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郎紹君:學畫雜感

郎紹君:學畫雜感

土城林間(國畫) 郎紹君

寫文章累了,隨意畫點什麼,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實踐。所謂「實踐」,是相對於「紙上談兵」的研究工作而言的,不管畫得怎樣,只要動動手,有一些操筆的體會,就會有不同。譬如,會熟悉材料工具,體會到作畫的甘苦等等。但這決不意味著已經「把握」了藝術實踐。由於動機不同、方法不同、投入的程度不同,對問題的思考不同,同樣是實踐,收穫會大不一樣。我以為,這裡的關鍵主要不在投入程度,而在對實踐的體悟與思考。

一般說,做藝術研究強調理性,搞藝術創作強調感覺。這沒錯。但有一點容易被忽視,就是做藝術研究離不開感性把握,搞藝術創作也需要理性支持,悟性則兩者都不能缺少。史論家面對作品,能夠敏銳地感覺它、品味它,才可能寫出「到位」的文章,畫家進行創作,能夠對生動而雜亂的感性加以判斷和梳理,才可能對畫面做出有力而恰當的概括和提煉。從這個意義說,史論家常畫點什麼,畫家常寫點什麼,對於自身素質的互補,一定大大有益。

黃賓虹一生臨摹古人,但他臨摹的作品,特別是中年以後臨摹的作品,都不大像原作。臨而不像與臨而必像,作為兩種臨摹方式,有高下之分嗎?我的體會是,初學者臨摹求像是必要的,相對成熟以後就不必再拘泥於形似,而應該自由些、主觀些,應適當強調臨摹主體的感受,使臨摹帶有一定的創造性,即把機械師古變成與古人的對話,把臨摹者對古人的理解,把自己的個性融進去。換言之,畫家不斷通過臨摹從古人那裡吸取營養,但這種吸取是批判性、選擇性、創造性的。這或許是最有益的臨摹方式。

同一題材、同一構圖反覆畫,或者說,反覆畫同一母題的變體畫,是許多畫家的特點。如齊白石反覆畫不倒翁、搔背圖、李鐵拐,徐悲鴻反覆畫奔馬、雄獅、貓石圖,林風眠反覆畫寶蓮燈、睡蓮、貓頭鷹,傅抱石反覆畫觀瀑圖、屈原、湘君湘夫人等。有時候,這與應酬或賣畫有關,但也不盡然。反覆畫同一構圖而不重複,每次都有些變化,也常常體現著畫家對同一母題的不同感受、不同寓意、不同畫法,或者不斷深化的探索。水墨寫意畫講究一氣呵成,製作過程快,很難一次性成功。同一母題反覆畫,反倒是正常的現象。反覆畫而不流於複製,全在畫家有沒有探索與追求。

我原學繪畫,因為畢業後從事美術史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畫畫成了業餘,甚至業餘的業餘。不過,因為長期研究畫史畫論,關注當代中國畫,更結識了許多出色的前輩、同輩、晚輩畫家,對中國畫有了較多的理解和感受,這對我業餘作畫很有好處。此外,我喜歡看畫、悟畫,也喜歡研究作品,注意鑒賞力的提高。但因為動手少,缺乏技術練習,不免眼高手低。

(作者為美術理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揭秘:圓明園廢墟下文物不計其數
梁江:南粵百年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100年略論
丙申年猴票造假成災 丁酉年雞票防偽升級
潘鶴長子潘放:藝術應有感而發 這是父親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到底多珍貴?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史學的斷層:孫達人老師《農民中國論集》雜感
雜感 黃群:花兒
感受 大學雜感
沈雁萍《生活雜感》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雜感
夜讀《美國史》雜感
七律 雜感 作者:張春波
讀詩雜感——念昔游
喬秀岩(橋本秀美):利用圖書館雜感(附:我只是個讀書人)
西泠清酒訴誰意——牧翁的西湖雜感
張恨水:蓉行雜感
藝術鑒賞課雜感
小雜感 | 魯迅
戊戌初夏,奧森觀荷雜感
《追風箏的人》雜感
【問道朗讀】午夜雜感
隨筆:生活雜感
《蝙蝠俠》戈登局長對於蝙蝠俠複雜感情,反派太強只能靠他!
原創:春夜三雜感
掏書雜感——我們這個時代為學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