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最古的文章——漢式和文誕生

日本最古的文章——漢式和文誕生

日本最古的文章是哪篇?說法不一。但法隆寺金堂藥師佛的「光背銘」,呼聲為最高。「光背銘」看上去都是漢語,但再仔細閱讀,卻是日語。看其中的一段:

池邊大宮治天下天皇,大御身勞賜時,歲次丙午年,召於大王天皇與太子而誓願賜,我大御病太平欲坐故,將造寺藥師像作侍奉詔。然,當時崩賜,造不堪者,小治田大宮治天下大王天皇及東宮聖王,大命受賜而,歲次於卯年侍奉。

大意為:用明天皇為自己的健康祈禱而起誓建造伽藍。但用明天皇不久去世,繼承遺志的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在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完成了佛像和寺院的建造。

看上去都是漢語。但我們能懂其意嗎?很困難。其難度在於不是漢語所能理解的地方很多。如「寺藥師像作」、「造不堪」和「大命受」等。如果是漢語語序的話,應該是「作寺藥師像」、「不堪造」和「受大命」等。再如「大御身」和「大御病」等接頭詞的敬語表現,「勞賜」、「誓願賜」、「崩賜」、「受賜」和「侍奉」等的輔助動詞的敬語表現,「坐」這個動詞的敬語表現,都是日語才有的文風。

這樣看來,「光背銘」這段文字至少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用日語語序寫成;二是用了敬語的表現手法。這就誕生了一個新名詞:「漢式和文」或叫「變體漢文」。

那麼,這段法隆寺的「光背銘」,是在什麼時候寫成的呢?

從「光背銘」出現的「天皇」兩字來看,應該是在持統朝(687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在這之前,日本國土上的統治者都叫「大王」。出現「天皇」的字樣,至少是在7世紀後半葉。這樣看來,日本人用日語開始寫文章是大化改新(646年)以後的事情。

實際上在這之前,聖德太子已經在用漢語書寫「十七條憲法」。《日本書紀》的推古十二年(604年)的條文里記載:夏四月,皇太子親自開始書寫十七條。

其中的第一條:

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黨,亦少達者。是以或不順君父,咋違於鄰里。然上和下睦,皆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

當然從文脈上看是相通的,但還是生硬。古漢語的語感節奏還是不太自然。日本學者森博達認為還存在文法的誤用。但中國文化的大家吉川幸次郎則說,從文體和文法來看都是十分漂亮的。

到了平安時代,漢式和文體的運用更為頻繁了。如醍醐天皇的《延喜御記》,村上天皇的《天磨御記》等。那時,男性貴族也都基本上用漢式和文體裁寫日記,如有名的藤原道長《御堂關白記》就是典型。陽明文庫至今還保存著道長在1010年寫的自筆:

右京權大夫親兼王於法興院為賊被擒,相守間,被殺害,從院持出置大路由云云,遣隨身,近邊寺令卧僧房,入夜率云云。

只要有點漢文基礎的人,基本能看懂這段話。是說右京權大夫親兼王在法興院遭到盜賊的襲擊,在應戰的過程中被殺害的事情。

除了道長之外,藤原忠平的《貞信公記》、藤原實資的《小石記》、藤原資房的《春記》、藤原宗忠的《中右記》等,都是用漢式和文來書寫的。當時能用漢語寫文章,就像現在能用英語寫作一樣,屬於有知識的精英階層。平安時代的日本,漢語就是最高級的文字。當時的歷史書如《日本後記》、《續日本後記》、《文德實錄》、《三代實錄》等國史,也都是用漢文寫的。就連《三代格式》等的法令,《和名抄》、《醫心方》等學術著作,也都是用漢文寫的。此外,平安末期編撰的《類聚名義抄》,則是日本古代最大最全的漢和辭典,撰者不明。亮點在於這裡面記載了日本漢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音讀,一個是訓讀。如「月」這個漢字,音讀的話是「げつ(GETU)」,訓讀的話是「つき(TUKI)」。漢字的訓讀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還不清楚,一般推論是在7世紀到8世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禪與日本文化
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使用的是漢字而非漢語
中國文化影響日本文化的明證
揭秘日本的妖怪文化
日本的傳統文化-歌舞伎
日本的「可愛」文化
漢唐征服朝鮮半島,卻促進了日本的飛躍|文史宴
日本網民吐槽:羅馬字文化圈和漢字文化圈為什麼產生了差距?
日刊文章:日本難在斯里蘭卡與中國競爭
東漢光武帝賞賜日本的金印成了贗品?
百年前的日本文化:藝伎與雅樂樂器
【文化】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寶玥齋:日本藏《唐寫本王勃集、慶雲四年本王勃詩序》淺談
厲害了!剛剛修復完畢的《蜀葵游貓圖·萱草游狗圖》亮相日本大和文華館
林梅村:秘藏日本的中國古地圖
日本好物│日本清酒的故事(品牌篇)
文史宴:中國人與朝鮮人怎樣塑造了日本早期的歷史
東密結合了、融化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日本崇尚漢文化卻抵觸清朝,反清失敗後此人來到日本,傳播漢文化
日本文學作品翻譯——《蠅》吉行淳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