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仁心仁術 黃明珠

仁心仁術 黃明珠

這篇小說應得多少稿費?由你來決定!

【浮世繪】

仁 心 仁 術

黃明珠

一九八七年的畢業季,我被分配到桐汭河畔的小鎮——柏墊醫院工作。

當車載著我駛入柏墊醫院,我見到的第一位長者就是易醫生。花白的頭髮,滿臉的絡腮鬍子,稍尖的下巴。半敞開著白大衣,走路的步子很大也很快。說話直率地充滿鄉土味,和藹地問候著我們。其實,我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他年齡不過五十罷了,而歲月讓他的臉結滿了霜華。

「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學校畢業的?」

我大著嗓門說:「黃明珠,蕪湖衛校的。」

「哦,你的名字叫的好,掌上明珠。蕪湖衛校的?好,賈光美、鄒官英、潘金梅……,她們都不錯,都是你的校友。」

「家住哪兒?」

「梨山。」

「梨山考學校的人多嘞。龔小翠、劉建明、陳廣中都是梨山的。我們的醫院都快成了梨山醫院了。你看又來了倆。」

「你叫什麼名字?」

「趙淑瓊,屯溪衛校的。」

「那華從琴跟你是校友了!你看,我們今天就派她去接你們,沒錯吧。」

我與趙淑瓊幾乎是齊聲說:「嗯。謝謝你們!」

那時的易醫生是醫院的副院長。但他那架勢完全沒有領導的派頭。如在今朝,我能送他一個「草根醫生」的頭銜。

上班的第一天,我看到了從家裡出來的易醫生。手捧著盛滿茶葉的茶杯,半敞開的白大衣跟著他的腳步飄著。口袋裡裝著很舊的聽診器,耳朵上還夾著一根香煙。笑眯眯的與見著的路人打招呼,剛坐進辦公室的他,身邊就圍滿了病人或病人家屬。

「醫生,我的孫子發燒還沒好……」

「醫生,我的頭簡直疼死了……」

「醫生,我老媽子昨晚差點死了。你給看看……」

「好,好,你坐著量個燒……」

「好,好,你坐著,我給你量個血壓……」

「好,你躺在長椅子上,我給你摸摸,來!來!……」

「額,你昨晚吃什麼的?」

「哪嘞,昨天媳婦有事,叫我帶孫子,大意了。沒蓋被子涼了肚子……」

「哪呀,昨晚在老張哪兒喝酒,路上沒有亮,搭了一篙子,崴了腳……」

「唉,昨天的太陽歹毒,上山砍了幾根毛篙,總是中暑了,全身貓不是狗不是的。」……

易醫生一邊聽著嘰嘰喳喳的訴說,一邊檢查著病人,隨手掏出鋼筆在處方箋上快速地寫著。

「你去拍片子。」「你去拿葯。」「你到病房打吊水。」

「易醫生,搞根煙抽抽。差的!」

「易醫生,你的煙熄火了,我跟你點一根。」

「好,好!沒空抽,自己來。」可他還是躬身起來讓病屬對火點了煙。

病人少時,他會坐下來聽著病人拉呱幾句,家長里短、病里病外都說著,不由的桌上已經撒了許多的煙捲兒。這些煙捲兒,是鄉里鄉親間一種親近的表達。 煙捲兒雖然不貴,卻是醫患間一種淳樸的溝通。

與其說易醫生是領導不如說他是一個更受病人喜愛的醫生。每天坐在辦公室里,除了處理政務更多的是給病人看病。有時我們都下班了,門診都已關門,他的病人還是圍著他,沒有人知道還有下班時間。這時,李阿姨-——他的漂亮妻子,會一路小跑著來喊他回家吃飯呢。

這樣地工作著,堅持一年都不容易,而他堅持了一生。天使仁心在,妙手回春功。他用自己的情懷贏得了病人、贏得了百姓的讚許,更贏得了醫德典範的形象。

與易醫生談心時,他曾經告訴過我:年輕時,他在四川工作了許多年。為的是支援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那個地方實在太苦了,回到老家後很滿足自己的工作環境。他有漂亮年輕的妻和一雙長得令人喜愛的兒女,一生足矣!

