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疼了都不許哭,你是法西斯嗎?
1
「不許哭!丟死人了!」
「你都多大了!打個針至於嗎?」
接種室門口,一個自覺顏面盡失的奶奶,指著她的大孫子,厲聲呵斥。
那位奶奶的眉毛竄得老高,眼珠子和著怒火,隨時都要噴涌而出,整張臉都變了形,可怕極了。
慶幸那小男孩正揉著眼睛自顧自地哇哇大哭,不曾看見這嚇人模樣。
誰知,那位奶奶惱羞成怒,抬手給孩子屁股上來了兩巴掌,轉過身揚長而去。
只留下一句更可怕的話:「你自己在這兒哭吧,啊!我走了。」
小男孩怔了怔,忽然像只受了驚的小羊糕,伸長脖子左沖右撞,嚎啕大哭著跑遠了。
2
打針的隊伍里,有個10歲左右的男孩,他面無表情、一聲不吭,默默地站在爸媽中間,不時隨著人流向前挪步。
輪到他的瞬間,孩子忽然變得像只待宰的小動物,絕望地抵抗著悲慘的命運。
他身體緊繃,雙腿打開微微彎曲,弓起背向後撤退,揮舞著雙臂拚命掙扎,嘴裡發出野獸般的嘶吼聲、嚎哭聲。
他的爸媽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幕,兩個人臉色鐵青、一聲不響,只是死死壓住他的胳膊,把他拖到護士面前。
3
小女孩坐在爸爸懷裡,旁邊護士阿姨正淡定熟練地往針筒里抽入藥水。
爸爸反覆對女兒說:「一會兒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在胳膊上扎一下,」爸爸說著在女兒胳膊上碰了碰,「會有點疼,你覺得疼就大聲哭吧。」
小女孩一歲左右,懵懂的臉上掛著憂傷的表情。護士阿姨把針頭扎進胳膊里,藥水推進一大截,針頭即將拔出,孩子忽地爆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
「好了。」護士阿姨在針眼處壓上棉簽。爸爸抱起女兒,說:「疼了吧,好疼好疼呀。」
不到一分鐘,小女孩便止住了哭聲。
類似的故事,不時在接種大廳里上演。孩子們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哭聲,常讓大人們狼狽頭痛:「打針是疼,可也不至於從進門哭到出門吧!」
我想,孩子們哭,不僅因為疼,更因為怕。
疼是身體感受,明明白白地呆在那裡,
不因我們的眼淚或笑顏而有一絲改變。
怕是情緒體驗,迷迷糊糊地繞在心裡。
像走進了雲霧繚繞的茂密森林,
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其中,越陷越深。
孩子大概最想向我們大聲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哦,孩子們不會唱,這是屬於我這個老媽子的歌。
總之,撥開情緒的雲霧至關重要!
怎麼做呢?
參考第三個故事中的爸爸。
1
事前給孩子說說即將發生的事,人們往往對越清楚明白的事越勇敢。
如果只是說說孩子便哭鬧起來,那就接納孩子的情緒,「打針有點疼,你有點害怕吧。」
2
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哭!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據我觀察,相比女孩,因打針而哭的男孩數量更多,爆發力更強,時間更持久!因為人們過早過猛地期望男孩勇敢,而不肯給他機會體驗自己真實的情緒。
當然,孩子哭的時候,咱也別傻看著,可以說兩句:
挺疼的吧。
打針挺疼,我小時候也挺怕打針。
另外,想對帶孩子打針的你說一聲:
「孩子哭了,但,他不是你也不是孬種。」
「或譏嘲或同情或安慰你的那些根本一無所知的人,讓他隨風去吧!」
鐺鐺鐺,以下這些情況,會加深孩子的恐懼:
1
說謊。
「打針一點都不疼。」
(消停一時頭痛多年。)
2
講道理。
「媽媽也沒辦法呀,上幼兒園必須打預防針。」
(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打不好這一針。)
孩子因打針而哭,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只是他日常生活的縮影。
也許是我們小時侯生活的縮影,嘗盡人間冷暖卻決心將愛散播,我們就是這樣的人啊,唉。
那麼,不論孩子因為什麼而哭,都不隨便阻止,停不來幫他梳理梳理眼淚背後的情緒吧。
陪伴孩子長大,
你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規律。
這裡,
用最直白、最通俗、最實用的方式,
讓你熟悉規律,胸有成竹,輕鬆育兒。
作者卷卷媽媽
曾是童書編輯,現為全職媽媽


TAG:圖話兒童情商 |
※除了讓孩子「不許哭!」,你還可以做些什麼?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狗媽媽:你是誰?不許吃我孩子的飯
※你家狗狗趁你不注意都吃過什麼奇葩東西?只許看不許笑!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久?看完,不許哭!
※穎兒,我不許你這樣說自己!
※搞笑段子:爸爸快走吧!不許看了,那都是我同學
※不許吵他睡覺!你再伸手我咬你啊,這麼護主的哈士奇還是頭一次見
※「我不吃肉,你們誰都不許吃!」
※不就是瑜伽嗎,我們也會!不許笑
※這是寶寶我的!誰都不許搶肘!
※搞笑段子:老闆你說的是不是真的?不許後悔啊
※灶王爺,吃了粘牙糖,不許說我壞話
※「不許哭,憋回去」,家長常說的這句話,才是「毀掉」孩子的關鍵
※我不許你們還沒吃過它!
※烏鴉想偷襲小鴨子,鴨媽媽上去就啄:誰也不許碰我的孩子!
※搞笑段子:好看嗎?認真回答我,不許敷衍我!
※媽媽不許家裡養狗,還塞給小孩一頭羊駝唬弄,不過效果挺好的
※皇帝:我屬狗不許吃狗肉!大臣:你爹屬鼠,也沒不讓我們養貓啊?
※當孩子哭泣時,千萬別對孩子說「不許哭」,媽媽這樣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