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雲集團鄭軍:雲計算已成為企業轉型的支撐力量

華雲集團鄭軍:雲計算已成為企業轉型的支撐力量

2017年6月14日-16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至頂網協辦的第九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在大會現場,我們特別邀請到華雲集團副董事長、首席技術官鄭軍,請這位技術專家為我們介紹華雲集團對雲計算的理解和華雲的雲的戰略。

2017年6月14日-16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至頂網協辦的第九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本屆大會圍繞"生態構建 深化應用"主題展開,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院士、專家、產業高管、技術大咖齊聚一堂,共話雲計算產業發展。在大會現場,我們特別邀請到華雲集團副董事長、首席技術官鄭軍,請這位技術專家為我們介紹華雲集團對雲計算的理解和華雲的雲的戰略。下面是對他進行的獨家視頻採訪。

華雲集團鄭軍:雲計算已成為企業轉型的支撐力量

記者: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第九屆中國雲計算大會的官方採訪間。那麼坐在我右手邊這位是華雲集團的副董事長、首席技術官鄭軍,鄭總。鄭總,跟我們的觀眾朋友打聲招呼。

鄭軍:大家好,很高興跟大家認識,有機會接受這個採訪。

記者:鄭總,我們也知道今年大會是第九屆了,中國雲計算的市場發展已經很多年了,您作為這個行業的專家,首先請您談談對於國內雲計算市場發展的觀點?

鄭軍:我應該是第九次參加中國雲計算大會了,非常有感觸。這九年從中國雲計算大會的角度來講,中國雲計算在這九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早的學術概念開始,到今天已經發展成大的產業,非常有感觸。從今天來看,中國的雲計算市場經過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毫無疑問,雲計算已經從概念真正變成企業的一種生產力,幫助企業真正創新轉型。一個深刻的變化,。雲,不管是作為技術還是服務,已經真正幫助企業,不單單進行IT問題的解決,把傳統的儲存、計算、網路統一管理起來,進行它的上層業務的支撐。那麼更關鍵的,我覺得雲計算作為一種生產工具拉動企業的創新轉型。

從這兩種來講,雲的兩種屬性和作用,在中國發揮的非常淋漓盡致,第一個就是作為一種技術支撐IT平穩、不間斷地運行。幫助企業的IT系統、郵件系統、OA系統、ERP系統無縫,平穩地運轉,它是作為一種支撐力量。

另一個角度講,雲已經作為企業轉型的工具,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雲進行新產品的推出,拉動它的新的業務的增長,這個往往是最關鍵的。它不光是IT的支撐技術,更多是通過雲進行業務的創新,製造企業通過雲和大數據進行新產品的發布,進行各種數據的整合,提高生產效率。零售也是這樣,零售也是基於雲和大數據系統,它可以進行新的產品的發布、創新,新產品的推出。華雲正在做的大量的案例,軌道交通也是,更多地把IP系統放在雲上,幫助它的軌道行業向地鐵行業無縫地運轉,信號系統、門控系統,還有一些設備的監控診斷。更多的還有通過雲進行安全的監控,所以說雲計算已經深度地跟中國企業的業務進行綁定。從這個角度講,雲計算的市場這幾年呈現出蓬勃發展巨大的變化。我也是感同身受,原來從我們給用戶推廣雲,推廣產品,現在反過頭來,更多的企業和用戶主動地找我們,要成熟的方案和成熟的產品,成熟的案例。所以雲在中國對於絕大多數的企業來講,已經不是一個可選可不選的選項,已經是一個必然的選項。我們今天也看到不管是中小型企業選擇公有雲,還有中大型的企業選擇私有雲,已經越來越非常成熟,而且冷靜,它是真正作為一個核心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從產業的角度講,你們也看到了,雲計算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你們也看到不一樣的,它完全顛覆了IT,對整個IT產業變化啟動了非常大的重新塑造的作用。所以說你們也看到,今天不管是中國的創新企業,還是華雲這樣的中堅力量,還是說整個全球的巨頭,都在雲的浪潮下進行重新的組合和洗牌。

我們看到有些大的公司在這種浪潮下更加成熟穩健地轉型,有的公司就面臨被淘汰,所以說雲是真正發揮生產力,發揮巨大革命性作用的力量已經顯現出來。我這麼理解的。它跟物聯網,有些不同,雲是真正從商業化,從最早的學術到應用已經真正進入完全的商業化的運作和落地。這點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看到中國的市場如果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忽視雲的存在,或者雲帶來的巨大的變革,這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這個趨勢反而呈現出一種加速變化的趨勢。