「作為醫生在基層,看到的是更多貧苦無助的病人,能做到讓病人滿意就盡量去做到。」說到這裡,他抿了一口茶,摸了一下花白的鬍鬚茬,臉上掛著一種無愧的笑容。

作為同事,我們一起工作了許多年。他用簡單直率影響著年輕人,用質樸大度溫暖著病人。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探索診斷技術積累經驗,全心全意地為病人服務。在他的面前,病人沒有長幼之分,更沒有貧富之別。住在前後門貫通的醫院裡,上班時、下班後,他都在看病人,不厭其煩。由此,平易近人的他,在桐汭河畔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最好的尊重。

在柏墊醫院工作的幾年裡,我收穫了許多。醫患間的糾結、同事間的真誠、醫護間的微妙,在我成長的路上,一點一點地釋放,一點一點地發酵,助力我的成熟。同事多年,崇尚他的醫德品質,敬他如父。工作中,也備受他的鼓勵,自己的工作雖然沒有大的貢獻卻敬業愛崗。一九九三年,因為調動我離開了柏墊醫院。人生如是這樣,需要不斷地遷徙來完成自己的進步。

之後的不久,易醫生卸任基層醫院的領導之職,也上調到縣醫院而成了一名小兒科醫生。我們儘管在一個單位,見面的很少。而他的病人卻是越加多了,鄉下的攆進了城裡,城裡的也慕名來了。他的工作習慣依舊是不擺架子,只要病人方便、滿意,他就竭力彰顯一個兒科醫生的寬闊情懷。

在醫院上班,免不了自己也成了導醫甚或是「托兒」。親朋好友的孩子生病了,找到了我要找好醫生,我肯定是帶去看易醫生。有時,他們也直截了當地點名,要我帶去看易醫生。「你們醫院有個醫生,頭髮與鬍鬚都花白的。看小孩怪好的又有耐心,你能帶我去找他嗎?」「哦,易醫生,一句話。」

每一次去小兒科的門診室,都是擠得滿滿的。嘈雜的聲音,焦慮的家屬與哭鬧的嬰孩,把易醫生擠在座位上不得動彈。他的聽診器一端直接掛在耳朵里,一隻手在不停地變換著拿壓舌板、體溫計。

「寶貝幾個月了?」

「五個月了。」

「怎麼不好?」

「拉稀。」

「一天幾遍?平時大便可積兜了?,吃的什麼奶?」

「什麼叫積兜?牛奶、母奶搭著吃的。」這是年輕母親的聲音。

「積兜,就是大便成形了不?」

「沒注意,我們才帶幾天呢。」大概是孩子的奶奶,與易醫生趕著說話。

「不過,昨晚稀里嘩啦流了好多遍!趕緊弄點葯。」「有凍子不?」「好像沒有。」「過來,我摸摸小肚子。」

手一搭上那嬰孩的肚子,哭聲真是撕心裂肺。 惹得大人連連地說:「輕些哦,輕些哦。」

檢查完畢,沉思良久的易醫生說:「先弄點大便化驗一下。最好能住院掛點水,有什麼藥物過敏嗎?」

「還要住院呀?多不方便。可能在門診吊點水不?晚上好回家睡,也能省些錢。」

「那樣不好,小孩子的病情變化快。萬一回家有事,誰也負不起責任。」

「我們經常找你看病的,都幾代人了你還不相信我們。」

「不是這個意思。小孩子精貴,呆在醫院裡有事不耽誤。」

「真有事,我們打個的就到醫院了。」他疑惑地望著病孩的家屬。

「你放心!我們不會帶你為難的。你還不知道吧?我是你兒子的同學呢?我叫——」

「哦,想起來了。那你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

「……」

拗不過病屬的堅持,他只得退步。讓病人在門診輸液。

「先去治療室做個抗生素皮試!然後再來開藥。」

他將病歷與化驗單一起交給了病屬。 轉頭又是下一個小病號。

「流鼻涕不?」

「還好,就是咳嗽。」

「哦,抱過來,我聽聽。爺爺給寶貝倆打個電話啊。」聽診器剛放進衣服內,幼孩就開始哼啊哼啊地哭著。

「寶貝聽話,讓爺爺看看哦。再看看嗓子。」小孩一見著壓舌板就大哭了。這邊剛檢查完,那邊的患兒家屬舉著化驗單又上來了。

「醫生,化驗單給你看看,趕緊給開點葯。」

後面又有人舉著報告單大喊:「醫生,我們的透視單子出來了。我的寶貝怪重的,也來的老早地,你先給我們瞧吧……」

「好,好!等我把這個寶貝看好了。」

「我急死了!你能不能快點。剛才又拉稀了!」

「看病不能急,坐會兒。呃!呃!」量體溫的孩子在使勁地哭著,家長也在一遍遍地問著時間可到了。

一個兒科醫生,每天就這樣被嘈雜的聲音、焦慮的家屬與哭鬧的嬰孩所包圍。溫和的易醫生,也就這樣,與患兒及患兒家屬打了一輩子的交道。有時,臨下班了,來了一病人,急得連號也沒有掛。他照舊毫無計較地仔細檢查著患兒,也盡量地為病人提供方便甚至是簡化診療手續。樸實厚道的易醫生,一生踐行著醫者的良知,可以說「為醫一方,德藝惠澤一方。」退休後,被單位返聘。不想,2007年2月8日,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欄目,以「無證行醫」為焦點曝光我們所在醫院的一例醫患糾紛。

