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大力培養和造就黃大年式優秀教師!部長說,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 | 特別關注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大力培養和造就黃大年式優秀教師!部長說,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 | 特別關注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黃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連日來,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感人事迹,刷屏朋友圈。各行各業都在說感悟、談體會,學習他的先進事迹和崇高精神。





今天,《人民日報》刊發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的署名文章

《大力培養和造就黃大年式優秀教師》

,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力培養和造就


黃大年式優秀教師


文/陳寶生




黃大年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篇章之中,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迹重要指示,精心部署、紮實推進向黃大年學習的活動,是當前教育系統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要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大力培養和造就黃大年式優秀教師,建設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宣傳教書育人典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大年信念堅定、一心向黨、忠於人民;作為一名海外留學人才,黃大年以身許國、痴心愛國、無怨無悔;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黃大年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無私奉獻。在我們身邊,還有不少像黃大年這樣的優秀典型。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開展向黃大年學習活動中,要分層次、有系統地挖掘和宣傳一批教書育人的先進模範,在教育戰線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向全社會充分展示新時期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唱響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



培育黃大年式團隊。

黃大年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作為帶頭人,他凝聚和引領400多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科技人員,不懈追趕國際前沿科技,突破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率領的團隊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不僅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而且培養出一大批青年英才。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開展向黃大年學習活動中,要培育一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優秀教師團隊」,堅持精神鼓勵、典型宣傳與發展支持相結合,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更好地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全面加強教師工作。

黃大年取得的非凡成就,離不開個人的辛勤努力,更是各級組織關心培養的結果。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開展向黃大年學習活動中,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教師隊伍建設各環節,尊重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以品學兼優、素質能力提升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地位待遇為支撐,不斷推進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四有」好老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來源 | 《人民日報》


想了解更多黃大年的感人故事,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也可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家長暑假找老師,算不算打擾老師的生活?你怎麼看?|特別關注
孩子迷戀網路遊戲,這位心理醫生媽媽這樣做……真受啟發,老師家長都該看看 | 特別關注
溫州90後女老師患癌離世!臨終前一句話讓人飆淚 | 特別關注
老師,你會參加謝師宴嗎?有老師這樣說:如果真的感謝我,二十年後再來看我!|特別關注
不僅要確保適齡幼兒好入園,更要讓每個幼兒能入好園、入園好

TAG:中國教育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大文章
教育要聞:教育部組織義務教育「三科」教師國家級培訓
我國宏大教育設計:培養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
潘懋元:教師發展與教師教育
教育改革,教育局、學校、校長、教師安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才會出現
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薛立新教授: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師
教師教育的文化轉向
教師的家庭教育一定優秀嗎?
教育部長陳寶生:提高教師地位待遇,要做到「五子登科」
原民辦教師在我國掃盲和普九基礎教育發展中的貢獻知多少
香港教育局局長:若教師參與欺凌學生,或中止其教育工作
科大教育教師日記:教育要循序漸進
教師節看教育,最新教育行業分析!
努力為新時代基礎教育培養教師
職教教師教育呈現六大國際趨勢
有書教師節首推「青年教師共讀計劃」,旨在用知識破局教育
張連仲:信息技術支持的教育生態改進——教師是關鍵
優秀的人民教師陸國軍 帶領團隊打造優質教育
教育觀察:教師隊伍建設的三大走向
智慧教育的未來:機器教學,教師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