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隨園食單》為什麼是美食家的必讀?

《隨園食單》為什麼是美食家的必讀?


隨園不自矜,


言食也性靈。




01





作為一部「菜譜」,《隨園食單》可以稱得上是盛名百世了。




想想看,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鴻麗大觀,尤其是明清兩代,傳入了不少上好的外來食材,處江湖之遠的文人雅士則變著法兒地研究吃食,江南商鎮一片繁榮……這積澱、這風氣,必然會促使美食家們創造出不凡的飲食著作。




像《飲撰服食箋》、《閑情偶寄》、《調鼎集》、《清異錄》、《食憲鴻秘》之類的飲食作品,品類齊全、食材廣泛、烹飪方法別出心裁,有些甚至還構建了散文式的飲食生活藝術。







相比之下,《隨園食單》雜食、素食類的食譜太少,有時語言也過於精短,按汪曾祺的說法,《食單》里好些菜的做法還是袁枚道聽途說來的,稱「耳食」,不夠有真切的生活氣。



那為什麼,唯有袁枚一卷簡短的《隨園食單》,在美食界的地位和評價上都要更勝一籌,被稱為「美食家的必讀」?




這就要從袁枚這個人說起了。




02




袁枚是誰?清代乾嘉時期的當紅詩人,以著述詩文立名,「乾隆三大家」之一。《清史》里稱他寫的詩

「天才橫逸,不可方物」

。袁枚24歲就中了進士,卻在37歲就辭官歸隱,做了江湖遊民,一邊教詩文,一邊遊歷吃喝。




袁大才子的這一吃喝,就吃出了美食研究。代表作,便是《隨園食單》。







正如自號「隨園老人」,袁枚寫吃喝也極顯一個「隨」字,甚至可以說是大膽豪放、自然天真。一方面,袁枚自稱對吃喝十分講究,「皆有法焉,未嘗苟且」,顯示了自己作為一個美食家的認真;另一方面,袁枚在吃喝上又表現得十分性情,寥寥幾筆,喜怒好惡就跳出來了。




比如在「戒耳餐」條里寫「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窩四兩,絲毫無味,人爭誇之。余笑曰:『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




在一太守家裡吃飯,端上來一個像缸子一樣的大碗,煮了四兩白水燕窩,屁味沒有,結果一群人還爭相說好吃。袁枚在一邊笑道:「我等是來吃燕窩的,又不是來賣燕窩的。」言下之意就是,做菜就好好做,秀財力和鋪張並沒有什麼意義,反而俗氣。






「戒目食」條里也有,「余嘗過一商家,上菜三撤席,點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將至四十餘種。主人自覺欣欣得意,而我散席還家,仍煮粥充饑。」




袁枚到一商人家裡去吃飯,人家請客,菜多到要撤三次席,光點心就十六道,算下來一餐有四十多道菜。主人家覺得還蠻得意,看我請客這麼大方排場,有面兒嘛。結果最後袁枚回到家,還是熬了粥填肚子。意思就是這戶人家的菜雖多,卻難以入口。也是叫人笑話。







除了暗自吐槽,袁枚寫起自己喜歡的茶酒來也十分有趣。「紹興酒」條里提到,紹興酒要存五年方能飲,摻了水的酒是放不到五年的,所以紹興酒要堅持五年的純粹,袁枚就調笑道,

「余常稱紹興為名士,燒酒為光棍」

,稍一品頓,就能知道袁枚這個人確是活潑有趣了。




所以《隨園食單》不光是一部介紹食材和烹飪的「菜譜」,還帶著小品文的生動氣質,很是好玩。




03





袁枚寫吃喝的「隨性」特點,和他的文學理念

「性靈說」

是分不開的,此理念也是《隨園食單》最珍貴的地方。




「性靈說」主張詩人寫詩要抒發其本身的性情稟賦,流露自然感情,而不是矯揉造作,模仿堆砌。詩即其人,食物也是如此。







「物有本性,不可穿鑿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窩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制以為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他如《遵生八箋》之秋藤餅,李笠翁之玉蘭糕,都是矯揉造作,以杞柳為杯卷,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



這段吐槽可以說是很厲害了。那些不遵循食材本身特質而強行做菜的做法,就好像一些沒品德的庸人,自以為做些有套路的表面功夫就是聖人了,其實都是瞎作怪。

(寫《遵生八箋》的高濂和寫《閑情偶寄》的李漁同時中槍。)




這話有道理沒道理,讀者自判之。只是袁枚所看重的「味」,最在其「真」,品的也是食材那源自天然的風味。吃喝要有味,寫詩亦如是。




「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這就是袁枚對待食材的態度,不得不贊為真理。

▲▲▲





總結一下《隨園食單》受歡迎的原因就是,菜譜雖然寫的精巧,但對待吃喝極有態度,讀著還很有趣,讓我們能在不同階段品讀到不同的「味道」,這就是袁枚,和他76歲時寫出來的《隨園食單》。







-

END

-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


紅裙嬌欲燃,羞戴石榴花


葡萄:漢家吟釀,絲路之窗



悅讀 | 《西遊記》其實很好吃?!






掃下方

二維碼

可關注

純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遇到好看的男人要多看兩眼,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發福
成功,總得拉幾個倒霉墊背的!
商機:城市拼到老,不如回家種野草
為什麼好看的妞兒都愛戴狗項鏈?
澡堂子,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家御廚《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文化
《隨園食單》醬姜
袁枚與《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羊頭
彭州食單 賞牡丹,吃美食咯
聊一聊有名的古代菜譜:袁枚的《隨園食單》
素食單調不吸引人?寺院香積廚高手們製作的美味佳肴值得了解
南京這棟大隱於市的民國別墅里,復刻著《隨園食單》里的人間至味道
孕婦早餐吃什麼?別糾結了,食單已經給你備好啦
《水滸傳》里的食單,看完後三天不想吃飯
敦煌研究院發布「霜降食單」:看古人如何「秋補」
真想清理血管垃圾,就別只盯著幾種食物,而是一個食單
這份食單甜入心
春節食單︱37年前的新春,大家吃什麼?
一周食單!碧嫩色澤,誘人增食慾
一周食單!春季滋補好選擇!
袁世凱之死和他的食單
素食者參照這份食單,再也不怕營養失衡了
秋日食單,養生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