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孔尚任之後三百年再無偉大的戲劇作家,這是為什麼?

孔尚任之後三百年再無偉大的戲劇作家,這是為什麼?

京劇在今天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男旦」問題、「武戲」問題,再比如近幾年張曼君的「新歌舞敘事」問題等等。

說到現代京劇的發展,張庚老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京劇呀,很可能還是一門年輕的藝術」。當時的我們沒有反駁,但也沒有全盤接受。現在京劇和崑曲都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專家對「非遺」的看法是:一要世代相傳,二還要被不斷再創造。在我看來,「非遺」這個概念總是暗示著某種價值取向,隱含著某種藝術立場。實際上,作為「遺」,一定就是死後的東西。

當年,地方戲的「興」和崑曲的「衰」,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自身生命力的興和衰。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崑曲已經高度成熟;這種藝術形式太圓滿太文雅太高貴太繁難,演出又太精巧太刻板太嚴格太緩慢;這使它不但曲高和寡,作家隊伍也後繼乏人。藝術史上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夠輝煌萬世風領百代,崑曲已經充分地流瀉並耗盡了自己的生命。當然,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它具有永恆的價值。但是京劇不是這樣的。雖然京劇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200年來沒有偉大的作家,京劇的文學水平低,完整性不強,也有僵化的嫌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能是還不夠成熟。也有一種可能——京劇真正輝煌的時期還沒有來到。它雖然有過幾段輝煌期,前三鼎甲,後三鼎甲,四大名旦,四大鬚生,但是它的生命力耗盡了嗎?它跟崑曲一樣嗎?我想不應該是的。所以,我們今天才要談京劇的發展與瞻望。

關於戲曲中的武戲,可以研討的問題很多。傳統武戲的魅力是什麼?現代戲裡面有武打場面,但是有沒有武戲?傳統武戲可以現代化嗎?武戲該如何發展?聽說現在的年輕人看《白蛇傳》挺投入的,但是一到開打就想走,覺得太假。傳統武戲(和武打)與當代觀眾在審美趣味上差距何在?我個人認為,武旦的打出手,只能是以「非遺」的方式存在,確實是太假。「打出手」在現代戲中沒有太大用處,也不可能被繼承,戰場上對方不會等你擺好了姿勢才把刀槍扔給你,還讓你慢悠悠地踢回去,但它的美學原則可以被總結。當然,我不同意說武戲是糟粕,讓其退出歷史舞台。武戲,不用說在戲曲形成期的作用之大,在成熟期的戲曲中也是半壁江山,廢止不了。傳統武戲的魅力,來自於它的武打「被」舞蹈化、規範化、美化,而成為可欣賞的「套路」,也叫「程式」。好的武戲,是一種武打程式的敘事,武打動作是用來講故事的,所有的武打動作都是表現劇情和人物的。中國傳統武戲的典範是《三岔口》:武生、武丑、武凈、武旦,行當齊全,結構勻稱,有人物,有情趣,有懸念,好看好玩。現代戲當中,武打場面最好的是樣板戲《奇襲白虎團》,其中的槍舞和排雷舞,幾乎難以超越。

作為一名藝術理論家和批評家,應該具備很多應有的基本素質,一方面是最感性直觀的技藝分析,一方面是最高端的藝術發展史的把握。兩頭要兼顧。理論家批評家最怕的是票友心態和戲迷角度,把個人的欣賞趣味當成藝術發展史的真理。個體趣味、喜厭可以保留,但這不代表藝術真理。恩格斯論巴爾扎克時說過類似的話,要拋棄掉自己的個體趣味甚至是階級立場,接近客觀、真實、真理。以欣賞趣味代替藝術史的走向一定是不準確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認為:真正的戲劇批評主體是知識分子;認為中國戲劇的落後是因為知識分子的「缺席」。實際上,戲劇批評的主體就是戲劇理論研究者!這是分內工作。大眾有權對戲劇「議論」,譬如去餐館,你可以談你的口味,議論這菜好不好吃;但是全面評判這道菜的質量,權威者一定是烹飪專家,他不是根據個人的口味來評判,而是能夠明確指出這道菜缺了什麼,多了什麼,程序錯在哪裡。對一部具體藝術作品的鑒賞引導、理性分析、文化批評和歷史批評等,必須由戲劇理論研究者完成,一般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未必是藝術的行家、戲劇的行家。至於說「知識分子的缺席」,不是戲劇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真正的戲劇理論家應該具備「知識分子」的素質、氣質和立場。薩義德認為:知識分子是超越國界、超越時空、超越意識形態的,是這個世界上離真理最近離上帝最近的人。

說到知識分子,懷疑精神才是他們身上最珍貴的,也是時代和社會中最稀缺的精神。這種精神產生的是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這才是戲劇理論家和批評家應有的素質。沒有這種素質的理論和批評都是值得懷疑的。

我們座談京劇的發展和展望,可以在技術層面,可以在形式層面展開,但是我認為一部戲最高的呈現在精神價值層面。偉大的劇作家應該是時代的巨人,是人類的導師;他的作品一定會影響時代影響社會影響歷史;於是他本人就應該是時代的先行者、歷史的代言者、思想的發現者和精神的啟蒙者,例如湯顯祖。此外都是次要的。所以,我們又回到老生常談,為什麼1699年孔尚任之後,300年間,中國的戲曲文學沒有大師,沒有偉大的人物,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思考和研究的重中之重。

(本文整理自作者馬也在《現代京劇的發展與瞻望》座談會上的發言)

本文刊載於20170718《北京青年報》B2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那麼多網文涉嫌抄襲 AI寫作工具是幫凶
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歷山德琳娜劇院《婚事》
《我的前半生》:就算生活是一攤爛泥 我們就活該深陷泥沼?
這一個堂吉訶德有豐富的介面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孟京輝,這也是《茶館》|烏鎮戲劇節
這部看哭無數人的戲劇,暴露了一個社會真相
戲劇導演田戈兵回顧這「對抗的 20 年」,他說劇場就是「有意要挑戰某種不可能」
他是最早的婦女之友,把中國戲劇推向了新的高峰,卻在史籍中只有寥寥幾筆
曾是安徽最早的省會堪比上海,如今跌至四線,有「戲劇之鄉」美譽
為什麼在各種戲劇中,男女偷偷約會,枕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道具
導演王翀:如果純粹是為了消遣,戲劇之外有太多別的行業可以選擇|烏鎮戲劇節
又想探索專業性又想得到大眾關注的烏鎮戲劇節,可能是眼下戲劇處境的一個縮影
西廂記、牡丹亭,古典戲劇中的才子佳人,為何都在這個地點私會?
《大眾力學》在北京演出,觀後感還是「這到底是不是戲劇」
最富戲劇性的女子,意外失去皇后之位和兒子,又意外奪回了一切
楊采鈺自曝是哥大第三個被戲劇系錄取的中國人,哥大神話在繼續?
都是正經文化人:從劇院打雜的到戲劇大師,最會發財的文藝巨匠
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
火影史上最戲劇性的一次戰役,扭轉了整個第三次忍界大戰的局勢!
太戲劇!一失誤命令讓他們打到了敵師部,又一命令讓他們逃生
一場無法被定義的演出,但模糊的演員、戲、劇場與主題讓一切更有趣了|烏鎮戲劇節
黃磊:烏鎮戲劇節的一切,從青年競演開始
VR 戲劇,到底是怎樣一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