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另一種數字化生存:來,歡迎品嘗「人的飼料」

另一種數字化生存:來,歡迎品嘗「人的飼料」

_____

《見過了79個投資人,感覺被玩壞了,我們決定停止融資》,一直忙融資的邵煒,今年3月賭氣寫了篇文章,單方面宣布不再接受資本的安排。

創業兩年多,做的項目一直不溫不火,刷爆朋友圈的這篇文章,意外讓「若飯」火了。

時至今日,「若飯」依然屬於一種難以描述的「怪東西」。即便是負責食品監管的政府機構,也無法對它進行準確的法律分類。

大多數時候,它呈粉末狀。瓶裝時,它被定義為固體飲料,類似卡夫的果珍。要是被做成咀嚼片,那就要被分到「壓片糖果」大類。——雖然,不管形態如何,它的成分幾乎一致。

_____

米黃色,粉末狀。成品的「若飯」,號稱含有人體必需的所有營養物質。這款號稱「程序員和營養師跨界合作」的食物,成分按照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2016版本)精準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一個都沒落下。

2015年5月,帶著「若飯」第一次在淘寶做眾籌,邵煒前後提交了6次產品報告,才通過審核,「他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因為之前從來沒有過。」

這款略顯標新立異的產品,被他寄予宏大的使命——它是「人類全新的主糧」。

粉末狀的「若飯」

「莎士比亞說:食慾是一隻無所不在的狼。 (Appetite,a universal wolf.)」在大多數互聯網產品討論如何激活人性時,「若飯」的主張,完全相反——「收斂人性」。

在邵煒理解的馬斯洛需求效應金字塔中,食慾屬於最低級的生理滿足,「若飯」,則無疑是幫你擺脫食慾控制的高級飲食方式。

「我們希望這種飲食理念(若飯)能夠作為現有食物體系里的一個補充,並不要求你放棄傳統食物。」邵煒語氣緩慢,「若飯的目標,就是希望人之為人,有七情六慾,但並沒有被情慾控制」。

某種程度上,這倒意外契合了工程師群體中流行的「極簡主義」生活理念。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因喬布斯那張著名的盤坐地板的照片,受到科技圈的追捧,成為「成功人士」的標籤之一。

雖然推理和現有的科學數據都無法證明,成功人士喜歡極簡主義生活,就意味著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可以導致成功。邵煒卻試圖證明「極簡生活」理念和成功者之間存在的聯繫。

在一篇名為《若飯創始人談吃飯邏輯》的文章中,他援引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來證明自己的推論。這種理論認為,動機分為成就動機、權力動機、親和動機。其中成就動機和權力動機高的人是成功人士的屬性,「現有的復購(若飯的)買家都屬於成就動機很高,我甚至覺得吃若飯這個行為可以是測量成就動機值的一個方法」。

如果回歸到「吃飯」的「飯」 之本意,這種主張聽起來倒也有那麼點道理。邵煒主張將「吃飯」還原到「最本質狀態」——只為身體提供精準的營養物質。

「純粹滿足生理需求」——身體需要能量,用40℃以下的溫水沖泡一瓶,搖勻喝掉,即可獲得飽腹感。4個小時後,如果又有「生理需求」,那就再來一瓶。

對愛好饕餮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對人類審美尊嚴的踐踏。——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難道不就是「人的飼料」?

對這種極端化的描述,邵煒卻欣然接受。「我一度很羨慕我們家小狗,它的吃飯問題解決的很完美,甚至有好幾次都都想嘗嘗它的狗糧」。

吃飯的問題,一度困擾著這名做了十多年的程序員。「吃飯很浪費時間」,他說。

3年前的一次體檢,讓他重新思考起了人生。那天,體檢醫生建議「飲食清淡,多吃蔬菜」。作為一名嚴格按照數字化思維的程序員,「多」和「清淡」模糊不清的變數,讓他困惑。——吃飯是為了補充身體需要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可我們吃進去的卻是火鍋、龍蝦,這真可是愚蠢的消磨啊。

