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史品評:曾勵精圖治的萬曆皇帝,卻因為一場立儲風波徹底改變了他!

明史品評:曾勵精圖治的萬曆皇帝,卻因為一場立儲風波徹底改變了他!

萬曆皇帝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十歲那年,萬曆從父親穆宗手中接下了大明朝的皇位,這時的大明朝已經被穆宗改去了嘉靖皇帝在位時留下的弊政,整個明朝又開始走向正軌,而萬曆皇帝從小就表現的很是聰明,這讓他的父親穆宗堅信,他留給兒子的江山一定會越來越好,而繼位後的萬曆皇帝也的確表現的很是用心,即使因為年紀尚小還未能親政,但是年幼的萬曆皇帝在學習上,卻顯得很是聰慧。

並且當時在首輔張居正的輔助下,明朝一度顯現出「萬曆中興」的跡象,而萬曆皇帝也勵精圖治,希望以一己之力讓大明江山變得更好,但是等到萬曆到了成年親政的時候,卻因為一場立儲風波改變了他以往的價值觀,並且因此與朝臣抗衡了很長時間,也是後來萬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改變萬曆的起因是因為他最喜愛的鄭貴妃。

當時萬曆成年後,後宮嬪妃也因此多了,但是萬曆最喜歡的只有一位姓鄭的嬪妃,這位鄭氏與普通嬪妃不同,因為她不把萬曆當做皇帝,而是當做普通的夫君對待,並且鄭氏好讀書,能和萬曆說的上話,這讓萬曆皇帝很是喜歡,不久後鄭氏就為萬曆誕下了一位皇子叫朱常洵,但這位皇子卻不是萬曆的嫡長子,在朱常洵上面還有一位萬曆的長子叫朱常洛,但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宮女出身,很不得萬曆的喜歡,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等到皇長子朱常洛到了該讀書的年紀後,幾位大學士就聯名上奏請萬曆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樣一來朱常洛就能名正言順的讀書了,明朝對於立儲的事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有規矩,就是立長不立幼,而萬曆卻不想立朱常洛為太子,因為萬曆想立鄭氏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滿朝文武百官卻不支持萬曆的這個想法,並且眾大臣紛紛進言讓萬曆早立太子,這件事讓萬曆很是煩惱。

為了拖延立儲的時間,並且也為了不再讓大臣們來煩自己,萬曆和大臣們約定到萬曆二十一年一定會立儲,並且約定中提出在這期間誰也不能再提立儲的事,否則他就要把立儲的時間再往後拖,大臣們見狀只好答應了,就這樣萬曆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約定就此達成,萬曆也在這段時間徹底沒了被催促立儲的煩惱了,但是在萬曆二十一年前的一件事,卻打斷了萬曆和朝臣們之間的約定。

因為眼看就要到萬曆二十一年,有個大臣是負責立儲事宜的,便給萬曆上奏了一本關於立儲大典的開銷預算,就是因為這本奏章,讓萬曆尋到了大臣破壞約定的把柄,所以萬曆藉此宣布立儲之事再往後拖延,大臣們眼看萬曆是故意要拖延,所以都不願意了,又集體向萬曆上奏希望能在約定之日立儲,明朝當時的內閣制度,其實大臣們有著很大的權利,若是大臣們集體反對的事,皇上想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出決斷是很難的

所以萬曆眼見自己雖然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卻事事受制於廷臣,不僅心灰意冷,也改變他以往要勵精圖治的決心,在萬曆眼裡他這個皇帝只是在大臣們對一些事不能做出決斷的時候,由他最終來決定事情的執行與否,但是這中間是不能摻雜任何皇帝的個人喜好,這讓萬曆對皇位感覺到索然無味,也造成了後來萬曆逐漸對朝政之事消極的狀態,也是後來萬曆皇帝怠政的原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初期最離奇的死亡事件,他的死改變了朱元璋的政治布局
土爾其攻陷君士坦丁堡, 間接促成歐洲大航海和明朝三寶太監下西洋!
村莊記憶——神雞報警雞毛山
明朝最後的救火部隊 本是挽救明朝的希望 卻被崇禎親手摧毀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明史》里一句荒唐錯誤,抹黑了明朝一件屢建戰功的「神器」
一個矛盾的時代,明史為何如此充滿魅力?揭秘明朝複雜的歷史定位
都說明朝皇帝很奇葩,主席如何評價明史?除兩位皇帝其他都是庸才
《明史》一般是貶低明朝皇帝的,但為何對明孝宗評價很高?
火星地表出現神秘「城牆」,人類文明史有可能因此被改寫
明史中他沒有立傳,曾大敗倭寇揚我國威,難得的文武奇才
一戰,真正掀開人類文明史的一場戰爭
明史上最神秘的皇后,一場大火化英魂
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當皇帝僅一月,卻被明史稱為明君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殺人惡魔?看看《明史》這些記述一定會明白的
淺談清朝文字獄,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發的?
一村落為明史唯一承認貴妃守墓,乾隆欲挖開卻無法動手
陵墓被毀,屍骨無存,她是明史唯一一位不被認可的皇后!
滿清修撰《明史》,一座墓地的發現,證明滿清刻意抹黑鄭成功
琉球群島的海底遺迹,人類文明史之前的高度文明,我們錯過了什麼
文明史上的戊戌變法:重新認識推動這場變革的那些思想家
黑色如何成為黑色?「黑」故事:徹底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顏色
被列入為《明史》六大奸臣之一的嚴嵩,究竟是如何把持朝政的?
《明史》漏洞百出可信度不高?網友質疑清朝皇帝篡改明史
明史上唯一承認的貴妃,一村人為其守墓,乾隆欲挖開卻被八字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