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國貧縣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國貧縣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這句民謠真實反映了河南省盧氏縣的人口分布。作為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最偏遠的國家級貧困縣,盧氏縣389所各級各類學校星羅棋布在山間河汊之中,縣直學校早已邁進了三門峽市先進行列,鄉鎮學校卻因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水平偏低,嚴重製約了當地教育發展。

為了讓國家級貧困縣實現教育均衡的彎道超車,近年來盧氏的教育工作者抓住「互聯網+教育」這個抓手,迅速推動了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給教師建一個共同成長的「家」

家是什麼?家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每一個成員在這裡都有無可替代的位置,缺少誰都是人生的遺憾;家是每個成員貢獻智慧、互相幫助、分享快樂的地方;家是一個相互鼓勵、相互寬容、相互諒解,然後振作精神繼續出發向前走的「加油站」。盧氏縣教育均衡發展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把分布極為分散的教師組織起來,給他們建起一個共同成長的「家」。這個「家」就是教師成長之家、教學資源之家、集體備課之家、觀課議課之家、教學點之家。

教學資源不足怎麼辦?利用網路平台建立縣級和校級兩級資源庫,藉助「一師一優課」活動大力擴充資源庫。如今,縣域內教師憑藉賬戶密碼可以從資源庫下載海量教學資源,選擇使用,毫不費力。

小規模學校一名教師執教一門學科,希望集體備課怎麼辦——建立「集體備課聯盟」,跨校、跨鄉,甚至跨縣、跨市進行集體備課,盧氏縣部分學校還藉助地理優勢,與西峽縣、欒川縣一些名校建立聯盟,解決了小規模學校集體備課問題。

教師想跨學校觀課、議課怎麼辦?一台筆記本電腦、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聯在一起就是一個簡易的直播平台,教師利用「CCtalk」網路平台隨時隨地可以直播、收看。去年11月,盧氏縣教育現場會在偏遠的木桐鄉中學召開,沿途的沙河、潘河、木桐三鄉六校同時直播三節課,全縣教師實時關注了這次直播,討論區互動熱烈,反響良好。截至目前,盧氏縣已建起學科直播群20多個,學校直播群72個,學校學科直播群226個,學生及家長直播群188個。

偏遠山區教學點缺音體美教師怎麼辦?在盧氏縣教體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沙河鄉果角村教學點「校長」兼教師馬有才經過兩天的摸索,熟悉了網路教育平台操作,給孩子們開了音樂、美術課,這在他30多年的教學生涯里還是第一次。教室里的大屏幕上,縣直東城小學音樂教師趙珊珊正在直播兒歌「小青蛙」教學視頻,在馬有才的帶領下,班裡的17個孩子在網路另一頭唱得不亦樂乎。「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55歲的馬有才說。這種授課方式在盧氏縣已經廣泛推廣。

引導教研教改駛上快車道

去年11月20日,三門峽全市普降大雪,地處深山區的盧氏縣中小學要停課一天。然而以「CCtalk」為代表的互聯網教育平台的應用,改變了這種局面。當天,在三門峽市教體局的組織下,各縣(市)、區教師為全市中小學生「眾籌」了30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路直播課程,通過平台,孩子們在家捧著手機、對著電腦,即可照常聽課;教師也可以隨時提問,與學生互動交流。除了不在一個空間,一切如同平常上課一樣。

直播課堂不僅僅局限於教學,科任教師還可以組織各類課外興趣活動,如書法、音樂、朗誦等,只要你願意展示,就可以組織一個小團隊盡情地交流。有一個留守兒童把遠在千里的父親加在自己的「CCTalk」群里,這位父親做夢都不會想到在千里之外可以看到孩子的才藝表演和生活狀態,激動極了。

「互聯網+教育」平台改變的不僅是教學方式,更是教師培訓模式和學科競賽方式。

盧氏縣縣域面積廣大,最遠的鄉村距離縣城有100多公里,組織一次教師培訓成本很高。為解決這個難題,縣教體局以網路教育平台為依託,進行雙線培訓。一條線是建設26個視頻會議室,基本做到各鄉(鎮)全覆蓋,學校領導和教師足不出校就可以參加視頻會議,及時了解全縣的教育教學新動態;一條線是依託「CCtalk」學科群,教師憑藉手機進行教研活動。這樣,以前一年兩次的教研現場會變成了一周兩次的教學活動,教師學習更便捷、更及時、更有效。