邵煒和他的合伙人Shell,可能是我們想像中最典型的程序員——好奇心重,宗教一般信仰科學。即使是寫文章,邵煒也更願意用思維導圖表達。

辟穀盛行,他心存懷疑,查閱古籍盤根究底後,最終得出的結論,「真正的辟穀其實是只吃肉」。為了搞清楚減肥產品的營銷邏輯,他學了整套的減肥理論體系。

他的合伙人Shell,則總是一次買好多件同一款式的衣服。女朋友在朋友圈買面膜時,他熱心地分析成分,最後貼心地送上一隻熒光筆,「敷面膜之前照照」。

在若飯之前,他們還運營著一個定時購物的電商網站。

「比如牙膏,如果能夠精準計算一隻牙膏的使用周期是一個月,那麼就一個月給我寄一隻牙膏,這不是很方便?」,Shell說。順利的話,若飯也將會是定時購入的商品之一。這個在國外運行良好的構想,並未複製成功,Shell覺得很遺憾。

他們試圖控制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變數,如同程序一般,搭建一個流程化、可控、穩定、可完全被了解的真實世界。將傳統的食物營養配比數字化,變成「攝入可控」的若飯,是他們用程序解釋世界的第一個試驗品。

好在這種邵煒心中理想的「正餐」,並不是孤例。彼時,矽谷的soylent已然風靡,邵煒嘗過之後,覺得這完全滿足他對「正餐」理解:穩定的成分構成、精確配比的營養、快捷的食用方式。

這種將營養數據化、具備程序思維的飲食方式,被矽谷的工程師認為很酷、很極客。第一次公開眾籌,soylent便收到100萬美元的眾籌資金。如今,這家新興的矽谷公司估值約1億美元,甚至出現在美劇《矽谷》新一季的片頭,與Google、Facebook、Amazon同框。2014年5月12日,這家剛剛創立的科技公司被《紐約客》報道,標題為《The End of Food》。

但若飯沒有以上的幸運。「我們是一家如此執著的公司,但我們還沒有倒閉,還活著」。在官方公號上,有兩行綠色的小字。

在估值奇蹟一再被刷新的創業熱潮里,邵煒和他的若飯,並未成為資本的寵兒。

融資、故事、風口——創業的三要素中,融資和風口,他一個都沒遇上。好在,雖然故事無法打動投資人,卻能讓他吸引了諸多綜藝節目的製片人。

2015年9月,邵煒出現在深圳衛視產品秀的舞台上,對面端坐著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紫牛基金合伙人張泉靈、明星林依輪和北極光基金創始人鄧鋒。

