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袖懷雅物 清風徐來

袖懷雅物 清風徐來

張大千 扇面

掃卻人間炎暑,

招回人間清涼。

現代文明給人帶來了許多便利,譬如手機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但「人人低頭族,手機不離手」,也使人與人在直接的交流上變得疏離,更少了一份趣味。如何讓人們擺脫手機依賴症,重新找回生活中本該擁有的一份情趣,我們不妨從古代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喜好中獲得一點靈感。說起這手中把玩之物,中國歷代士大夫和文人墨客也有所好,其中以把玩摺扇尤甚。追慕古風,仿效前人,如暫且將手機放下,換上一柄扇子,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朱瞻基 《松下讀書圖》

故宮博物院

唐寅 扇面《枯木寒鴉圖扇面》

故宮博物院

唐寅扇面真跡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說起摺扇,向來是風雅之物,為名人文士所珍視,可謂袖懷一柄,風流倜儻。現在平素能見到的扇面畫大多出自摺扇。摺扇,又名「撒扇」、「紙扇」、「繖扇」、「掐扇」、「摺迭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摺疊的扇子,用時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關於摺扇的起源,說法頗多,蘇轍的《楊主簿日本扇》一詩云:「扇從日本來,風非日本風」,清朝趙翼的《陔余叢考》也考證,摺扇並非中國古代典籍所說的扇子,而是起源日本的舶來品。

唐寅書畫扇面

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中稱,「今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為懷袖雅物。」可見,竹製摺扇往往是文人雅士最為喜好的手邊玩物,手中之竹「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總虛心」的氣節,與讀書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十分相契,朝夕摩挲,小小摺扇漸得靈氣,不再只是袖中玩物,儼然成為中國江南文人的精神寄託與象徵。一把摺扇由扇骨、扇頁和扇面三部分構成。文人雅士或在扇骨上刻字銘文,或在扇面上書寫作畫,寄情抒懷,揮灑性情。張大千說:「扇子並非只是用來納涼的,一扇在握,文人的身份便顯現出來。誰題的詩、誰作的畫、誰刻的字,都透露出主人的藝術品位。」

八大山人 《雙魚圖》

扇面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南北朝梁代肖賁「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內萬里可知」。至宋代,山水畫、花鳥畫在唐代的基礎上空前繁榮,文人畫大興,加上「畫家皇帝」宋徽宗的倡導,書畫扇面藝術日臻成熟。

宋 李嵩 骷髏幻戲圖

故宮博物院

宋 白茶花圖

故宮博物院

元 盛懋《秋溪釣艇》

宋、元時代,團扇畫廣為流行。明代以後,摺扇畫漸成主流。宋代團扇書畫和明清的摺扇書畫可並稱中國書畫扇巔峰。明代以來,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摺扇得到永樂皇帝的推廣,著名書畫家幾乎都創作書畫摺扇,此風氣一直盛行到清末。

文徵明書畫扇面

仇英 扇面

文人之間優遊酬酢,玩扇賞扇、互贈書扇之風盛行,誕生了大批扇畫名作,如唐寅、文徵明、陳洪綬、傅山、仇英、任伯年、趙之琛等人的作品。民國時期,賞扇藏扇蔚然成風,文人士大夫以藏扇為雅事,眾多著名書畫家紛紛加入到扇面的創作中,如吳昌碩、黃賓虹、丁輔之、吳湖帆、沈尹默、潘天壽、傅抱石等,遂使民國成為扇畫發展的又一高峰。

潘天壽 扇面

傅抱石 扇面

沈伊默 扇面

吳昌碩 丁輔之 書畫扇面

扇面書畫雖小,卻可謂小品大藝、咫尺千里,只方寸之間,山水人物花鳥、真草隸篆無所不包,是一種獨具一格的書畫形式。扇面尺幅較小且為弧形,無論從構圖還是筆墨上,都比在宣紙上寫字作畫難得多,書寫作畫都有講究。加之需要近距離觀賞,所以扇畫都非常精美,書法也十分精細。尺幅所限,要求下筆之前精心設計、瞭然於胸,落筆後一氣呵成;摺扇有摺痕,對畫面、字體、線條要求較多。書畫家往往難於掌握,能洋洋洒洒創作大幅作品者卻未必能遊刃有餘於盈尺之間的扇畫。因此,扇面書畫最見一個書畫家的藝術功力。

張大千 扇面

在當代,書畫收藏界有「一手卷、二冊頁、三中堂、四條屏、五楹聯、六扇面」之說,扇面位居最後,淪為古字畫收藏的配角,但在古代,收藏界卻有「扇面一尺算兩尺」、「求扇一頁,勝畫三尺」之說。扇面作品往往是作者抒情遣興的小品之作,相較其他作品,更可見書畫家的率性本真的一面,因而其藝術價值也非同一般。對於摺扇的藝術價值,作者的名氣固然重要,但藝術品最大的價值還在於其藝術性,並不都以名聲大小論高下。

