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論文不能盡信

論文不能盡信

值日編輯:網上各種關於跑步的文章確實林林總總,但只要寫出來就可以相信嗎?當然不。如果文章問錯了問題,用了錯誤的邏輯,自然就會進行錯誤的論證,推導出錯誤的結論。

- 今天這份更新版特邀國峰迴答了跑友的問題 -

大家昨天的留言今天都附在文末啦~

Illustration by Running Academy

之前有朋友在社交網路上貼上一篇文章,想請問我的個人的看法。我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回複比較好,因為我不太喜歡批評特定的人,但這種文章實在太誤導人了,讓我不得不寫。

腳跟先著地真的會造成傷害嗎?

他最後一句寫到:「既然95%的跑者都自發性地選擇腳跟先著地,所以這種著地方式不會是錯的。」

「The ninety-five percent of runners who naturally select a heel-first strike pattern can』t all be wrong.」

首先,最後一句話的推論方式有很大的問題:不能以有多少人這麼做,就認為這麼做是不會錯的。那就像13世紀到17紀的「天動說(Geocentric model,中文又為「地心說」) 一樣,大部分的人類都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轉動,但我們都知道由這個「現象」所推導出的結論是錯的。

所以,不能只從多少人相信這件事(或多少人做這件事)的「現象」來當作論論的判准。

第二個常見的錯誤論證是文中的這段話:

「過去三十年來,我注意到全足先著地的休閑跑者想改成前足先著地,所以造成腳掌內側和腳踝受傷,還有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某些高足弓的人如果刻意做這件事,更會造成扭傷和蹠骨的疲勞性骨折。所以用腳掌的不同部位著地只是改變吸收落地衝擊的部位,而受傷的部位也不同。」

Photo via LinkedIn

接著文中再論述道:

「既然三種著地方式都會受傷,當然要挑比較有效率的方式,而研究顯示,當速度在4分40秒/公里左右時,腳跟先著地會比前足先著地省力6%,只有當配速來到4分速時腳跟先著地與中足先著地之間的經濟性才會差不多。這些研究顯示:技巧高超的跑者才可以在中足或前足先著地時有效高的效率,但大部分的業餘跑者都是以腳跟先著地的效率較高。」

「In a computer simulated study evaluating efficiency,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showed that while running at 7:36 per mile pace, heel striking was approximately 6 percent more efficient than mid or forefoot striking (8). Some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6:25 per mile pace is the transi-tion point at whic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econ-omy between heel and midfoot strike patterns (9). These studies confirm that although highly skilled runners are efficient while landing on their mid or forefeet, the majority of recreational runners are more efficient with a heel-first strike pattern."

……

上述論述中的邏輯漏洞

這樣的論述只會一再地誤導跑者和其他對跑步有興趣的教練和研究者。

理由如下:跑者之所以會受傷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度跨步」,也就是腳掌在落地時跑到臀部的前方,使腿部形成「剪應力」(Shear Stress),如下圖所示:

譽寅刻意示範跑者常見的錯誤跑姿,如把腳往前跨

在過度跨步時,不管是腳跟、全足還是前腳掌先著地,都會造成受傷(如文中所說),只是受傷的部位會不同而已。但文中的論證方法是:

「研究顯示,當速度在4分40秒/公里左右時,腳跟先著地會比前足先著地省力6%」。

如果研究中的受試跑者的著地點一樣跑到臀部的前方去了,前足先著地當然比較沒效率,因為這是刻意主動著地,支撐點還要等臀部往前轉移,所以小腿、腳掌支撐體重的時間也會延長,當然比較耗力。這就是我為什麼說這樣的研究會誤導人的理由所在。

譽寅的標準跑姿

想要跑步不受傷,重點是:腳掌在落地時要盡量拉近在臀部正下方(如上圖)。落地點,離臀部愈遠,愈容易受傷,跟哪個地方先著地沒有絕對關係(這也是姿勢跑法的主要論點)

上圖為百米跑者,下圖為10公里跑者,不管距離長短,「支撐必須在臀部正下方才能開始加速」這都是跑者必須遵循的物理原則:

正確的論述邏輯是?

既然姿勢跑法不強調哪邊先著地,那為什麼羅曼諾夫博士還要在書中說是「前足著地」呢?