記者:華雲成立於2010年,也是一家比較早的技術公司,這兩年也是隨著雲計算市場發展起來的,您能簡單地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兩年的華雲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鄭軍:雲最不一樣的一點,這個行業它是一個技術推動型的行業,包括密集型的行業,所以這一點它跟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更加強調APP,強調應用,但是雲完全不一樣,它非常強調底層研發,系統級的研發和產品,從這一點,它是個完全完全的技術密集型,技術推動的行業。華雲這幾年,完全集中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來拉動我們整個企業的增長。我們在一些包括雲的核心的關鍵的技術,尤其是底層平台的研發,包括我們雲的自動化,雲的可靠性、安全性方面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自主產權的產品。這一點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經過了將近30年的軟體開發,或者IT行業發展,中國尤其在雲的大的背景下企業怎麼去創新,怎麼去生存,我覺得技術仍然是今天推動整個企業發展和不斷成長的最大的推動力。所以說我們華雲在整個研發的投入、技術的創新,產品的研發上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動這個。

還有一點,雲計算的出現跟開源技術是密不可分的,開源技術直接推動雲的發展,如何對開源技術進行創新,進行功能化、產品化,我覺得在今天,在2017年仍然是一個思考的問題。華雲也是,我們一方面自己能夠核心去研發,開發自己核心團隊,另外我們也借用大量開源的東西去實現產品化、功能化,所以說我們反對或者不認為一種理想情況直接拿著開源的工具去交付客戶。因為開源跟成熟的產品之間還有巨大的距離,所以對於創新企業,對於技術企業來講,如何利用開源技術進行創新,進行產品化,功能化,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華雲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像我們在整個雲的管理平台,雲的虛擬化的平台,大數據平台,大數據集群管理等方面,還有大型數據中心的管理方面都做了自己核心的關鍵技術的研發,我們截至到今天大概有200項的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這一點對於華雲,乃至中國其他創新企業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記者:您剛才談到雲計算作為生產力在推動企業轉型。我們也可以看到雲計算對於企業來說帶來很多好處,您說成本的節約,效率的提升。請您談談雲計算有哪些發展的瓶頸和問題?

鄭軍:雲發展到今天,我們認為第一個十年已經結束了,進入第二個十年,第二個十年我覺得雲仍然是非常年輕的,充滿蓬勃、充滿朝氣的一個行業,有很多的問題期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我也不認為雲進入下半場,我覺得十年對於一個行業,對於工業級的一個方向發展來說的話,其實不短也不長,我們認為雲也是一個年輕的方向。在這上面我認為它有很多的亟待去解決的問題,剛才問到有哪些東西值得,比如在新的需求的影響下,雲怎麼去做,大家看到的,尤其從2015年以來,人工智慧,包括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的行業發展突發猛進。反過頭來講,正是因為雲計算的普及,才拉動了整個以大規模機損為核心的深度學習的發展,從而拉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但反過頭講,我們看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它是應用和行業互相拉動式的發展。一方面要看雲計算本身發展,另外一方面,雲的應用也在向前發展。

人工智慧如果出現以後,這種大數據的,高密度的計算任務,這種自動化,對基礎為核心的雲的拉動作用是很大。舉個例子,我們講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是要求大範圍的大規模的計算的核心。這些需求直接又影射了雲在底層資源的管理、組織、演算法、資源調度、自動化方面有一些新的需求出來,反過頭來又拉動雲本身的發展。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應用,和雲本身的這種底層的技術,它都是互相拉動式的發展。一方面雲的成熟促進了應用的發展,反過頭來應用又能夠拉動了雲計算的發展,能夠實現拉動式的發展,這個其實對於一個行業健康的發展是最關鍵的。

同樣的現象,今天早上我看到國家在規劃5G的發展,我們看到中國通信行業,3G到4G,尤其從3G到4G的時候,整個以移動計算為核心的,包括安卓手機、蘋果手機的拉動,各種APP的拉動,對於帶寬的需求,對於個人計算的需求,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拉動了個人帶寬和網路的需求。所以說4G和5G在中國發展非常快,同時也拉動上層的各種移動互聯網APP應用的蓬勃發展的繁榮,那麼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關係也是這樣的,那麼雲計算作為一個基礎技術,那麼各種的應用、出現,直接雲讓更多的企業集中於業務創新,業務創新可以推出更多的業務行業的發展。反過頭來,這些應用行業發展又再次拉動底層的技術,雲計算向前發展,呈現出這種拉動式的發展,這個其實是進入良性的循環。

