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英展上的中國故事

大英展上的中國故事

何輕舟

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中,除「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和第101件展品「二維碼」外,其餘7件源自中國的展品都是文物。

今天我們嘗試拋開策展錨定的敘述坐標和展品串聯的全球背景,換一種打開方式,導入上博館藏同年代、同質料、同器形、同產地的珍寶,單純欣賞下這些中國文物的器物大美。

良渚文化玉琮

(cóng),良渚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所謂「黃琮禮地」,呼應的正是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玉琮由手鐲演變而來,早期矮小,晚期高大。一般分為多節,由兩節形成一組複合神人獸面紋圖像。

神像飛鳥紋玉琮,良渚文化,古代玉器館

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出土,玉質青綠,外方內圓,神像紋兩側各飾一隻刻畫精緻的小鳥。

神面紋玉琮,良渚文化,古代玉器館

良渚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共15節,每節的四面均飾對稱簡化的神面紋。最上端有展翅的鳥紋,為同類型玉琮所罕見。

西周青銅康侯簋

簋(guǐ),一種盛食器具。作為商周重要的禮器,在宴享和祭祀時,常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所謂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依此類推。

青銅簋器在上海博物館有較豐富的收藏,例如,西周早期的鄂叔簋、妅簋,西周中期的師虎簋,西周宣王時期的師寰簋等。

甲簋,西周早期,古代青銅館

當然,重中之重當屬這件陝西寶雞出土的甲簋。其飾紋精美,乳釘尖凸,為周初銅器的表現特徵。

青銅鎛

(bó),區別於另一種古代敲擊樂器——鍾,環鈕、平口是最明顯的特徵。作為中國青銅樂鐘的元老,其誕生在湘贛流域,西周北上中原,與編鐘、編磬共同構成禮樂制度的有聲部分。

四虎鎛,春秋早期,古代青銅館

鎛體兩側各置雙虎,虎首向下,虎尾上卷。單體出現的鎛,往往被用作追求宏大悠長發聲的響器。

東漢釉陶六博俑

六博,一種擲骰行棋類遊戲,因使用六根博箸而得名,但詳細規則早已失傳。綠釉覆蓋的陶俑,端坐於棋盤兩端相互打著手勢,其中的含義無人知曉。

陶撫琴俑,東漢,古代雕塑館

通過簡潔的塑造手法,表現了撫琴者心曠神怡,沉浸在樂曲聲中的形象。臉部始終充滿微笑,更是東漢陶俑的一大特色。

唐三彩文官俑

作為一件器物,同時使用黃、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屬首創。然而匠人們又巧妙施釉,在低溫燒制下相互交融浸潤。原色、複色、兼色,三彩就變成了光亮鮮艷,色澤斑斕的許多色彩。

彩色釉陶騎馬女俑,唐,古代陶瓷館

雖是陪葬用的明器,此俑也反映出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婦女較為自由,騎馬、踏春、遊玩。

唐龍首雙耳瓶

球腹,細頸,高柄的造型特徵,與公元六世紀沿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希臘、羅馬同類陶質、玻璃、金屬器皿相似。兩個龍頭擁塞瓶口,可見這是一件隨葬用品。

刑窯白釉穿帶壺,唐,古代陶瓷館

沿襲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壺的造型,胎體細白,釉層勻凈,是刑窯白瓷的上等佳作。

元青花瓷盤

青花瓷是一種白地藍花瓷器,以氧化鈷為呈色劑釉下施彩,經一千二百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燒制而成。元朝政府為了與海外進行貿易,開始組織生產青花瓷器,並在景德鎮設立了官窯機構。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元,古代陶瓷館

罐體造型規整,紋飾繁密不亂,青花艷麗奪目,釉色滋潤細膩,為元青花大罐的典型代表。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瓶,元,古代陶瓷館

這是一種盛酒的容器,按樣式也稱梅瓶,用作插花的陳設品。器形高大沉穩,線條柔和優美,給人渾厚莊重,飽滿質樸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聲 的精彩文章:

TAG:關聲 |

您可能感興趣

講中國故事,展英模風采
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故事中的歷史 宣紙上的中國■錢歡青
中國古代帝王的十大瘋狂故事「上集」
中國歷史故事——國家的傳說
聽外國人講中國故事
中國神話故事之—大禹治水
曹俊繪畫:新春里發生在美國的中國故事
有關美國的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王眾一:力求在國際傳播中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VR電影《微觀巨獸》征服國際的背後故事
在英國講好浙江故事
匯聚國際芭蕾精華 傳播中國美好故事——記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
澤靈文化的出海之旅:在好萊塢講中國英雄故事
中國的雷達技術,「中國雷達人」自己的故事
《中國百家姓》挖掘大塘名相狄仁傑背後的故事
小家庭的大故事
傅瑩:講好中國故事 改進國際傳播
師生同繪「中國龍」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