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味黃芪有奇功,藥到病除一身輕鬆

一味黃芪有奇功,藥到病除一身輕鬆

關於黃芪一葯,有不少人很熟悉,因為有一種注射液叫黃芪注射液,其中的主葯就是黃芪。黃芪有什麼功效呢?《中藥學》上描述的功效是:補氣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但在臨床運用中,黃芪的藥效遠遠不止這些。

一基礎信息

始見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味甘微溫,無毒……補虛」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後稱黃芪。

藥用部位:黃芪的藥材為豆科植物黃芪的乾燥根。以條粗壯、質韌、斷面色黃白、無黑心及空洞、粉性足者為佳。

氣味: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藥性來源:從採集時間為秋季來看,其性為涼;從味上來看,甘為溫,綜合之後,黃芪之性為平,所以,《醫學啟源》上就說「味甘,平」。 黃芪質輕,有上浮之性,故而,黃芪有升提之功。

成分與作用: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缺氧、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糖尿病、急慢性腎炎、肝炎等病症。

二相關拓展

黃芪為醫家喜用之良藥,益氣活血除胸痹。

黃芪補肺氣行血脈,善溫胸中大氣下陷,用治胸陽不振,氣血痹阻之胸痹證,常配丹參、赤芍、紅花、川芎、葛根等,黃芪用量倍於活血化瘀之品,其意在通,既大氣一轉,其痹乃通,特別是對胸痹證見舌胖嫩邊尖齒痕者,尤為特效。

補氣通絡治偏癱

黃芪為補氣葯之最,氣行則血行,故能推動瘀血的運行和消散,對中風氣虛血滯,類中風瘀阻的半身不遂,肢體麻本,口眼歪斜,舌強語蹇,常重用黃芪配蜈蚣、地龍、水蛭、全蠍、雞血藤、當歸、威靈仙、桃仁、紅花等,經治多例,均收良效。

健脾固精攝蛋白

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大量蛋白尿,一般多認為屬腎氣虛損,攝精無權,精氣外泄,主張以補腎固精為主,余曾治多例慢性腎炎蛋白尿日久不消除的患者,用補腎固攝之法,久服少效,而轉用在補腎葯中加用黃芪、党參、蓮子肉、升麻等升脾益氣助運化而收功滿意,可見蛋白尿的病機與脾氣虧虛、升清攝精失常有關,因為五臟之精雖藏於腎,但賴於後天脾氣的運化輸布和補充,如果脾氣健旺,中州得以斡旋,精微物質得以正常敷布,不致流失則蛋白尿減少,故健脾升清以消除蛋白尿的治療思路很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統攝氣化療消渴

黃芪益氣昇陽實腠理,既能鼓舞胃津上升,又能統攝下焦氣化,故而善治消渴,常配山藥、元參、花粉治療糖尿病,對降低血尿糖有明顯療效,特別是對中氣不足、脾陽不振者重用黃芪尤為適宜,所謂通閉止渴,貴在氣化,余常以上四味葯為主,隨證加減治療糖尿病,對控制病情發展收效滿意。

綜上,黃芪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血痹虛勞,中風偏癱,以及衛表不固之自汗盜汗,正氣虛弱之風濕水腫等證,為醫家常用之良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柳蔭旗黃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呂柳蔭旗黃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這裡有哮喘的藥茶配方,操作簡單,藥到病除
這種野草叫一點紅,治療感冒發燒藥到病除,可惜很多人都不認識
濕氣,最佳選擇這幾味中藥,藥到病除
吃了一堆葯還是被濕疹糾纏?這裡三個療法,讓你的濕疹藥到病除!
窮是一種病嗎?窮人想治窮病,神醫遞給他一橄欖,果真藥到病除
四高、咽炎、頸椎腰椎痛,一病一方,藥到病除
胃病藥到病除,只有兩位中藥就可以做到!真是神了!
四高、咽炎、頸椎腰椎痛……,一病一方,藥到病除
四高、咽炎、頸椎腰椎痛……一病一方,藥到病除
康熙身患重病御醫束手無策,他一出馬藥到病除,康熙稱他天下第一
吃了一堆葯還是被濕疹糾纏?這個方法,讓你的濕疹藥到病除!
治胃潰瘍妙方,胃病不在胃而在肝,這樣用藥,藥到病除!
高血壓、痛風、咽炎、頸椎腰椎痛,常見冬季病,一病一方藥到病除
藥到病除│那麼,頭暈眩暈是怎麼回事?
口苦,一定是上火么?不要胡亂自服藥物,明白這些才能藥到病除
寒風撕裂傷口,未來五天相思難熬,舊愛現身藥到病除的星座
感冒了,一開始加倍服藥,就能更快藥到病除?
腳趾甲黑黑的,還變厚很難看?一個土方子,藥到病除,管用
「是葯就有三分毒」,那中藥到底有沒有毒性?聽聽臨床藥師怎麼說
五臟六腑也有腫脹?這11張方子讓您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