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14屆文獻展對雅典的藝術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答案因人而異

第14屆文獻展對雅典的藝術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答案因人而異

觀眾參與第14屆文獻展預覽當中迦納藝術家Ibrahim Mahama在Syntagma廣場的「Check Point – Prosfygika」表演,2017年4月14日,雅典。圖片:MilosBicanski / Getty Images

這個周末,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希臘展區部分「以雅典為鑒」的展覽在100天的展期之後將要迎來尾聲。Adam Szymczyk在2014年宣布要將展覽帶進這個債台高築的國家的做法的時候,就引發了兩極化的觀點,有人說這是出色的舉動,有人則說這違背道德,爭議纏身的希臘前財政部長Yanis Varoufakis就曾說這是「災難性的旅遊開發」

毫無疑問的是,文獻展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龐大的的觀眾數量。很多報道已經對這創紀錄的訪客人數進行了統計,官方尚未作出確認,只有到9月中旬整個卡塞爾文獻展結束的時候才會公布數字。(他們目前也沒有確切的數字統計來說明到底有多少希臘人觀看了雅典的展覽。)

雅典的第14屆文獻展也恰好啟用了蟄伏已久的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EMST(前途依然是個未知數);它幫助雅典音樂學院的一個罕見的音樂模擬合成器進行了修復;並且在雅典、卡塞爾、以及法國Besan?on的學術機構之間建立起了合作,將成為延續性的項目展開。

文獻展還將全世界的眼光一下子聚集到了雅典,但是結果卻不是一下子可以評估出來的。7月16日文獻展結束之後當地的藝術圈將會如何?希臘首都的這個展覽是否除了「曇花一現」的風光之外一無所獲?但至少,如潮的人流會幫助建立起各種新的聯繫,除此之外也會有更多的衍生效應,很多藝術圈的人目前就在談論搬到雅典去的想法。

「效應還有待觀察,」致力於希臘前衛當代視覺藝術的非盈利機構Radio Athènes創辦人Helena Papadopoulos說。Papadopoulos與搭檔Thomas Boutoux一起策划了音頻文獻資料庫「All:Collected Voices」,這個文獻庫是雅典歌德學院與Radio Athènes聯合錄製的大家對展覽的反饋,以及2017年春、夏兩季的原創聲音作品。(不同於第14屆文獻展的官方廣播節目「Every Time A Ear di Soun」)。

Daniel Knorr,《Βιβλ?ο Καλλιτ?χνη》(2017),物質化,第14屆文獻展Athens Conservatoire (Odeion)展出現場,圖片: Daniel Knorr / VG Bild-Kunst, Bonn 2017,攝影:Mathias V?lzke

「你得到的答案會因人而異,」她對artnet新聞說:「觀眾的人潮對城市產生一定的影響,學者、策展人、藝術家這些藝術界專業人士的出現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我們曾經有過一個活躍的當地藝術氛圍,但是這種聲音只是在一定的圈子裡才得以發揮作用。」

「有些人看見的則是文獻展之外的東西,」她說:「比如,藝術院校和學者們對我們的項目以及運作方式、所面臨的問題等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種規模的藝術活動出現在雅典,自然伴隨著褒貶不一的聲音,」她說:「這引發的不僅僅是關於展覽內容的討論,還有很多其他的話題:德國與希臘、脆弱的機構與強大的機構、這樣的事件是如何消對本地進行消費的,以及國際上對此的看法。我們還有很多討論要進行。這對藝術圈來說是一種解放,肯定會有持續性的迴響。」

對Papadopoulos來說,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明確的:「我想未來會有更多的交流,但是這也需要雅典的機構來擔負責任,進行開發。」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認為這種興趣需要按照文獻展上展出的那些內容的方向發展。「因為第14屆文獻展的出現,國際流動所引發的效應為當地的藝術家和項目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雅典的藝術家、理論家Kostis Stafylakis說。但是,他對那種簡單粗暴的策展方式卻發出了尖刻的批評:「當地的藝術並不是那種統一的面貌,也不是某種對社會及美學的僵硬表達。即便是當地的激進批評表達也是沿著多元化的路徑發展的。」

