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岡仁波齊》觀後

《岡仁波齊》觀後

大悲咒

梵行十載

Ani Choying Drolma

00:00/04:05

昨晚看了電影《岡仁波齊》,我不喜歡。

我知道寫完這句話,留言里立即會有一堆人表述:啊!終於有人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不,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喜歡也許都會是一樣的喜歡,但是不喜歡卻各有各的不同。

首先,剋制和悶是兩個概念。剋制的意思是說,底下有洶湧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堅決不讓這種力量流於表面,於是對觀眾產生了一個理解上的時間差。在理解力填補完這個時間差的瞬間,觀眾突然感受到了潛沉的力量。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在他筆下,那個絮叨不已的老父親,在艱難爬上月台的瞬間,讓讀者感受到了父愛的存在,發覺之前自己對他的理解全然是錯的,因為自己心中對他產生的厭煩之情而感到羞愧,這就是克制。

而悶指的是在電影院里看《岡仁波齊》的時候,雖然冷氣非常足,但是一直在犯困。

因為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它是紀錄片的話,《岡仁波齊》缺乏大量的堅實細節,不足以支撐一次真實發生的朝聖之旅。十一個人在1200公里的路上,用磕等身長頭的方式完成這一次旅程,那麼,哪怕是他們背包上的帶子怎麼扎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樣我作為觀眾,才可能獲得事件最真實的質感。否則,酥油茶糌粑就是糌粑,風乾氂牛肉也只是氂牛肉而已,它們和漫長的遠途一點關係都沒有,觀眾看到的只是進食罷了。

如果說它的故事片的話,那就太乏味了。一次交通事故、一次生育、一次落石、兩次邂逅,以及一場蓄謀已久的死亡,中間插入各種明信片一樣的靜態風景,如果這就是所謂克制下拍攝的朝聖故事,那不如做成個PPT我回家慢慢翻好了,起碼圖片比電影里的故事更有視覺衝擊力。比如說題圖裡的這張劇照,它的信息量比一整部電影所能帶來的還要多。什麼時候在電影里講個故事,變成如此卑下的事情了?以至於要反劇情,反故事?朝聖之旅如果如此神聖偉大,不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污染,那麼拍電影也是同樣。

演員的表演也很不入戲,隨時讓人感到鏡頭在對著他們,有一種抗拒和躲閃的感覺。這十一個人唯一放鬆的時刻,是每天睡前誦經的那一段時光,你會發現他們臉上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幾乎是逃一樣躲進了集體念誦中去。在演技這一部分,可以和另外一部電影《塔洛》對比一下,片子很一般,但是主演的演技非常好。那是個藏人中著名的諧星,而當他去演一部正劇的時候,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各種反應都演繹得極為出色,可愛和可恨之處同樣動人。

即便沒有故事,也沒有表演,這都可以接受。但作為一部電影,起碼要回答觀眾兩個問題:

1、朝拜岡仁波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旅途中的藏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2010年馬丁·辛主演的電影《朝聖之路)(THE WAY)回答了觀眾,一個受過完備教育的現代人,為什麼要走上歐洲古代宗徒的朝聖之旅,一路步行,越過阿爾卑斯山,最後走到西班牙。同時,它也回答了觀眾,一個朝聖者在路上內心的轉變,如何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他的精神世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由此,解釋了人們何以會堅持完成這樣的苦行。

電影用鏡頭講述內心世界,揭示我們不曾經歷的生活,這是它最不得了的地方。

而《岡仁波齊》做得如何呢?電影給了十一個人不同的行動理由,老人為了了卻心愿,孕婦為了新生兒,屠戶為了贖殺業,年輕人為了去除家族厄運......然後,一路上波瀾不興,心情無起無落,面無表情地走完了1200公里。難怪網上由此批量地產生了誤解,認為這些人愚昧而無知,把一切寄託於宗教信仰,卻對改變現狀毫無用心。當然會有這樣的理解,因為他們只有一個行動理由,然後就全然地變成了朝聖者符號,根本沒有所謂內心的存在,也沒有所謂慾望的存在,自然證明不了他們必須要去岡仁波齊的必要性。