沙河鄉三角村教學點唯一的教師張玉芹,每晚都拿著縣教體局贈送的手機看得津津有味。她不是在追劇,而是抓緊時間充電——通過「CCtalk」平台,張玉芹可以看到縣教體局推薦的優質課視頻,乃至聆聽北京、上海專家的講座。

期末質量分析會歷來是教學研究的重頭戲,今年歷史教研員白波靜和思品教研員呂金宏遠在北京參加「國培」,他們在北師大宿舍里通過直播平台給千里之外的盧氏九年級學科教師開展了教育教學質量分析,活動之精彩、互動之熱烈,讓人感覺和開現場分析會沒什麼區別。

利用「互聯網+教育」平台,盧氏縣的學科競賽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12月,相距100餘公里的各校競賽選手通過「CCtalk」進行抽籤。兩天時間選手們通過「CCtalk」直播微型課的方式進行競賽,評委們在各自電腦前觀看比賽、打分、現場公布成績。選手們可以通過視頻查看其他教師的教學實況,把自己和同行的課進行比較,從而使參賽的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成績心服口服。這種公開、透明的競賽方式,贏得了一線教師的一致好評。數學教研員王萬青說:「這種競賽方式靈活機動,既順利舉行了比賽,又不耽誤教師教學時間,更有不少學校把競賽當成教研活動,一舉多得。」此後,盧氏縣各學科優質課大賽全部在網上進行。

均衡不能丟下一所學校

盧氏縣199個教學點在大山深處,其中不少是一人一校教學點。教育均衡發展中這些學校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但盧氏縣下決心均衡發展「一個學校也不能少」。

五里川鎮馬耳岩小學距離縣城150多里路,屬於全縣教育發展最落後的學校之一,今年3月2日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孔繁士,教研室副主任趙陽,基教處副處長孫廣傑,國家督學、省第二實驗中學校長李涵等到這裡調研,他們看到深山區的孩子能與外籍教師良好互動,感到十分欣慰;又觀看了縣實驗小學、五里川鎮中心學校推送的數學和語文課,「美麗鄉村」課程推送的音樂課。他們說:「盧氏的信息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你們刻苦攻關,破解了許多教研難題,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盧氏特色的教研活動。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你們為深山區的孩子們推送了語數英課程,還配送了音樂課、外教課,孩子真正動起來了,教育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你們的工作很了不起!」

「馬耳岩模式」的成功得益於去年在滬江教育專家吳虹指導、電教人員技術支撐、教研員「智力」支持下開展的「五級課程」推送。該校的具體做法是:一年級參與深圳南科大實驗二小國家級統整課程項目實驗;二年級引入三門峽市外國語小學及「美麗鄉村」課程資源;三年級主推鎮中心校配送基地學校的鎮級同步課程;四年級選推「彩虹花和悅」省級課程資源;五年級配送「鯊魚公園」優質課程資源及縣級課程資源。「美麗鄉村」課程、「彩虹花和悅」課程、「鯊魚公園」課程資源的使用,有效彌補了學校音樂、美術、科學等弱勢學科課程資源不足、師資匱乏的短板。該校「五級課程」交互使用,同時又各擬重點應用試驗,促進了學校的整體發展。馬耳岩小學校長段學飛激動地說:「『CCtalk』網路平台真的給我們山村教學點帶來了福音。」五里川鎮中心校校長王保發說:「『五級課程』資源讓我們山裡娃實現了與城市孩子的同步成長。」

「馬耳岩模式」隨即在全縣推廣,盧氏縣教研室因勢利導,整體謀劃,進一步推出了可供全縣教學點選擇使用的「三種課堂」:同步課堂,教研員提前下發課程表,農村學校學生跟隨縣內名師優質課進程同步學習;名師課堂,縣教研室積極引進省內外名師課程,由農村學校選擇使用;專遞課堂,城區優秀音體美教師分包課程建設任務組織教學,大山深處的孩子依據視頻開展學習活動。

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全縣199個教學點已實現了網路課程資源全覆蓋,獅子坪鄉毛河小學、官坡鎮蘭草小學、沙河鄉三角小學、瓦窯溝上河小學等一大批教學點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部分教學點與省內外送課名校結下了深刻友誼,暑期家庭角色互換體驗之旅也即將啟程。

盧氏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認識到,網路視頻課堂只是一種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教學點教師的教學水平,充分挖掘教學點教師的工作潛能。