記者採訪易醫生的一個鏡頭,確實讓人心酸。

記者:「你是醫生嗎?」

易醫生:「是的。」

記者:「你有醫師執業證嗎?」

易醫生:「有證。」

記者:「那怎麼拿不出來證呢?」

易醫生:「反正我不知道從哪兒丟了!我已退休了,要不要證也無所謂了。」

記者:「你是無證行醫!知道不?」

易醫生:「我已退休了!是單位返聘回來的……」

……

幾多無奈,幾多無語?那個鏡頭一直浮在我的腦際。那種蒼老,是在遭受意外打擊所擁有的。善始善終,而他在整個事件中所承受的壓力,也許是他行醫生涯的終結,這是他沒有料到的。

而今,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衣缽做了醫生,並且日漸成長為一個很好的兒科醫生。整天坐在科室,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兒,如他的父親一樣.

在整個事件中,受到影響的醫生,還有許醫生。而今恢復行醫的他,在哮喘門診坐診,慕名而來的病人很多。經常有人打電話給我,什麼時間好看許醫生的門診。每當我帶著熟人走進診療室,望著擠得滿滿地病人,望著被病人包圍著的許醫生,和善可近地聆聽著病人的主訴,認真地開著每一份處方。一種悲涼襲擊在心,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付出與回報已經無需表達。我也想起「醫者仁心」,這「心」被傷了,「仁」字依然是醫患間大愛的彰顯。告老還家的易老,我很少見到他。只是偶爾在散步的路上,借著城市夜晚微弱的燈光,看著他佝僂的身姿在踱步前行,頭髮與鬍鬚更是花白……

當我們連接起整個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與經過,我們不能僅僅剖析事件本身的起因;也無法闡述醫患關係的微妙;更無法阻擋媒體的導向。但我們能拷問人的良知,如果醫患間沒有熟識的起因;如果患者病情沒有隱瞞;如果醫生在患者面前永遠想到自己;太多的「如果」都不能回到如初。這些「如果」拷問的不僅是良知,更多的是道德。在那件事情之後,我遇到了故鄉的朋友,他告訴我,如果這件事限制了易醫生的「自由」,我們會聯名一方百姓,力保易醫生的「自由」不被限制。「這麼好的醫生怎麼有人這樣傷害他!?」

醫生的"良知"就是挽救生命,誰都想讓生命得以延續,可醫學的力量社會的阻障,讓行醫之路充滿掙扎。

打開「良知」這把傘,讓生命的天空永遠沒有霧霾,讓天使之愛傳遞著陽光般的溫情。

作者簡介:黃明珠,女,1966年出生,醫務工作者。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安徽省蕪湖兩江詩社、廣德縣詩聯協會理事,宣城市敬亭山詩詞協會會員。廣德縣作協會員。平素愛好文字,發表過一些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曾經多次獲獎。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賞金半數是作者稿費

務必添加留言寫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安卓手機直接點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導刊 的精彩文章:

碶閘歲月 謝良宏
南方,午後的陽光
尚書寧詩五首
【新詩壇】狼與狗李斌
雪夜戰山狼 閆立新

TAG:作家導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張海濤:民間中醫的仁心仁術
匠心獨具 仁術仁心——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李傑
《陳情令》虐度升級 孟子義赤子之心演繹仁心仁術
撫順市中醫院醫生唐宇光:仁心仁術顯醫生本色
「不輸液」醫生 詮釋仁心仁術
慈心仁術,善渡苦厄——肖承悰
仁心仁術創造奇蹟——全力搶救獲錦旗
香港巨星李修賢參觀積善堂「醫乃仁術 大愛無疆」圖片展
【頭條】仁心仁術換「心經」(文末有驚喜哦!)
仁心仁術 樹醫者典範——記我院心內科搶救心肌梗死患者一例
劉力紅老師生動解讀「醫為仁術」
施仁術治疾療心
李燦東:醫者仁術 好醫生到底什麼樣?
華佗醫者仁術,大功無利大愛無愛
醫為仁術,商為濟世
美劇《仁心仁術》女星疑精神有問題,用玩具槍指向警員遭擊斃
命貴千金,仁術至上
德州市婦幼田翠平:一雙手續兩世情,半緣仁術半緣家
他們滿載榮譽歸來把「仁術」留在了奔巴島
對生者的盡職,是醫者最大的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