他們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欲求。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文化,會在他們身上產生不同的效用。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對於一群篤信前生和來世的人來說,時間的概念會有多重要?讓他們每天早上準時起床的理由會是什麼?再比如說,身處高原的惡劣環境里,疾病、車禍、鬥毆、酗酒、天氣原因,每年都可以看到身邊的人在死去,這樣的一種人對意外是什麼看法?對死亡是什麼看法?在他們的生活環境里,從小就知道高山落石比槍彈的速度還要快,人腿跑不過石頭,他們遇見落石的時候,真正的反應又會是什麼?

所以,他們為什麼要去岡仁波齊?就因為藏人說去轉山一周,可以洗清這一世的罪孽?他們的確是那麼說的,但他們為什麼會那麼想?這是觀眾要的東西,而不是為了看轉山而看轉山,看等身長頭而看等身長頭。否則,風景再好,人在其中也只是單薄的紙片,除了作為道具之外毫無存在的價值。

最後,為什麼在西藏是岡仁波齊這座山?在康區是梅里雪山?為什麼藏人不去轉岡仁波齊右手邊第三座山?為什麼藏人視梅里為入藏轉山的鑰匙?而不是哈巴雪山,白芒雪山?當然是因為它們特別啊!

岡仁波齊不是那一片最高的山峰,但是它擁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山形,終年積雪的山峰,在日出日落之時,巨大的石壁上會呈現出絢爛的色彩變化。當人們靠近目睹它的時候,會發自內心地感覺到壯美和震撼,認為那是某種神聖而永恆的存在。目睹這樣的存在,人會強烈地感覺到超越了自己短暫而渺小的肉身,世間有遠遠超越自身的東西,暗示了肉眼凡胎所不能見到的世界的真實。所以會是岡仁波齊,而不是右手邊第三座雪山,或者別的什麼雪峰。

電影說明了這點了嗎?我在黑暗的電影廳里,陪著十一個人耗了接近兩個鐘頭。支撐我看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岡仁波齊,我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會讓那麼多人經歷如此之多的困難,甚至付出生命作為代價?我需要一個能夠說服我的理由,一個能夠理解甚至認同朝聖者的理由。我要看到那座山閃閃發光站在那裡,就像是站在所有的時光之中,位於宇宙不變的中心,看到渺小的人類如同螻蟻一邊緩緩接近,如同那些不可詳查的山石一樣,成為山峰的一部分。讓我得以思考一秒,所謂信仰對於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

然而,電影就那麼結束了。所以,我非常不喜歡。

題圖來自: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香格里拉松茸,2017年7月12日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你要覺得什麼族群特別淳樸,特別木訥,特別嚴肅,特別虔敬,那隻不過是因為你不了解他們。更有可能的是,你跟他們根本不熟。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槽邊往事 的精彩文章:

沒有什麼火候不火候的
那些吃過的虧和佔到的便宜
正在發育:四道菌
一起歪頭殺:陳坤最新劇照流出

TAG:槽邊往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岡仁波齊》觀後
張楊《岡仁波齊》
信仰的力量——《岡仁波齊》觀後感
從《岡仁波齊》再看《靜靜的嘛呢石》
《通往岡仁波齊之路》導演胡中傑 冉冉的升起的紀錄片新星
《岡仁波齊》:朝聖中的自我尋覓
《岡仁波齊》之後,匠心力作《落繞》將公映
岡仁波齊轉山之旅
神山岡仁波齊與聖湖瑪旁雍措的天堂
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
《岡仁波齊》:信仰這種東西
《岡仁波齊》導演張楊致廣大粉絲的一封信
岡仁波齊的雪和風
轉完神山 岡仁波齊
初入阿里大北線 遇見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
《張楊導演,我愛你》刷屏!《岡仁波齊》導演曝醜聞
張揚導演,我也愛你……的《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的前半生
岡仁波齊:朝聖神山的本心
《岡仁波齊》主題曲,朴樹溫暖獻聲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