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河:這條母親河為什麼帶來如此多的苦難?

黃河:這條母親河為什麼帶來如此多的苦難?

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歷史上可不那麼溫柔。頻繁的決口和改道,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極大的傷害。

不論你是住在東北牡丹江畔,還是生長於珠江流域,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認知中,黃河才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就算你從來沒有見過黃河長啥樣,也一定聽過《龍的傳人》這首歌里唱:「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

這條洶湧澎湃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卻從來都不是「良母」,歷史上的不斷改道和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無數次毀滅性的災難。

黃河自古多洪災

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洪水並不一定會造成洪災,尤其是在古代,地廣人稀的水系附近即便發生了洪水,也不會有多大的傷亡和損失。

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歷史,有和諧共處,也有劍拔弩張。隨著華夏文明在黃河流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和不斷膨脹的人口遇到洪水時,無意外的會發展為洪災。

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的統計,在1946年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泛濫多達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要決口兩次,大改道26次,而每一次的決口和改道背後都是數以萬計的生靈塗炭。

歷史時期黃河下游洪泛頻率 / 數據來自《歷史時期黃河下游泛洪與河道變遷》

兩漢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發展高峰,所謂繁榮期必定有大規模的人類活動。

以「善淤」著稱的黃河在彼時還不叫「黃河」,而是被稱作「大河」。黃河大量含沙其實是從唐朝開始的,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時間內黃土高原都以半農半牧業為主,僅在秦始皇和西漢時期有過大規模的開墾行動。

西漢政權穩定之後,整個社會百廢待興,勢必要大興土木。而除去氣候變化的因素,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應用不僅改變了曾經畜牧射獵的生產方式,還對水利灌溉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們對黃河水系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讓黃河流域成為當時最富庶的地區,但同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洪災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傷害和損失也越來越大。

清朝畢沅所繪的漢長樂未央宮圖,規模宏大 / Wikipedia

根據《後漢書》記載,漢恆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時黃河曾發大水,「漂害人庶數十萬戶」。

為了解決水患問題,在積攢了前朝經驗的基礎上,東漢鼎盛時期的王景曾對黃河河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治理,不僅穩固了河堤,還擴大了河床行洪的能力。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隨後的八百年內黃河都處於「安流」的狀態,少有大型水災發生。

然而從中國歷史的朝代更迭來看,黃河流域一直處在衰落-戰亂-重建-繁榮-衰落的循環中,每一輪新的繁榮對大自然而言都是新一輪的災難。在漢文化的農耕文明越來越向南轉移的時候,積攢了幾百年的泥沙也終逐漸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

到了明清時期,黃河更加頻繁的發生決口和改道現象。由於統計方法不同,各文獻中關於黃河決口和改道的數據也不一致。

根據《明清治河概論》的說法,僅在明朝存在的277年內,黃河決口和改道的次數就達到了驚人的456次,平均七個月就會發生一次。而據《中國水利史》的統計,明代黃河決口301次,漫溢138次,遷徙15次。

不同的統計數據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明清時期的黃河泛濫

雖然數據不盡相同,但都可以看出明清時期黃河水患非常嚴重。1994年發表在《災害學》上的一篇研究顯示,明朝277年間,陸續有多達709萬人因為洪澇災害死亡。

黃河水災在奪走了百萬生命的同時,還造成的大量的流民逃難和人口遷徙,形成「大災大潮,小災小潮」的人口流動局面。在明代全國六千餘萬的在籍人口中,有大約十分之一成為了流民,不僅居無定所流浪異鄉,更是饑荒遍地,餓死無數。

受害最深當屬河南省和如今的蘇北地區。在明朝前期,河南、山東和南直隸地區72%的水患都發生在河南省境內,而後期水患則基本發生在南直隸。

天災背後必有人禍

水患如此嚴重,明清政府不得不在黃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也就是所謂的「河工」。

這種用柳枝、蘆葦、秸稈和石料搭建起來的河工很多都是在災難發生之後才修建起來,屬於救災的舉措而不是預防性的修建。而黃河真的決口漫堤時,這種應急性的河工圖的是快,修起來快,見效也快,顧不上工程到底合不合理、搶修的河工能夠撐多久。如此一來,反而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修的快塌的也快。

