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因素 一顆棉花糖就能看出來!
暑假已經過半,在這段時間裡,你家孩子表現怎麼樣呢?能在該吃飯的時候,果斷關上電視嗎?能管住自己的嘴,不一個勁兒要吃雪糕嗎?能提前完成暑假作業,而不等著開學前兩天惡補嗎?
面對誘惑的時候是選擇眼前的享樂還是稍長的目標?這就是心理學中最著名的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能否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自控力。
一個關於棉花糖的實驗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在實驗開始時,他在每個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塊棉花糖,並且告訴孩子們,他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等他回來時,如果棉花糖還在桌上,那他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結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兩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門關上後幾秒鐘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鐘。而1/3沒有吃的孩子,他們會看著棉花糖,不斷往後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後,他找到了當年參與棉花糖實驗的孩子進行了後續調查,他發現當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競爭力」, 可以進入好的大學,高考(SAT)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
這一實驗引起了世界廣泛關注,以前很多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商是預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棉花糖實驗則表明,自控力——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是決定孩子今後成就的重要關鍵。自控力強的孩子,能更好地剋制自己的慾望、抵抗外界誘惑,從而專心投入到自己的學習、愛好中。而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也管不住自己的心。貪吃、貪玩,寫作業三心二意,進入青春期後也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困擾,抗壓能力差,性格急躁缺乏耐心。
以下為國外的一個棉花糖實驗視頻
成人以及環境能影響孩子的自控力嗎?
但是,自控力是每個人生來就不同的嗎?還是能有什麼因素影響自控力的不同呢?後來,羅徹斯特大學的Celeste Kidd重新改良了這個實驗。
在新實驗中,她把孩子分成A、B兩組。在A組中,先許諾給孩子們禮物,過了一會兒研究人員真的帶來禮物分給了孩子們,隨後,開始棉花糖實驗。在B組中,一開始也許諾給孩子們禮物,但是隨後以「倉庫里沒貨了」等介面,把這件事搪塞了過去,隨後,開始之前的棉花糖實驗。
這次實驗的結果非常特殊:A組中,非常多的孩子通過了考驗;B組中,通過考驗的人數很少,連A組的一半都遠遠不到!因為對於B組的孩子來說,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即使自己真的堅持到最後,也不一定能拿到獎勵的那塊棉花糖,還不如儘早把眼前的吃了……
於是,研究者得出新的結論:大人們的誠信,深深影響著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乖、聽話」,最常用的招數之一就是「哄騙」,隨口許諾,「穿上鞋子,待會給你買冰淇淋」;「寫完作業,帶你去兒童樂園玩」;「吃好飯,我們就看動畫片」。但經常,當孩子乖乖聽話了,我們就會把這些隨口許諾忘記了,並且以為孩子小,沒記性,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下次,當我們再要求孩子把鞋子穿上時,孩子第一時間就要先吃冰淇淋;當我們再要求孩子寫完作業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先要玩一會;當我們再要求孩子把飯吃完時,他們的要求是要邊看動畫片邊吃,不然就不吃。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給他們的口頭支票都沒有兌換,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忍耐一會就能多吃一個棉花糖,那是騙人的,我不如先吃下這個棉花糖更加穩妥。」
當孩子所在的環境始終做到信守諾言,即使再小的事,答應孩子就能做到,那這個孩子就會更加願意自控;而如果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出爾反爾,連哄帶騙」,那孩子就會明白「現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險的」,孩子的自控力,就是這麼一點點被不守信用的家長消磨掉的。下一次,當孩子又出現任性淘氣的現象時,當我們又想用一句輕易的許諾來矇混過關時,請千萬三思。
承諾是個特別嚴肅的詞語,如果我們無法兌現,請不要隨意說出口,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孩子對於周圍的人和環境的信任感,就會影響他們很多的決策。最後不僅沒有從實質上解決當下的問題,從長遠角度還損害了孩子的自控力,得不償失啊!