聚光燈晃眼,邵煒站在台上背誦已經綵排過3遍的台詞,「前後講了10分鐘,最終節目只剪出了2-3分鐘」,更多的鏡頭,屬於擁有響亮頭銜的評委。

不到三分鐘,讓人目瞪口呆的描述之後,央視主持人出身的張泉靈,果斷對邵煒說了「NO」。

「為了阻止你把人類的下一代食物都變成這樣,我不能投資給你。」她說。一切都很正常,符合綜藝節目的起伏套路。

「被消費了。」邵煒離開舞台後,突然有點沮喪。

為了這三分鐘,他前後準備了8個月,進場鏡頭拍了好幾遍,幾近麻木。

接受採訪時,他拒絕了湖北衛視另一檔創投節目的邀約。過去他覺得,這些活動「參加下多多少少會有幫助」,但現在感覺,「很虛偽」。

「我還有很多朋友花錢讓他們消費」,他並非不了解創業圈的規則,這位脾氣耿直的程序員理解此種行為,卻無法認同。

邵煒

在浙江工業大學,邵煒讀了四年物理專業。大學時期接觸Linux,開始自學軟體編程,畢業後從事前端開發,在國內做開源軟體推廣。

跟程序打了十多年交道,邵煒的也思維方式也正在被塑造。若飯,是其思維方式在真實世界的呈現。

在邵煒的文章中,他用思維導圖將吃飯的目的描述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將吃飯的流程概括為「食物攝入」、「分解處理」和「垃圾釋放」。「味覺享受」被他細心地歸類到輔助功能。「輸入內容不穩定」、「執行時間受限」、「導致機體受損」則是吃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放棄了精神享受,把若飯做成一款純粹滿足生理需求的超級食物。按軟體行業來說就是確保數據輸入的正確性,執行流程的可控性和整體的穩定性。」有了這樣的「產品語言」,若飯成為只有擁有工程師背景的人,才能準確理解的東西。

這無疑提高了「若飯」的認知門檻,「能接受能看懂若飯的人只能是少數」,邵煒說。這讓若飯的銷售幾乎是一個找同類的過程:認同極客式的吃飯方式,80%用戶是男性。

2016年,若飯在杭州交通廣播做推廣,「500多條的留言幾乎全部是負面的,他們小編說實在挑不出來放精選評論。他們試都沒有試過,就直接給負面評價」。

「這件事情讓我們意識到,這個產品對大部分用戶做推廣,時間還太早」,邵煒說。

創業2年多,連不會復購的嘗鮮用戶在內,若飯的累積用戶只有60000多個。邵煒預測,今年的新增用戶也不會超過1000個。由於樣本太小,若飯至今無法完成產品用戶畫像。除了「95%分布在北京和上海,80%是男性」之外,這位CEO甚至不能提供更多用戶的相似信息。

不過,雖然擁躉不多,卻也足以讓若飯緩慢地發展,不再擔心生存問題。

瓶裝的「若飯」

華大基因的銷售總監朱正海,是若飯的忠實用戶之一,他的午餐常常是一瓶標準版的若飯。

「只需加點水搖一搖,5分鐘解決午飯,非常節約時間,我曾經在朋友圈發過一句話:吃若飯的人每天有25個小時。我會把節約下來的時間,15分鐘拿來看書,30分鐘用來午休。大腦和身體雙重充電」。

這種生活方式,接近日本的「極限民」的群體。「極限民」推崇與消費主義相反的生活理念,試圖減少一切生活的非必需品,空空蕩蕩的房間是「極限民」的標誌之一。

若飯的忠實用戶大多認為,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方便、健康要遠遠大於口感的滿足。一位火車司機遇到若飯之前,曾經嘗試過自熱米飯、壓縮餅乾等食物。他對若飯的理念沒有興趣,卻願意接受這種可以簡單解決吃飯問題的產品。

「賺高知人群的錢多難啊,你應該去賺女人、孩子和老人的錢。」最困難的時候,有投資人建議。在「代餐」市場上,減肥是最大的主題,衍生的有素食全餐、辟穀、酵素、沙拉、酸奶、果汁、輕斷食等諸多體系——無論是好看的外表,還是營銷的健康概念,都比若飯的「正餐」主張更符合商業邏輯。

在投資人看來,被工程師定義為「酷」的若飯,對公眾不夠有煽動力,「你們文案應該這樣寫,尋遍全球XX種食材,打造了XX的頂級品質……要聲淚俱下」。

對減肥的概念,邵煒嗤之以鼻。「只要吃得少,哪怕你不去宣傳各種偽科學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就能瘦下來,這很正常,水分流失啊,脂肪消耗,都會導致體重減輕。」

雖然有生產「若飯運動版」的打算,但他從未想過生產一款減肥產品,「短時間內減肥代餐確實可以賺錢,但並沒有什麼社會價值」。

科技媒體PINWEST曾對若飯做過評測,堅持試用兩周的記者,意外增重; 在若飯組織的一次「冬眠活動」中,三位只吃若飯的參與者,其中兩位分別增重1公斤和1.5公斤——對這樣的意外,邵煒倒挺開心,「這樣才能跟代餐區分開啊」。