明代黃運地區河工時間分布 / 數據來自《工程、環境、社會:明清黃運地區的河工及其影響研究》

水利工程一般規模較大,這就需要大量的「夫役」來完成工作。夫役主要從黃河沿線的百姓和無家可歸的流民中征派,人手不夠的話還有軍隊和罪犯可以差遣。

最悲慘的大概就是黃河沿線的百姓了,生活本就十分艱難困苦,還要上繳自家用來燒飯取暖的秸稈充當河工物料,發水時自己又不得不走上前線充當廉價勞動力。

巨大的工作量只能換來一點微薄的報酬,往往還會被上級層層盤剝,到手的更少,有時候做一天工掙的錢連吃飯都不夠。

使用柳、草、土卷柬而成的卷埽,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既可護岸又有減緩環流淘底作用 / Google

根據清朝《沿河民困四事疏》中對夫役薪資的介紹,當時在河南本省運送河工物料的夫役尚且有「腳價銀五分」,而河南協助千里之外的江南地區物料時,夫役卻只能領到「四分五厘」。

修築河工的夫役不僅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還經常會被派到遠離家鄉的地方工作。巨大的工作量需要沒日沒夜的趕工,更不用說修築河工本來就是高危工作,在工作中被累死、淹死、寒冬被凍死的夫役不在少數,能活著回家已經是萬幸,沒能活著回去的,只有屍身順著河水向東去了。

運土修堤的夫役 / 《山東黃河志》,1988年版

清代河工經費來源主要由戶部撥款、各省徵收河銀、商捐和攤派,底層的農民也在徵收之列,到乾隆中期時才改為戶部全額撥款,這也讓本來不算太高的河工經費一路上揚。

清朝年均河工支出約400萬兩,佔到了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10%之多,而嘉道年間支出更是高達800萬兩,比例佔到了20%。

夫役們拿命修建的河工卻不一定能保住家鄉父老的性命,因為巨額的財政支出並沒有都用來修建水利工程,絕大部分都被貪污和浪費。

清朝文官主管物料,武官主管土方工程,所以從征買物料、運送物料到河工修建,每一個環節對起了貪念的官員們來說都是巨大的肥肉。

人們熟悉的貪官和珅/ Wikipedia

《豫河續志》中就講到過官員們如何貪腐的故事:文官在採購物料的時候,市價只要每斤一文的秸稈,他們都會虛報個五六倍,最後報銷下來,錢都進了自己的口袋。

這種普遍性的貪污到底有多誇張呢?以嘉道年間河南地區為例,每年的河工經費高達300-400萬兩,佔到了整個河工經費的一半,但是最終實際用於水利工程修建的只有20%左右。

施工經費被挪用勢必要壓縮工程開支,偷工減料就不奇怪了。大量的豆腐渣河工肯定無法擋住洶湧的黃河水,一旦決口,只有老百姓的浮屍遍野和官老爺新的發財機會。

由於水旱災害頻繁發生,飽受災害困擾難以為生的人甚至開始吃人。其中黃河附近五省(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山西)出現食人現象多達1252縣次,佔全國的73.93%。

明清時期災荒食人分省情況 / 數據來自《明清時期災荒食人現象研究》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正是由於大河天塹,洪水無情的特點,黃河也常常被當做戰場上的大殺器。作為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地區和黃河下游平原戰事頻繁。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交戰時就已經開始使用黃河作為進攻或者防禦的武器,比如公元前332年,齊國和魏國聯合攻打趙國,趙國就開堤放水,逼迫齊魏退兵。

不過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不常隨人願,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用錯地方。明末李自成強攻開封數次不成功,而河南巡撫高名衡為了擊退李自成大軍,決定挖開黃河大堤來個大水漫灌。結果沒想到河水半路決口,反而淹了開封城,城內37萬居民淹死了34萬之多,無疑給氣數將盡的明朝又打了一針催化劑。