因為它是做對事情後自然發生的結果。只要站起來「原地跑」馬上就可以體會到,請站起來,試著原地跑30秒。請問剛才原地跑時,腳掌是哪邊先著地呢?你是否很自然地以前腳掌先著地,而且腳踝放鬆,前足觸地後腳跟接著下降輕觸地面。

如果現在再原地跑一次,我要你在原地跑時刻意改成「全腳掌著地」(也就是前足和腳跟一起著地),覺得很怪是吧;若改成「腳跟先著地」就會覺得更怪。

GIF/233K

論證的邏輯如下:

想要跑步不受傷,腳掌應該落在(接近)臀部正下方;

原地跑時,腳掌一定只能落在臀部正下方;

只要腳掌落在臀部正下方,腳掌就會「自然地」以前足先著地,腳踝放鬆(沒有踮腳)、腳跟自然下垂後輕觸地面;

前足先著地只是腳掌落在臀部下方的結果,並非刻意追求的著地方式;

自然的跑姿應該是「像原地跑一樣向前跑」。

不論是入門跑者、百馬跑者還是奧運等級的精英跑者,都必須在各種速度下「像原地跑一樣」腳掌自然以前足先著地,腳踝放鬆,腳跟自然下降,而且腳掌的所有動作都在臀部正下方完成,沒有大範圍的前後擺盪動作。但速度愈快,愈難做到。這我們都知道,可是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然跑法」(而不是人腦自己想出來的),才能有一個追求的目標,那個目標就是——不管跑什麼速度,都要像原地跑一樣向前跑。

GIF/687K

所有的結論(理論)的成形都是透過下面的步驟:

觀察

思想

觀念

理論

觀察是第一步,但不能只停留在第一步。因為很多時候「表象」是會誤導人的。我知道此文的作者不是故意的,很多論文的作者也不是故意的,就像發明「天動說」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也不是故意的一樣。但他的論證只停留在看得到的表象,像是只看到95%的業餘跑者都是腳跟先著地、腳跟/中足/前足的受傷比例一樣、4分速以上腳跟先著地比較有效率這些表面的數據就下結論。

相反,論證時不能只是從「觀察現象」來推論,而必須從本質的性的問題來思考,以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說就是提了一個表象的問題:「腳跟先著地真的會造成傷害嗎?」

Photo via tanglewoodfootspecialists.com

本質性的問題應該是:「為何跑者會受傷?」或者換另一種問法「受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必須去追問原因。

從本質性的問題往外擴展才能去找到本質性的答案。不然就會像文章中的其中一段,下了一個荒謬的結論:

「經過這個研究,因為大部分的跑者都覺得後腳跟著地舒服很多,儘管讓他們穿上極簡薄底鞋也依然用腳跟先著地來跑,因為這種跑法實在太舒服了,無法放棄。」

「it』s not surprising that when asked to rate comfort between heel and midfoot strike patterns, recreational runners state that a rearfoot strike pattern is significantly more comfortable ... im-proved efficiency also explains why approximate-ly 35 percent of runners transitioning into minimalist footwear continue to strike the ground with their heels despite the amplified impact forc-es: heel striking is too efficient to give up.」

只從主觀的舒不舒服來引導出結論的論證方式,實在可怕。那就像是駝背的人說我覺得彎腰跑比較舒服,無法放棄……所以如果絕大多數的人都這樣說,它就不會錯嗎?

這篇文章的作者湯馬斯(Thomas Michaud)在2013年出了一版」Injury-Free Running」的書,副書名是」How to Build Strength, Improve Form, and Treat/Prevent Injuries」,從這篇文章以及這本書的副書標題和亞馬遜的書本簡介中只看到他認為要透過「肌力」、「柔軟度」、「協調性」的訓練來避免受傷,完全沒有提到技巧。

這篇短文的最後列出參考文獻11篇,看似極為科學的背後,其實極不科學,因為科學的基礎在邏輯。他只是引用文獻,並沒有經過深入地思考就直接下結論,這是很可怕的。

作者簡介里也強調他有治療跑者運動傷害的經驗長達三十年,這是很令人敬佩的經歷,我們也絕對相信他有「治療運動傷害」的學問和能力,但「避免運動傷害」方面的知識,看來還相當無知,對於一個有影響力的醫生,他的影響的確會十分深遠。

作者:徐國峰

大學畢業於清華化工學系(外文輔系),研究所改攻讀中國先秦哲學,在東華中文研究所拿到碩士學位。目前專職從事耐力運動的研究、書寫、翻譯與教學工作,著有《鐵人三項入門》、《先秦儒家水意像析論》、《在水裡自由練功》、《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譯有:《跑步,該怎麽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ACSM 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譯者之一)。超鐵 226 公里最佳成績 9 小時 44 分、10 公里最快 34 分、全馬最好成績 2 小時 43 分。