「若飯就是正餐」。邵煒反覆強調。「我也不是對減肥餐排斥,就是不感興趣。我放棄了十年的程序開發工作,去做這麼一個生意,最後只是搞點貨來賣賣,賺點錢,毫無意義,還不如做我的軟體行業」,哪怕是討論減肥,邵煒都表現出不耐煩,「有人竟然說不減十斤不換頭像」,邵煒覺得這種行為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用戶並不在乎這種政治正確的觀念。「食色性也,讓我天天吃這個,還不如死了算了」,一個程序員如此評價若飯。

「若飯」

「一群互聯網從業人員如果有自信做出所謂的比康寶萊和安利紐崔萊更適合國人體質的產品?還真當是所有東西搭上互聯網思維就能上天了?」邵煒在知乎上提問「怎麼看若飯」,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若飯試圖將食物精細化管理,但人體的需求顯然要比一段代碼來的複雜。

若飯全營養配比來自中國營養協會出版的一本叫做《每日營養素推薦攝入量》(下文簡稱「每日營養」)的書。書中詳細地制定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人每日必要攝入營養素的標準。以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為例,每天需要攝入蛋白質120克,脂肪103克,鈣960毫克等共計14種營養元素。為了保證更精確的營養攝入,若飯還特別製作了若飯食用量的計算工具,輸入性別、年齡和體重,即可算出個人推薦食用量。

不過邵煒後來發現,美國營養學似乎和中國大不一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營養元素攝入量參考。

營養學是一門基於樣本調查的學科,它無法做到計算機程序式的絕對精確。在創業選擇做若飯時,邵煒並未意識到營養學本身有這樣的「缺陷」。

「這肯定是一個隱患。它有1%的可能性存在問題。它確實會有一些不嚴謹的地方。」邵煒現在承認,他給出建議,每周至多吃5天若飯。

「有時候我也在想,我所認為的若飯的這套理論體系,是不是在某個條件下,也是存在缺陷的。在別人的思考維度下,我們也是有問題的。在很多不吃若飯的人眼裡,我們其實跟酵素沒有其他差別」,科學主義者邵煒,對大多數無法證明絕對正確的事情存疑,包括若飯本身。

在邵煒最初的設想里,若飯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他命名的靈感來自於Linux、安卓等開源軟體。——他試圖用開源軟體的方式,去做一款食物,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喜好、健康需求定製,他將之稱為「開源食物」。

最近,若飯正在跟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的事,或許更加接近這個目標。雖然聽起來,這更接近科幻電影中的某一天——不過,說到人類的未來,倒也蠻讓人有種偷情般的期待。

既然複雜的人體,最終能夠被基因數字化,若飯的精準量化,又算得上什麼事呢?

點擊名字看文章

關注人物LIVE (ID:renwulive)

在歷史消息里看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物LIVE 的精彩文章:

吳清友今晚因病猝逝:「我與誠品書店25年」

TAG:人物LIVE |

您可能感興趣

碳變or數字化生存,我們這代人將以何種方式永生?
進擊的區塊鏈!加快了人類的數字化生存步伐
非遺的數字化生存之辨:非遺數據化不是要否認非遺既有的存在形式
靠這點本領!電銷基地進化生存大戰!一眨眼!
周蔡之爭是一場意識形態之爭,網遊化生存是這代年輕人的宿命
突破既有邊界,不斷挑戰自我 《唐人街探案2》製片人岳翔—用完備的數字化管理實踐中國電影的產業化生存
時代如此殘酷,試著U盤化生存
華為企業通信的「數字化生存」之道
阿里巴巴組織再升級,從「商業變革」到「數字化生存」
由評書困境看中國傳統文化生存現狀
密碼讀書會第2期《專業化生存》教你成為專業專家
中國老齡化生存指南
基層醫療競爭白熱化生存建議
諸葛亮死後的蜀漢政治格局:劉禪想利用姜維和費禕實現本土化生存
E3 19《祖先:人類奧德賽》回到史前時代帶領部落演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