬥爭、批判或抵制,要麼滿足於認同不切實際而又廣受讚譽,主觀而又非教條的各種規劃。這種規劃分布在從新時代信仰到新浪潮生活方式的各個領域,包括後現代社會運動的各個方面。大多數肯定論者尋找一種哲學上的和本體論上的思想實踐,那是一種非教條的、嘗試性的和非意識形態的思想實踐。但肯定論的後現代主義者也並不迴避在倫理觀念上作出選擇,肯定某種價值選擇優於另一種價值選擇。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對這樣一條推理路線提出懷疑並表示反對。

與羅斯諾的分類相似卻又有交叉的還有不少觀點。比如批判理論家本.阿格提出建樹性後現代主義者(贊成以意識形態為目的的哲學)和極端的批判性後現代主義者兩大類型。這一划分與羅斯諾的劃分在內涵和範圍上有一些重要的區別。本.阿格把建樹性的後現代主義歸為「肯定論」,但羅斯諾的肯定論則是指那些維護某個積極的政治或社會計劃的後現代主義者,而這些人或其中的許多人在阿格那裡是被劃歸為極端的和批判的後現代主義者。羅斯諾把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者的特色規定為悲觀主義,強調他們喪失信心、總是看到事物的消極面,未來沒有希望;但批判理論家們則將懷疑論與批判、否定,甚至社會理想聯繫起來。托德.吉特林提出了「冷漠的」後現代主義和「熱情的」後現代主義的分類。這種提法特別在藝術與人文學科領域,以及文化社會學領域引起了人們更大的。吉特林的「冷漠的」後現代主義與羅斯諾的懷疑論的後現代主義之間,「熱情的」的後現代主義與肯定論的後現代主義之間都存在著某種交叉關係。

總之,後現代主義「對形式和類型的多元化感興趣,這是一種美學標準的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一些形式和類型就可以有各自有悠長與吸引人的歷史,不是作為靜態的、分離的形式和類型,而是交織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衝突、互相競爭,或相形見絀,或相得益彰,融合成各種無法預測的結合體,其活力變化無窮,在兩極之間迅速移動,從悲愴到鬧劇,從緊張到滑稽,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可作為敘述,可具有戲劇性,而且還能表演。」10所以不論肯定論的還是懷疑論的這兩類不同的後現代主義,各自都包含著一系列從極端的觀點、主張到相互融匯的理論和形式。兩種態度之間總有一些重疊和交叉。其邊緣是模糊的、交錯的,甚至是疊合的。並不存在現代社會科學研究中所堅持劃分的那種「純粹的」相互排斥、涇渭分明、截然分立的清晰分類。

實際上,後現代主義本身就是多元時代的眾聲喧嘩,因此,可以說,有多少個後現代主義者,就可能有多少種後現代主義的形式。一個人信奉哪一種後現代主義——究竟將之讀作懷疑論的和犬儒主義的,還是讀作完全是別的什麼東西,恐怕主要在於是哪些作者和哪些傳統啟示了它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羅斯諾說的對,「後現代主義是鼓舞人心和引人入勝的;同時它又始終處於陷入混亂狀態的邊緣。」

有意思的是,人們書寫後現代這個詞語的方式也是很有趣的,是後現代(postmodern)還是後-現代(post-modern)也表明了某種立場或選擇。沒有用連接符號的寫法含有對後現代主義抱有一定同情或承認其合理性的意思,而有連接符號的寫法則表示對後現代主義的一種批判的態度。海山就指出,後現代主義的保守的反對者們使用連接符號,激進的擁護者們往往省去連接符號。當然例外也頻頻出現。

據此可見,我們面對的後現代是一個如此豐富多樣、眾聲喧嘩的理論對象與實踐客體,多元的思考彰顯了理論家們從不同立場不同視域不同角度做出的解讀。從解釋學的理論來看,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總是從先有、先識、先見開始的,或如伽達默爾所說的是從人的「前理解」結構出發的。從社會實踐的角度看,每一種觀念的背後,都矗立國家的、社會的、民族的、地域的、階層的、個人出身的、教育背景的「大詞」。而悲觀的、消極的、結構的後現代和樂觀的、積極的、建構的後現代則更多顯現理論家的內在心理構成與偏好。當然其後的上升與衰落,信念與反叛,篤信與懷疑,甚至年輕與年老都佔有不同百分比的「影響因子」。

注釋:

1.Jean FrancoisLyotard 「Rules and Paradoxes and SvelteParadox,」 Cultural Critique5:209.

2.Steven Connor Postmordernist Culture. P10, Oxrord: Blackwell,1989.

3.安吉拉.默克羅比《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田曉菲譯,第4頁,第8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4.特里.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的幻象》華明譯,前言vii,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Steve Best and Douglas Kellner The Postmodern Turn. P255-57,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7.

6.波林.羅斯諾《後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張國清譯,第18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7.大衛.雷.格里芬《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馬季方譯,P21,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8.衛.雷.格里芬《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馬季方譯,P22,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9.馬泰.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顧愛彬、李瑞華譯,第309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0.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評的觀念》張國清譯,第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1.波林.羅斯諾《後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張國清譯,第18-20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溫馨提示

元浦說文

文創研究

學者文章

政策文件

歡迎關註:

金元浦的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jinyuanpu

本文由「元浦說文」鄭重推薦

元浦說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爛文,有點閑空,有點興緻,就來公眾號元浦說文瞄眼!老金這廂有禮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浦說文 的精彩文章:

TAG:元浦說文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李漁:有現代觀念的古代文人
從樸素的道德觀念和現代生物學兩個角度,看墮胎
現代審美觀念里的「以瘦為美」,導致多少病態的美!
徐鶯:國寶的形成——觀念史視野下書畫收藏的現代轉型
瑰麗華美的漢代漆器:現實與觀念的完美統一
中國思想與「軸心時代」觀念的形成
「現代中國」的常識建構:清末民初「讀本」中的現代國家觀念普及
由深情的「小二姐」看畸形的愛情觀念
近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
理財金觀念 盤玉傳後人
用現代的觀念回看取女性化名字的古代男人,劉秀也算一個
學林 | 梁治平:「天下」觀念,從古代到現代
戴丹:「時代精神」與「時代之眼」——兩個觀念的比較研究
90後美女展示背後紋身,網友開啟吐槽模式,現在觀念都這麼不同了?
更新觀念與時代同步
現代女性一定要摒棄的五大錯誤觀念
兩句話體現了寶釵、黛玉管理觀念的不同
「易雅?美術人物誌」於明 | 散談觀念
在人類的觀念里,為何史前生物比現代生物大且強?說出來你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