按照他的說法,影響力的問題需要更具體的語境。「真正的問題是:文獻展想要與哪些項目、藝術家、思想者、以及組合架構進行互動?那些看起來與社會及類歷史敘事有著共謀的內容,在文獻展的東方主義眼光之下,似乎像是要想建立起一個更加廣闊的、有著普世人文關懷的觀眾群體。」

Stafylakis說:「文獻展沒有對近期歷史及其組成構架有著深度的理解,而只是簡單的將希臘的民主主義自我迫害的行為泛泛而談地描繪成狡猾的『原住民抵抗』。希臘社會當中更重要、更持久、當下盛行的民粹主義、傳統主義、反猶太主義卻未被提及。「

他還提到,一些當地「重現新愛國主義懷舊情緒」的藝術作品被納入了展覽,而那些過度批判希臘的新愛國主義和「希臘式」意識形態的作品卻被「巧妙的忽視了」。

Andreas Angelidakis,《未授權(Athinaiki Techniki)》(2017),展覽現場,Polytechniou 8,雅典,第14屆文獻展。圖片:Angelos Giotopoulos

藝術家、建築師Andreas Angelidakis參與了雅典和卡塞爾兩地的展覽並展出自己的作品,他說現在評價展覽對雅典藝術環境產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專業的藝術觀眾源源不斷的到來,他們往往會觀看在城市裡發生的一切:從文獻展的活動,到藝術家運營的空間,到當地的機構。也許是因為EMST的收藏在Fridericianum進行了展出,卡塞爾部分對於希臘藝術家的呈現來說顯得更加重要。」

Angelidakis在其他的地方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因為文獻展和它帶來的關注度,這座城市產生了很多能量。它並未開啟什麼新的空間,而是選擇了與現有的機構進行合作。我個人對當地的一部分人,以及他們對於文獻展愚蠢的民粹主義的歇斯底里感到失望。我覺得他們的力氣應該用在更有建設性的地方。」

來自The Breeder畫廊的Stathis Panagoulis和George Vamvakidis是參展希臘藝術家的代理人,他們期待展覽對當地的氛圍會有「巨大的影響」,說展覽「在一個非常情緒化、戲劇化的時間節點引發了一次思辯,在重審古代希臘藝術極其對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同事,也將Pikionis這樣的早期現代主義希臘藝術家和當代藝術家納入其中。」

畫廊主Eleni Koroneou表示贊同,此次大展確實將國際的藝術觀眾帶到了這個城市。「但是因為展覽遍布整個城市,對於參觀者來說有著很高的要求,那些沒什麼時間來體驗城市的人,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去文獻展場地之外了解雅典的藝術氛圍,」她說:「我大部分時間是在機場和那些組織機構的成員見面的,而不是在我的畫廊。」

Rebecca Belmore,《Biinjiya』iing Onji (來自內部)》(2017)。Filopappou Hill,雅典,第14屆文獻展。圖片:Fanis Vlastaras

Koroneou則不同意這種針對雅典人的批評:「當地的藝術圈竭盡所能的來利用這一臨時的事件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各種活動是使用從下而上的視角展開的,比如藝術家運營的機構和各種非盈利空間。」

「對於希臘藝術家的興趣是存在的,但是我並不確定這是暫時的還是持久的效應。現在說這個還為時過早,我們要拭目以待。不管怎樣,雅典已經在世界藝術地圖上引發了將近一年時間的關注,我注意到很多藝術的創作者搬到這裡,因為這裡的生活成本很低,」她說。

藝術評論家、文化導刊Athinorama的資深編輯Despina Zefkili則有另外一種觀點:「當地藝術圈一直在艱難困苦的環境當中尋找生存之道。雅典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城市,在這裡你不需要花很多錢就可以創作藝術。當文獻展在2年半之前到來的時候,這裡沒有任何的文化機構的基礎設施,也沒有任何針對當代藝術的文化政策。」她對artnet新聞說。