黃河歷次改道示意圖 / Stevenliuyi, Wikipedia

以軍事為目的的斷堤決河在中國歷史中屢見不鮮,也經常死傷慘重。但對整個黃河流域而言,大部分的軍事決河都屬於局部地區的小打小鬧,對地貌環境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唯有1128年和1938年的兩次決堤,對黃淮平原的地理狀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1128年的決口導致了「黃河奪淮」現象的發生,雖然歷史上淮河多次為黃河所侵,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兩河都相安無事。然而時值金兵大舉入侵北宋,為了抵禦南下的侵略者,東京留守杜充在如今的河南滑縣附近人為決開黃河大堤,造成黃河改道,形成洪澤湖。黃河也從過去的北入渤海,改由南入黃海。直至明朝潘季馴治河前,黃河下游頻繁改道和決口,嚴重威脅下遊人民的安全。

花園口決堤後逃難的民眾 / Wikipedia

第二次人為大決口發生在1938年,也稱作「花園口慘案」。當時正是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擋日軍沿著黃河西進,決定在花園口黃河南岸炸開堤壩,並聲稱是日軍轟炸所致。這次決口讓黃河泛濫八年,河南、安徽、江蘇3省44個縣市受災,32%的耕地被大水淹沒,形成了如今所謂的「黃泛區」。

根據統計,「黃泛區」三省在1938年至1949年間,因洪水死亡的人數超過了80萬,僅河南一省就有超過32萬人喪生。此外還有391萬人外逃,淪為難民,接近當時三省人口的20%。

黃河決口後形勢圖 / Google

這條母親河,見證了黃河沿岸千百年的滄海桑田。如果說有什麼沒變,大概只有河邊人民的苦難。

參考文獻:

[1] 陳嶺. 明清時期災荒食人現象研究[D]. 南京師範大學, 2012.

[2] 段偉. 兩漢水災及政府治河, 賑恤措施[D]. 首都師範大學, 2002.

[3] 范穎, 潘林, 陳詩越. 歷史時期黃河下游洪泛與河道變遷[J]. 江蘇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6, 34(4): 6-10.

[4] 李德楠. 工程· 環境· 社會: 明清黃運地區的河工及其影響研究[D]. 復旦大學, 2008.

[5] 任美鍔. 黃河: 我們的母親河[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6] 孫玲. 明代黃河災害與河神信仰[D]. 青海師範大學, 2013.

[7] 張宗祜. 九曲黃河萬里沙: 黃河與黃土高原[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8] Muscolino S M. 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the Yellow River, and Beyond, 1938-1950[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台灣?首次抵台,蔣稱「最光榮的一天」
「軍師」是職稱還是謀士的代名詞?
「滿洲國」全民抗戰,民眾自動給馬占山挖戰壕,朝鮮移民不能再失家園
黃埔生中「最可造就的人才」,國共合作破裂,帶著絕望戰死沙場
1962中印之戰,毛主席為何要求乘勝即撤?高明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母親河——黃河,烏海這一段原來這麼美!
母親河的難言之隱,為什麼黃河沒有像長江一樣的旅遊船?
母親河的難言之隱,為什麼黃河難以通航?
原來世界上有很多像長江,黃河這樣的母親河
為什麼黃河被稱母親河,而長江卻沒此殊榮?難道長江不如黃河?
彌勒母親河大變樣,這還是你記憶中的甸溪河嗎?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怎麼回事?
母親河:黃河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把脈長江,傾聽母親河的心跳,這群人是如何做到的?
吐魯番竟然有一條堪比黃河的「母親河」,頭一次聽說!
母親河黃河的源頭在哪兒?
被成為母親河的黃河,源頭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說出了讓人難以置信
「印度母親河」真那麼「臟」嗎?帶你走進真實的恆河
龍眠河,我的母親河
我是聖心的「河小青」,我為黃石母親河拼「顏值」!
我愛你,我的母親河!
中國人又稱黃河為「母親河」的原因是這個
直擊中國各條河流的源頭,原來母親河是來自這裡的,今天開眼界了
母親河黃河全貌!簡直美醉了!
通惠河,是北京的母親河還是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