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的「合」怎麼解?

太極拳的「合」怎麼解?

太極練習者對於王宗岳所述之「引進落空合即出」耳熟能詳,其中「引進落空」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經典太極思想,然而對於「引進落空」之後所謂的「合即出」卻知之尚淺。不妨在此梳理了解一下。

倘若太極的一招一式,如海浪一般潮退潮湧,則「引進落空」猶如退潮之水,意在打開城門,誘敵深入,「捨己從人」避之鋒芒,在拳理上使對方之力無法施加到實處,在自身穩固的前提下,對對方的攻擊順勢牽引,在空間上把對手誘入我方陣營,使之由主動淪為被動。我方不冒進,不對頂,四兩撥千斤。

然而太極之智慧是在陰陽、進退、虛實中互為轉換,潮退之後接著潮湧,黑夜過後日出大海,當引進落空後對方的攻擊已由強弩之初變為強弩之末,防與攻的轉換已悄然孕育。

太極的連綿不斷表現在以退為進,為守為攻。退與守是進與攻的蓄勢,當對方淪為頹勢,無法馳騁之際,正是四兩撥千斤,「合即出」的良機。

這裡著重指明「出」的方式是合。什麼是合?

眾所周知,力的爆發須符合外三合與內三合。外三合講的是結構——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一般拳友都是認為是肩與胯合,但是事實上楊澄甫宗師傳給我祖父傅鍾文先生就是「肩與膀合」)。內三合講的是意識——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外相合,上下相隨,萬鈞之力,合於一處,方能排山倒海,力拔山兮。

首先,合的技巧是心靈與身體的結合,身體的要求有嚴格的規範,外三合其實是融合在練拳的每一個動作細節中,一絲不苟的精確,符合拳理的運動方能符合外三合。當外三合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習練者不自覺地體會到內三合的作用,意氣為君骨為臣,做到內外高度的統一,「合」方是完整統一自然的。

其次,合的認識是不能孤立的,通常認為合的過程是勁的出發,故而把「引進落空」與「合即出」分離對立起來。其實,開合是互為前提,互為過程,互為轉換的。「引進落空」一則是請君入甕,以柔克剛,另一則的目的是為「合」騰出空間,蓄勢備勁。打得開,方能合得攏。此理如泵的收放、人之呼吸,故而合的過程並非在「引進落空」之後,而是在「引進落空」的過程中徐徐孕育了。

最後,我們須知道「合即出」並非招式的結束。潮退潮湧是循環往複的運動,合與出的完成必須保持自身的結構與完整,不能把自己也陷入強弩之末,所以王宗岳先師再雲「粘連黏隨不丟頂」,不丟頂方可保持自身的中正,不至於落入對方的地盤而喪失了自己的立場。所以「引進落空合即出」是滔滔之水的一次往返,當往返循環,進退自如,太極才是一真正的活水,動力之源,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每天都說的太極養生,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武術核心詳解,真相驚世!
當大美太極遇上民間剪紙,這套24式美醉了!
談談粘沾連隨練到手上練到臂上,還要練遍全身!不丟不頂,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之技藝有望
美國正式要求與韓國重談自貿協定,文在寅將「打太極」進行到底?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
太極拳應該怎麼練?
太極拳練的是什麼?
太極拳「裹襠」解
太極拳能治病嗎?太極拳能治什麼病?
修身養性的太極拳,真的適合你嗎?
練太極拳為了什麼?
怎麼練太極拳
太極拳的「氣」怎麼練
練太極拳不了解脊柱,就不懂太極!
你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
怎樣理解太極拳的尾閭中正?
太極拳的意念是什麼,該怎麼練習?
為什麼太極拳要慢慢打?
太極拳對於中的強調,有著怎樣的解釋?
傳統太極拳為何優於簡化太極拳?你練的是傳統太極拳嗎?
為什麼有韻味的太極拳總強調松沉?
吳式太極拳之合太極
練太極拳不知道太極拳論等於外行…王宗岳《太極拳論》臆解分享!
太極拳的八養與八傷,你都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