發展到今天,從2006年雲計算的概念開始,到2017年,已經過了11個年頭,第二個十年怎麼結合應用,尤其是人類從物理世界向虛擬世界過渡的,飛速發展整合的過程當中,人類社會越來越進入到虛擬化社會。你們看到各種移動的,最早一些年的移動互聯網到社交網路,到各種APP到今天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所有這些都是人類社會向虛擬社會加速發展的態勢。那麼雲計算是重要的一個推手,所以第二個十年我覺得雲計算在新的應用,大的工業背景下有不同的任務和不同的發展訴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怎麼結合一些高級形態的應用,像人工智慧這種高形態的應用去發展雲,讓雲計算更好地跟大數據,跟人工智慧進行整合、推動,我覺得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所以對雲,我覺得很多的底層的技術,包括一些服務的模式,包括經常講的雲的自動化和大型計算資源的管理,從多個方面來看,雲計算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毋庸置疑,雲計算髮展到第20年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推動作用,我覺得在這個基礎上,雲計算可能要發展得更快,更好,面臨很大的一些挑戰,包括華云為代表的技術公司要去解決深層次的一些技術和行業上的問題,能夠帶動雲的發展,促進應用的蓬勃,這個是形成良好的互動的一個循環發展趨勢。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很多人工智慧的關鍵詞。人工智慧可以發現在近一兩年中,在行業中是非常火熱的詞,像人工智慧、認知計算這些的新興技術,未來是不是也是華雲集團非常關注的一些?

鄭軍:是,我認為從我的角度或者我們集團的角度,廣義的人工智慧仍然是雲計算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看到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最核心的部分,深度學習從2006年開始,從學術界開始提出真正的蓬勃,包括演算法的成熟,計算框架的成熟是從2006年到2012年,將近六七年的時間。最近兩年呈現出應用的爆發,包括你們最近看到AlphaGo已經第二次實現圍棋的博弈,從多機版,並行計算到單機版的發展,經過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那麼華雲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面也有極大的投入,我們認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仍然是雲的一種自然延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雲計算的核心是計算,那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還有包括大數據,更多的也是以計算為主體去分析數據,以演算法為核心實現整個數據分析到結果預測,這一點對雲計算來講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所以說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包括吸引了國內頂尖的人才去做。一方面能夠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這些技術做得更加簡單、應用,能夠方便在企業落地,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深度學習,在人工智慧核心的演算法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去研發,這些能夠跟行業應用結合起來的演算法,把人工智慧進行平民化、民主化,推動整個行業應用的發展。我覺得這個不管是華雲還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發展的訴求,所以在這方面,一方面結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能夠反觀雲計算有什麼樣的挑戰,我們的產品怎麼樣更加成熟,更加適合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這些應用。反過頭來講,在應用領域本身我們也投入研發力量,去推動,去落地,去結合中國的企業和行業應用,把它真正發揮到企業的價值當中,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而不光是停留在一些現象或者是在一些討論上面,華雲也在沿著這兩個方面發展。

記者:您在剛剛的演講中,講的是通過混合雲進行企業轉型創新,為什麼是在混合雲這個領域?

鄭軍:因為華雲非常擅長建設私有雲,包括早些年,截止到今天我們在全球運轉了20個數據中心,那麼從這幾年來看,我們的優秀的案例,我們的產品,我們的解決方案更加集中在私有雲,私有雲是我們重點發力的方向,我們也積累了大量的優秀的企業客戶,但是發展到今天,隨著混合雲,隨著私有雲和公有雲重度的使用,對於我們來講,華雲的客戶更多的是以大型的企業,或者是應用雲比較早的一些企業。對於這些企業來講,公有雲、私有雲不是非此即彼的,在私有雲的基礎之上,如何非常靈活地構建混合的IT,混合的異構的資源管理平台,通過自動化的工具實現異構資源管理平台來回的遷移和數據計算資源的流動,非常關鍵。所有這些可以概括成為混合雲的需求,所以混合雲不是一種概念,更多的是幫助用戶怎麼解決在私有雲的應用,在公有雲的發展面臨瓶頸的時候,怎麼有地幫助企業解決企業級雲計算平檯面臨的挑戰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是建設混合雲的。

一般來講,我們不願去談混合雲的概念,而更喜歡怎麼幫助企業解決雲計算髮展落地,尤其在私有雲建設當中碰到的挑戰和問題,從這個角度概括出來,我們發現我們的產品方案更多是一種混合架構,或者幫助企業無縫地在公有雲和多雲之間來回遷移,所以我們認為它是混合雲的形態。雲計算髮展到今天,還有一點,中國的雲計算髮展已經足夠成熟,當然仍然很年輕,仍然能夠讓我們去談論,去建設有資本、有能力或者去討論,去幫助企業建設落地混合雲,如果放在兩年前甚至是三年前,我覺得混合雲它更多是一種概念,那麼發展在今天,雖然今天是第九屆雲計算大會,那麼混合雲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可以落地的產品或者計算的模型,所以在今天我也非常著重談論這件事。企業在使用混合雲的過程中面臨多重的挑戰和壓力,如何幫助企業避開概念,而從實際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去看待混合雲,這個其實是非常關鍵的。

