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本解讀一定要結合時代背景嗎?

文本解讀一定要結合時代背景嗎?

觀摩區上組織的公開課:兩節課課文一中一外(《陋室銘》、《海燕》);授課教師一個淡定如水,一個熱情似火;聽評者有的務於精細,有的重在宏觀……那時,我似乎看到了語文的樣子,簡直就是鑽石的樣子,每一種呈現都是五彩斑斕的,每一種解讀都是光彩照人的。

這兩節課有太多的不同,但我也注意到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環節——「作者簡介」和「背景資料」。這也引發我多年來的一個疑惑:為什麼一定要結合時代背景去解讀課文?同事告訴我說這叫「知人論文」。

但是我想,如果每一個文學作品都一定要放置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才能解讀,那麼它的生命力何在?如果每一個文學作品都一定要讓學生「穿越」到歷史的現場才能理解,那麼我們就別怪學生抱怨,教材落後於時代,跟孩子有不可逾越的代溝,那麼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怨學生對於語文的冷漠。我們也會暗自發笑,還說什麼歷久彌新的經典,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必須先「鑽進故紙堆」,方可與其產生些許的共鳴。悲哉!

以《陋室銘》為例,老師出示了「背景資料」,又是「貶」字(被貶官),引出「詩豪」,解讀文本證明了劉禹錫不愧為「詩豪」美名。

而如果不出示「背景資料」甚至「作者簡介」,這篇短文無非就只是一個人表達如何看待自己「住房」的主張。這樣的解讀對於我所在的農村學校、以廣大中低收入者子弟為主的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講,更接地氣,更容易觸動心靈。

無論我們現在的房子有多大,甚至租住在「城中村」, 「斯是陋室」「君子居之」,雖蓬蓽而生輝。讓學生知道,人才是房子的靈魂,有「德」、有情趣才是幸福的樣子。這不正是語文學科目標之「態度」「價值觀」的體現嗎?

同樣在語言教學方面,不出示「背景資料」也是能感受到漢語之美的。仍以本文為例,其中有「調素琴,閱金經」的句子。上課教師出示了「玉柱金徽」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素琴」。真的要為這位老師的學識點贊!對於「金經」的解釋,老師也慎重存疑,治學嚴謹可見一斑。

然而如不出示這些對名詞的探究,只看字面意思,語言的對稱之美、整齊之美不是同樣值得品味嗎?

藉助「作者簡介」和「背景資料」等來解讀文本,早已有之,比如「知人論詩」「知人論文」等說法。在我看來,這樣的方法其實是把切入點和落腳點放在作者身上,讓我們從作者的角度出發去探尋。

德國勃蘭登堡門歷史與現實照片的拼接。但不是所有歷史都能在現實中找到投影

然而,所謂的經典自能跨越時代和地域,和每一代人、每一地方的人產生內心的共鳴。閱讀《紅樓夢》、《簡愛》等名著,我們從來不會去圖書館查三天資料,但心中卻有了自己的「哈姆雷特」。不用藉助「背景資料」去解讀文本,實際是把出發點放在「讀者」身上。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十幾歲的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用自己的身心去體會,才能使「閱讀」成為「悅讀」。

在我心中,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善(人文素養),懂得美(漢語之美),解讀文本不用回到歷史現場,能否成為語文的「一種樣子」?我想聽到大家的心聲。

作者 夏智勇,西安市長安區引鎮初級中學教師

編輯沐光

品位 · 營養 · 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師報 的精彩文章:

小小說 1980年的老師
名師成長錄︱朱煜:懷想春風
牆角那一疊獎狀

TAG:教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乾貨!圖文結合,解密如何寫好不同結構的字
圖文結合,解密如何寫好不同結構的字
圖文結合,解密不同偏旁行書寫法要領
圖文結合,瞬間秒懂,輕鬆搞定肝外膽管結石
圖文結合,解密不同結構的字書寫技法
成語「一字千金」是懸賞令?結合歷史背景,它是一場騙局
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為什麼一定要結合?包辦婚姻能幸福嗎?
這兩個選擇很關鍵,農民朋友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結合這些民國史料,看懂《邪不壓正》
什麼才是虛擬與現實的「完美」結合?這組創意照片會給你答案!
國畫題材牡丹與什麼題材結合最好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
瑜伽緩解背疼,多運動治標不治本,還是要勞逸結合
藝術與燒腦的完美結合 這款極簡風格的解謎手游你願意挑戰嗎?
當古玩和文玩結合會咋樣?有點意思!
軟硬體結合,更看好什麼?
當時裝品牌開始與VR相結合,你還能淡定地看完一場秀嗎?
怎樣結合移重心的三步分解同時做好千金難買兩句話
現代?北歐?兩者相結合,這才是我想住的房子
這句告白名句,實現了文學與動漫的完美結合,你知道是什麼嗎?
明代的沈野,是文人與篆刻緊密結合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