基於此,今年4月盧氏縣教學點語數英優質課大賽拉開大幕,82位教師參與角逐,這次大賽最顯著的特點是教研部門專門對教師資格進行審核,所有教師必須來自於相對偏僻落後的教學點。為照顧教學點教師參賽方便,本次大賽採用「CCtalk」直播微課形式進行。從比賽中可以看到,教學點教師參與競賽極其踴躍,競賽中不時出現教學亮點。利用競賽促使教學點教師認真研讀課標,深入挖掘教材,充分把握學情,有效利用網路技術,較好錘鍊了教師的教學技能,賽講活動節奏緊湊,異彩紛呈,亮點頗多。

讓教育的主旋律回歸到育人上來

教育的主旋律是育人,育人首先要培育一個優良的環境,班主任是這個優良環境的創設者之一。今年6月,盧氏縣中小學舉行「班主任講實」活動,全縣中小學的53名班主任在縣教體局視頻會議中心參加活動,全縣643名班主任通過「CCtalk」平台收看直播活動。參加「講實」活動的班主任結合學生管理案例,暢談班級管理經驗。育才中學李小松的《教育他人快樂自己》用一顆愛心感染和影響著學生;瓦窯溝中學楊永的《教育就是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心燈》,以個性化評語在細節處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用個人的努力建立起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心橋」。

家長學校工作是育人的另一個渠道。5月22日,縣教體局召開全縣中小學家長學校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通過「CCtalk」平台和視頻會議設備,實現了縣鄉同步傳輸。活動的開展為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教育網路,促進家校合作、凝聚家校合力、提高家長素質,提高辦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盤活課外育人一池春水

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但育人卻無時無處不在,用什麼辦法盤活課外育人這一池春水呢?在盧氏縣,答案是廣泛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今年2月,盧氏縣綜合實踐活動交流群里熱鬧非凡,每天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組依次進行直播103場實踐活動,3000多名師生參與其中,視頻點擊230萬餘次。

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採訪鄉鎮幹部、縣領導,大方得體,毫不膽怯;可以主持節目,有板有眼,頗有神采;可以深入社會做調查研究,做數據統計,毫不含糊。更讓教師感動的是,他們走進養老院,走進留守兒童家庭與他們真情互動,毫無做作之感。

可以說,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了教師組織活動的潛能,讓一大批默默無聞的教師轉眼間成了網路紅人,更激發了山區學生的無限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活動過後,許多教師感嘆:「這些孩子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一定能出不少人才!」學生們也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一位家長深情地說:「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無論參加哪一類綜合實踐活動,吸收的都是正能量,學到的都是真知識,練就的都是真本領……」

「一場大型活動,不僅僅是給部分教師獲獎的機會,更是給孩子們展現才華、提高思想認識和心理素質的舞台,也是給家長帶來希望的契機。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2017年盧氏教育的主旋律,這次直播活動吹響了號角,下一步我們要越做越精彩。」盧氏縣教研室負責人如是總結。

這不,2017年暑假將至,新一輪社會實踐活動已蓬蓬勃勃開展起來。

三門峽市教體局副局長金銳在盧氏調研座談時談到:「『互聯網+教育』平台,讓盧氏這個貧困縣在教育均衡發展中實現了彎道超車,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中傾注著盧氏教研人大量的心血。」

「一根網線可以聯繫千家萬戶,天涯即刻變為通途,利用網路我們把大山深處幾百個教學點聯繫在一起,盧氏教育的騰飛從這裡起步,盧氏教育打破歷史宿命,實現教育均衡為期不會太遠。」縣教體局局長張銳鋒在全縣「互聯網+教育」網路推進會上的講話,為盧氏縣教育發展再次定調,藉助「互聯網+教育」,盧氏教育均衡發展正逐漸變成現實。

《中國教師報》2017年07月12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局長出鏡·張銳鋒
音樂教育,在哪裡迷了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存儲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捷徑」
中國如何在 AI 晶元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軍隊已經實現彎道超車
技術人怎麼實現彎道超車
三要素:哈嘍單車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絕不低頭:國產晶元三招實現彎道超車
無人駕駛「中國隊」,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楊元慶再提「智能+」 中國正實現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成為過去時 中國廠商正在伺服器市場實現變道超車
組隊一年多就戰績不俗,「國滑」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國外巨頭稱霸多年,中國視頻會議產品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世界首例克隆猴,中國技術實現彎道超車
德國離超級大國有多遠?能否藉助整合歐盟實現彎道超車?
以中國優勢實現科技領域「彎道超車」
拼多多實現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哪家強?國內已經實現四級無人駕駛技術了!
中國有望在人工智慧領域率先實現「彎道超車」
也談「彎道超車」
此國漢朝的附屬國,在科技上實現了彎道超車,卻在一夜間離奇滅亡
落後的英國何以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