我們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
毫無疑問,自控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那麼,父母應如何教導孩子,特別是面對被遊戲、數碼產品充斥的環境時,如何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1
不要過早給孩子下定論
我身邊的好幾位媽媽,自己在家也進行過「棉花糖實驗」,結果自己的孩子還沒等測試開始,就已經把棉花糖吃完了,於是媽媽就認定孩子自控力不行,為此十分著急。
其實,自控力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受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進程的影響,5歲大約就是一個分水嶺:5歲前的孩子,自控力基本都很差,受慾望驅使比較多,看見玩具就吵著要買,看見吃的就去抓;5歲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控力的雛形,學會了忍耐、等待。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年齡尚小,大可不必苛求孩子有多強的自控力,吃、喝、玩是孩子心中的「頭等大事」,在允許的範圍內最好盡量滿足孩子。
2
增加孩子對你的信任感
如果家長平日里總是哄騙孩子,會極大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建立。有些家長總喜歡對孩子說:「好好寫作業,寫完讓你看電視!」但是當孩子真的寫完作業開始看電視時,家長又看不順眼了:「就知道看電視,別人家孩子寫完作業還預習一下呢,瞧你那點出息!」長此以往,只要家長一不在,孩子就會偷看電視,因為家長不講信用,即便寫完作業了也不讓看,還不如趁現在先看一下再說。所以,你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否則一開始就不要輕易許諾。
3
適當放手,好於一味禁止
心理學上認為,一件事物對孩子的吸引力,跟這件事物在孩子心中的「稀有度」有關:有些孩子平時玩不到電腦,就會把電腦當成很寶貴、很稀罕的東西,有機會肯定要過一把癮;有些孩子平日里把電腦當成普通工具用,真要因學習而暫時不用,也比較容易接受。很多時候,對孩子多一些信任,陪孩子一起去接觸了解手機、電腦這些所謂的「兒童禁品」,效果反而比一味禁止好得多!
寫在最後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是無益的,引導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克制、學會期待、學會感激、學會珍惜、學會奮鬥,體驗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米歇爾教授的「棉花糖實驗」,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家長們完全可以在家裡試試,但是千萬記得不要對孩子食言,歡迎各位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實驗結果。
·END·
在家蒙氏專題


TAG:蒙特梭利 |
※快來看看!生長關鍵期巧妙運動,孩子個子也能翻一番
※橡皮筋竟能這麼玩?給我一把我能玩一整天,關鍵還這麼漂亮!
※為什麼我國連子彈都造得出,卻生產不了圓珠筆頭?只因缺少一關鍵材料
※吃出來的糖尿病,還能再吃回去嗎?醫生:能,關鍵看你處於哪一期
※怎樣才能蒸出又白又軟的饅頭?關鍵看這點,做出來的饅頭就是香!
※孩子能否成為學習的領跑者,關鍵就差這一點!
※二胎生不生,關鍵看你能不能想明白這一點
※老媽用它包餃子,又香又嫩,一次我能吃兩盤!關鍵便宜
※二胎並不是你想生就能生的,關鍵還要看這3點!
※水煮魚片怎麼做才好吃又鮮嫩?關鍵是這一步,學會夠用一輩子,先收藏了
※錯過寶寶腦部發育關鍵期,會影響孩子一生,好多父母都後悔看太晚了
※怎樣才能瘦一輩子?關鍵看這3點
※寶寶怕生又粘人,竟是忽略了這幾個關鍵期,錯過後悔一輩子!
※孩子不好好吃飯,多半是你忽略了這一關鍵點!
※為何你炒的西紅柿雞蛋不好吃,因為是少了這關鍵的一步,請看好!
※女人想老的慢一點,皮膚有光澤一點,不妨常吃這菜!關鍵是好吃還便宜
※一天中陪伴孩子的時間點選擇很關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想做好麻辣水煮魚,關鍵這步不能少,一出鍋滿屋飄香
※一生僅一次的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別讓孩子錯過了,要不後悔一生
※錯過寶寶腦部發育關鍵期,會影響孩子一生,父母都說後悔看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