但是她對Adam Szymczyk的策略發表意見的時候,沒有任何保留:「文獻展需要挑戰自我,其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將展覽延伸到雅典。但是這依然是一個有著傳承的大事件。我認為展覽過於簡單,並且浪漫化了,有點是惺惺作態的在悲嘆普羅米修斯的反抗性潛台詞、古代的歷史、以及當下希臘對於嚴厲政策以及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抗議。」

和一些當地的聲音一樣,她還指出,文獻展與2017年雅典雙年展時間重合,卻未與之形成互動。「文獻展主要和公共機構合作,拋開類似雅典雙年展那些實際的、非官方、卻對當地藝術圈更有意義的藝術力量不顧。」

「不管怎樣,這有著積極的間接影響,」Zefkili說:「這麼多外國人以及隨之而來的關注,藝術家和畫廊可以建立新的聯繫,也許會在未來產生有趣的合作。當地也對當代藝術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理解。」

但是缺乏基礎構建卻會導致在文獻展結束之後很難延續它所產生的勢頭。「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當地建立強有力的機構,那麼這就會像2004年的奧運會一樣前功盡棄。對我來說,到目前為止,文獻展在雅典最重要的效應在於它引發了當地關於文化政策所扮演的角色的大討論,」她總結道。

Michael Landy,「突發新聞——雅典」,Presented by NEON,Diplarios School,雅典。圖片:Hili Perlson

NEON 基金會執行總監Elina Kountouri同樣認為現在掌握命運的是雅典法院。「現在說長期效應以及延續性還為時過早。但是有了勢頭,我們就需要來考慮如何延續這種合作。」

「當地的圈子需要兩個東西,」她對artnet新聞說:「第一,政府方面要積極的認可對視覺藝術的投入對於社會的重要性——最終這會導致政府使用戰略政策和私人領域一起對於視覺藝術領域的持續性支持。第二,藝術家以及藝術界的職業人士積極的與國際領域互動的機會。這超出了文獻展的範圍,然而卻取決於我們,如何開放這座城市,如何全面激發它的潛力。」

在第14屆文獻展雅典的開幕式上,市長Giorgos Kaminis對德新社說,想要為這座城市的文化事業興盛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到目前、或者要持續到歐盟為系列免除債務的那一天,當地的當代藝術圈的個人與機構目前高昂的情緒所面對的僅僅只有國外那些資金良好的機構所留下的光環。他們會如何應對,是否可以保持住這種吸引力?唯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

文:Quynh Tran

譯:Joe Zhu

編:Tianchu Xu

#除了文中提到的外,你認為卡塞爾文獻展對希臘帶來的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請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net 的精彩文章:

電子朋克、人工智慧、哈林街頭:一份紐約客的本周消夏藝術清單
為做親子鑒定,達利的遺體將重見天日
誰說美術館與觀眾互動難?看看新招如何引發網路癱瘓
一個超級烏龍博物館,竟然96%的藏品都是假貨……
你見過拿鐵奶油上的梵高《星空》嗎?

TAG:artnet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對戲曲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道教對「小說」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大千的畫對當今藝術領域究竟產生了什麼影響?
代言人會對品牌產生怎樣的影響?
道教「重人、貴生」思想對武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若印度分裂了,會對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林維喜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對中國歷史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西儒耳目資》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論」對中國後世的繪畫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文化是怎樣產生的?
漢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道教的興衰,對瓷器吉祥圖案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道」文化對中華民俗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禮拜六》是一本怎樣的雜誌?對張恨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江小白文案更多的是生活,文案哲理和你的生活經歷產生共鳴了嗎?
玄奘與慧能:同樣是佛學高僧,為什麼對後世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
見字如面|漢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藝術是怎麼產生的?
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水瓶座會因為什麼對一個人產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