包括我也談到了混合雲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實現異構資源管理的平台,這個挑戰,這個壓力,這幾年中國,尤其是大型企業在建設雲平台的時候一直壓力都在,我們從這兩年也推出了華雲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基於私有雲如何進行異構資源的管理,這就是混合雲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基於異構平台的建立和有效管理,能不能提供這種自動化的工具,幫助企業從人員密集型的IT的管理當中解放出來,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華雲提供一攬子的自動化的工具,幫助企業在異構,不同的雲之間來回遷移。像我說的這種計算的流動和數據的流動,包括工作負載的來回的遷移,這個是非常關鍵的。這個也是跳開混合雲的概念,從幫助混合雲更好地落地。

第三個,我覺得混合雲的最核心的就是能力的集成。這種能力的集成說起來是個概念。具體來看,非常實在,這種能力的集成體現在能不能有效地對跨平台的異構的資源,或者跨數據中心的雲的使用進行有效管理。各種軟體,各種系統,各種服務能力的集成是非常核心的。

舉個例子,針對異構資源統一的監控、管理,這一點往往都是非常關鍵,這種能力的集成體現在你對雲計算自動化的管理,自動的編排技術,自動的工作負載的分發,包括最重要的統一的異構,平台的監管,監控、管理,這些都是一種能力集成的體現。要把所有複雜的能力和設備集成起來,形成統一的,能夠通過一個面板展現給客戶,展現給我們IT人員,展現給雲的使用者。這個往往是最關鍵的。基於這三個階段,華雲也是沿著這三個階段推出自己面向混合雲、面向私有雲的產品,所以我們沿著這三個階段,更好地把混合雲在中國落地。

記者:您剛才主要談到了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主要階段,已經進入下一個十年它的一些問題,還有華雲集團在這幾年發展過程中一些主要的情況。所以下面想請鄭總談談對我們本屆雲計算大會的看法,您已經是第九屆參加了,作為一個大會的老人,不知道本屆大會對於您的感受是什麼?

鄭軍:中國雲計算大會已經第九屆,每一屆都來參加,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這一次我感覺更加務實、落地一些。從去年開始我們反觀中國雲計算,中國雲計算大會可以說是雲計算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非常形象、生動。包括今天談論的話題,包括混合雲、私有雲更好落地、實現,包括人工智慧成熟、蓬勃發展,對於人的挑戰。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成熟,因為我們看到今天講,我非常有感觸,我們五年前參加中國雲計算大會像今天參加人工智慧大會一樣,一個產業的發展必然隨著概念的提出到整個概念的炒作,到冷靜,到真正的落地,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它是有一個周期的,我們認為這是非常正常,我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雲計算的產品、技術,整個的服務形態,整個業務模式非常成熟。而且整個行業開始非常全面、冷靜、客觀地看待雲。我剛才說雲已經成為企業的必然選項了,而不是可選項,既然是必然選擇,雲已經實時地成為生產力。所以在這個大的背景縮影下,中國雲計算大會給大家帶來很多新的東西。包括新的應用出現,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出現對雲的挑戰,還有雲的深層次的話題,包括私有雲、混合雲如何落地,如何踏實地實踐,這些都是第九屆雲計算大會讓人難忘的地方。在這個大的背景下,行業浪潮的推動下,中國雲發揮,肯定往前發展得更好,也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我們整個雲行業的冷靜發展和成熟的思考。

記者: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鄭總來到我們第九屆中國雲計算大會的專訪間,給我們帶來非常詳盡的分享。謝謝鄭總。

鄭軍: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D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紅帽推首個生產就緒的開源超融合基礎架構
AMD銳龍Pro桌面處理器:性能與性價比兼顧 提供更佳的商用解決方案
滴滴披露首個開源項目VirtualAPK 四大特點曝光

TAG:ZD至頂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徐擁軍:華為雲助力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科技:華為分析師大會:加速向人工智慧和雲計算轉型
華為全棧雲平台 加速企業智能化轉型
智能轉型成勢 傳統廚具大佬拿什麼與集團軍搏鬥?
東呈國際集團:酒店智能化轉型的探索與創新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基於雲的「軟實力」助力一帶一路
雲計算推動 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如何利用雲計算加速實現智能製造
雲計算正助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踐行「雲+AI」戰略,華為企業通信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構築四朵行業雲 天成雲打造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賦能者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雲計算應對新經濟下 IT 挑戰
聚焦智能化轉型 華為伺服器的新身份——智能計算
打造新型「陸戰鐵拳」——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向「新型合成步兵營」轉型記事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之三:如何最大化雲計算的長期投資回報
重磅!陸軍成體系打造12類引領轉型的精銳力量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的未來征途 是數字化轉型的「星辰大海」
荊志偉:模式與體系構築升級——福晟生活服務集團轉型之路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雲計算加速「一帶一路」沿線服務創新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AWS 雲支撐工業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