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法研究者首次發現,腸道菌群或與人類情緒有關

美法研究者首次發現,腸道菌群或與人類情緒有關

近期,美國和法國研究者發表在《Psychosomatic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提示,人與人之間情緒存在差異,可能與個體之間的腸道菌群組成有差別有關。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對40名健康女性的糞便樣本進行了腸道微生物組成分析。根據腸道菌群組成,受試者被分為為兩組:33人因擬桿菌(Bacteroides)更多被分為擬桿菌組,其餘7人因普氏菌(Prevotella)更多分為普氏菌組。

同時,受試者在觀察圖像或者能夠引起情緒反應的行為或事件時,進行大腦磁共振成像檢查。

研究者發現,擬桿菌組的女性額葉皮質和腦島中的灰質更厚,這是與複雜信息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她們的海馬體體積也更大,海馬體與記憶處理有關。

相反,普氏菌組女性大腦中負責情緒、注意力和感覺的區域之間聯繫較多,而海馬體等大腦區域容量較小。

在觀察負面圖像,普氏菌組女性的海馬體活躍性較低,焦慮、悲痛和和易怒等負面情緒較擬桿菌組女性明顯。

來源:Kirsten Tillisch, Emeran Mayer, et al. Brain structure and response to emotional stimuli as related to gut microbial profiles in healthy women. Psychosom Med. 2017 Jun 28.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圖書《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醫院楊艷敏教等研究稱,地高辛不增加房顫患者一年死亡率
美國內分泌協會聲明:年輕高血壓患者要篩查內分泌性疾病
中國CDC研究稱:控制六種因素,至2030年可減少100萬國人英年早逝
南京醫院張瑤俊等Meta分析稱,TAVI術後11%患者有新發房顫

TAG:中國循環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自然》子刊:誰是我們心理的主宰?科學家首次在人群水平研究中證實,抑鬱症與特定腸道微生物相關丨臨床大發現
新研究揭示了許多類型腸道細菌的驚人事實:它們可以發電
《自然》新研究稱,通過調整腸道菌群治病,無需考慮個人遺傳情況
研究稱狗與人類腸道菌群基因更相似
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是導致腸癌的罪魁禍首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腸道也具有思考能力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腸道具有思考能力
怎樣改善人體腸道菌群多樣性?除了飲食,研究發現它也非常有益
《細胞》子刊:厲害了,我的姜!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生薑中的類外泌體,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丨科學大發現
肥胖可帶來關節炎,研究發現真正原因在腸道菌群
驚人發現:人類腸道細菌或可通過血液進入大腦
研究發現亨廷頓舞蹈病與腸道菌群失調存在關聯
研究首次在人體內發現腸道微生物可影響動脈硬化風險
《自然》子刊:等等,我分泌胰島素還得腸道菌說了算?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腸道菌的溶解物竟然是胰島素的通行證丨科學大發現
科學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是影響新陳代謝,糖尿病等疾病的關鍵
《自然》:細思極恐!科學家首次發現,近3成常用非抗生素類藥物竟也會荼毒腸道微生物,或與耐藥性有關|科學大發現
英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細菌改變人體基因的作用機理
為什麼適度運動有益健康?研究發現與腸道菌群改善有關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創新方法來識別人體腸道中的細菌抗生素抗性基因
研究揭示了紅肉在腸道細菌,心臟病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