王世襄 舊藏 明湘妃竹雕山水人物扇骨

金西崖 舊藏 竹刻詩意扇骨

中國傳統的摺扇,其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扇面上,也同樣體現在扇骨上。扇骨作為摺扇的門面,總是首先為收藏者所把玩欣賞,從明清起文人雅士便將其變成了藝術品。扇骨一般用竹、木製作,也有象牙、獸骨、牛角、漆雕等材質。竹製的扇骨有玉竹、白竹等常見品種,還有棕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貴品種。木製的有紫檀、白檀、黃楊、桃絲、雞翅、楠木等。摺扇扇骨的雕刻歷史悠久,早已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而上佳的扇骨作為風雅之物,歷來為有品位的藏家所喜愛、賞玩、珍藏。以扇骨雕刻中最常見的竹刻為例,竹刻技藝在明清兩代出過諸多名家高手,傳世的精品也很多。

清 李銓(星如)刻留青供石文字扇骨

竹色油新,所刻行書,緊勁連綿,循環超乎。

觀筆行氣韻,抑揚頓挫,迅弛有致。歷歷字跡躍然竹上。

清 朱竹令陽刻檀香木百壽紋扇骨

明代有一著名藝人蔣蘇台,精於制扇骨,「蔣骨」一柄價值三四金,堪稱天價。在傳世的摺扇精品中,有不少扇骨更是出自書畫藝術家之手,在明代,扇骨的選材、製作都有文人參與,以輕為貴,以簡為美,以素為雅,方寸之間,或書法,或繪畫,配以陽刻、陰刻、留青、貼簧、沙地、透雕、鏤空等等雕刻技法,文人雅士們在竹扇骨上表現自己的思想和藝術取向,既是雅玩,也是明志,文人雅士的精神風骨呼之欲出,神形兼備。清代大書畫家趙之謙有過這樣一段扇骨銘:「扇之骨,可刻銘,無,扇不成,是一定法,難變更」,以扇骨喻風骨,可謂言近旨遠。扇骨尤其是文人扇骨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趙之謙 隸篆扇面

趙之謙 菊花扇面

扇面與扇骨相得益彰、集詩書畫於一身的文人扇,在明清二朝已然鼎盛,更綿延至民國。有些名氣的摺扇藏家往往以收藏明清及民國的文人扇為主,在有品味的藏家看來,文人扇里素骨審美價值是最高的,材質多為竹木,勝在簡練雅潔。「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把小小的文人扇竟也離不開文人雅士雲集的蘇杭。

黃賓虹 泛舟圖 扇面

齊白石 花卉扇面

徐悲鴻 鍾馗斗鬼扇面

蘇杭在明代以後,就成為中國制扇業的中心之一。明代中期,蘇州工商經濟蓬勃發展,民眾生活日益富裕,文化藝術隨之振興,摺扇成為文人雅士怡情遣興的新寵,於摺扇之上揮灑丹青翰墨,一時蔚然成風。

文震亨 行楷書法扇面

南京博物院藏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言:「姑蘇最重書畫扇」,足見明代蘇州地區文人書畫扇十分盛行。一把手工摺扇的成形工序多達30多道,靠的是制扇藝人的眼光、經驗和手感,機器加工很難替代。而好扇的標準,不僅要求線條流暢,排口方正,扇骨底端緊收,上下富有節奏感;竹料顏色均勻且不傷青,兩片邊板弧度和厚度一致;手感順滑,如脂似玉,勻細光潔;兩片大邊緊抱著扇面,開合之間,能聽到啪啪聲,方顯制扇者的功力。

如今,得一把集詩書畫這中國傳統文人三絕之美的摺扇早已是可遇不可求,「開合清風紙半張,隨機舒捲豈尋常」,獨坐書齋或好友相對,袖懷雅物、神清氣朗、清風徐來、別有洞天的閑適清雅難覓蹤影。

本文作者嚴克勤 扇面

「萬里江山歸一握」,神思飛揚之時,觀扇里乾坤覽五洲風雲的干雲豪氣又安在?李白有詩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我看扇子多嫵媚,料扇子見我應是。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人生的樂趣恐怕就在於此。不知低頭一族是否心有戚戚焉?

作者 :嚴克勤

文化學者、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圖片來自於網路,轉載請聯繫授權。

時光的長河裡有太多傳統、傳世的物件

離我們漸行漸遠

關注傳物

每天十分

一起尋找舊時光里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物 的精彩文章:

TAG:傳物 |

您可能感興趣

清風徐來?懷袖雅物-《世界博覽》
懷袖雅物的蘇州情懷
雅物韻意,清氣兩相宜
文房清供,也秀雅物
懷袖雅物中國扇
雅士,雅物,雅騷
新中式丨雅物韻意,清氣兩相宜
室內設計 · 雅物韻意,清氣兩相宜
何為建盞?古之雅物
皇帝的扇子——至尊懷袖有雅物
懷袖雅物:扇面收藏必備的文化常識
案頭雅物 文房水丞
賞文人雅物,觀名家風範
帝王的無上扇子——至尊懷中有雅物
文房雅物——硯中有詩意
文房雅物看筆筒
壓手杯:歷代皇帝喜歡的雅物
竹木雅物,給你特別的親近!
格古雅物拾遺—鳥籠,誰願成為籠中鳥
厚德齋財富-傳情雅物:花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