曾擔任Garmin總教練、姿勢跑法中國地區總教練、UnderArmour Taiwan第一位簽約跑步教練。徐國峰的標鐵紀錄是2小時5分,大鐵記錄是9小時44分,全程馬拉松的最佳紀錄三小時以內。曾擔任了2015、2016年Garmin上海、北京、台北地區訓練營的總教練,指導和參與了中國地區所有姿勢跑法的教練認證,對於跑步的技術、體能與肌力訓都有著相當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務經驗。

昨天這篇文章發出不到10分鐘,讀者「一縷陽光」就發來了評論:

小編把這則評論轉給了國峰,以下是國峰的回答:

謝謝「一縷陽光」讀者認真的回復,但我文中並沒有特彆強調要前腳掌著地,而是「腳掌落地點,離臀部愈遠,愈容易受傷;愈接近臀部,愈不容易受傷,而跟腳掌哪個地方先著地沒有絕對關係(這也是姿勢跑法的主要論點)。」

文中想要表達的重點是:只要腳掌落地點很接近在臀部下方,就會「很自然地以前足著地」,它是自然發生的結果,並非刻意為之的動作,很多人前腳掌著地之所以會受傷或是肌肉過度疲勞、抽筋都是因為腳往前跨又刻意前足著地的結果。每個人原地跑時腳掌都會自然落在臀部下方,只要你站起來原地跑跑看就會發現「自然以前足著地」是什麼意思!在原地跑時,腳踝放鬆、前足自然落下、自然彈起,這種知覺正是我們在向前跑時要練成的技術。這也正是文章中提到的,跑步技術訓練的目標是:不管跑什麼速度,都要「像原地跑一樣向前跑。」

另外,針對「許多頂尖跑者很多是腳跟先落地」的意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讓你思考一下:

頂尖跑者的動作並不一定就是100%完美的。以實際案例來說,前美國奧運代表隊女子馬拉松選手Deena Kastor全馬可以跑出2小時19分的成績,從圖片的分解動作中可以看出她的動作很沒有效率:跨步跑、有腿尾巴,簡而言之是動作的時機掌握不佳……雖然有驚人的運動表現,但巔峰只到2006年(當年一萬公尺、半馬、全馬都破了PB),但到了最重要的2008年北京奧運的全馬賽道上(個人最佳狀態的兩年後),只跑了五公里就因為腿傷退賽了。

當年北京奧運的女子全馬的前三名成績分別是2:26:44、2:27:06、2:27:07,以Deena Kastor的實力,如果她願意花時間來改技術,調整成有效率的跑步動作,的確是會先輸掉幾場比賽,但動作習慣後不但能保持健康還能提高效率運動表現當然會更好,在這場北京奧運的賽場上她是很有機會奪冠的。可惜因為她的跑步技術不良,所以無法徹底100%發揮出她的潛能。所以這也是很多跑者只追求短期的最佳成績,而不注重跑步技術所付出代價。

附圖是Deena Kastor的技術動作不佳的解釋照片

昨天刪了文章,大家的留言就都看不到了,小編在刪之前整理了大家的留言,貼在這:

還有幾位同學的沒來得及精選:

- 害人的論文,你敢寫,我們不敢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7月16日,勞逸結合,才能跑得更遠
Q&A丨最大心率越高我就跑得越好嗎?
書中重大錯誤更正:《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
超有逼格丨144年歷史的環法自行車賽來中國了!我們給你留了前排位置
最大心率越高我就跑得越好嗎?

TAG:跑步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誰說論文與健康不能兼得
論文查重,可能比你想的更靠不住
論文查重很必要,但不是萬能靈藥
頂會論文應不應該提交代碼?應該,但不能強制
論文抄襲的認定標準不能「縹緲不定」
「假」論文不能因「歷史久遠」矇混過關
職稱論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鴻茅老總論文明確把藥酒當飲料賣,「無人不能喝,無時不能喝」
用公共論文築壟斷高牆 知網不能這樣做「生意」
論文論武論左宗棠不輸曾國藩,為何影響力知名度不如他
不正式的論文致謝
信息技術論文摘要
論文發不出來或許不是你的錯:可能是編輯找不到評審人
清華新規:博士能否畢業不再只看論文
你的論文能否中頂會?這篇分析同行評審結果的論文可幫助你
楊永信不僅活得很滋潤,還靠「電人」發了核心期刊的論文!
不會寫論文源於缺乏批判性思維
搜不到學術論文?可以這樣哦
論文查重不合格?不存在的!
他的論文連同行都看不懂,卻可能通向真正的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