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語文知識|父母異稱知多少

語文知識|父母異稱知多少

嚴君古代認為父母為全家所尊,如同國有嚴君,所以稱父母為「嚴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由於古有「嚴父慈母」之語,所以後來習稱自己的父親為「家嚴」,母親為「家慈」;稱父親的教訓為「嚴訓」,母親的教訓為「慈訓」。

岵屺《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詩經·序》認為此詩是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後因以「岵屺」代指父母。以「陟岵」「陟屺」比喻思念父母。

怙恃《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後因以「怙恃」為父母的代稱。如唐代韋縝《下邽丞韋端妻王氏墓誌》:「夫人少喪怙恃,終鮮昆弟。」稱父母死去為「失怙」「失恃」。

所生《詩經·小雅·小宛》:「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故生身父母又稱「所生」。如晉代陶潛《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庭闈《補亡詩·南陔》:「眷戀庭闈,心不遑安?」李善註:「庭闈,親之所居。」後因以「庭闈」借指父母。如唐代杜甫《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高堂唐代李白《送弘秀才從軍》:「抱劍辭高堂,將投霍冠軍。」「高堂」兼指父母。

椿萱古代傳說大椿樹長壽,「上古有大椿樹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莊子·逍遙遊》),後因以椿喻父。又《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韓詩》作「萱」,毛傳「背,北堂也」。北堂,古為母親所居處,因以「萱堂」為母親的代稱。因以椿喻父,以萱喻母,故以「椿萱」兼指父母。如唐代牟融《送徐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又如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當今花開一紅,願來生把萱椿再奉。」

來源:語文報高二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此生多寒涼,天各一方,盤點那些催人淚下的離別古詩
用古詩詞製作高端健壯的密碼
原創 古詩中的荷花
古詩歌勾勒出大足印象:青袍白馬翻然去 念取昌州舊海棠
義務教育136首必背詩文(上),非常齊全,這個暑期背起來!

TAG:古詩 |

您可能感興趣

語文教材的詩詞典故,你知道多少?
我認識的語文
語文好歹能增長你的文學知識!英語能讓你與鬼佬交流
知識總結:學好語文需注意的三個重點知識
語文文學常識,語文老師都說好!
「部編本」語文教材,你知道多少?
知否編劇,語文老師怕是要氣死
語文基礎知識|不能帶賓語的成語類型
就連語文老師都未必知道的冷知識,快收藏吧!
語文老師告訴你,你愛語文,語文才會愛你
語文老師要告訴孩子的冷知識,快收藏吧!
知識碎片時代的語文教學
學語文就是要多認識幾個字
清代語文課本,知識還是很豐富的嘛!
《知否》這台詞,是要氣死語文老師嗎!
四個看似簡單的成語,含義和字面差很遠,很多語文老師都不知道
5個超有趣的語文成語小知識,看完受益匪淺
網友喊話《知否》編劇該去請個語文老師了,因台詞錯誤犯得太明顯
大美語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小常識
大語文中的歷史知識該怎麼積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