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避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何避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文 | 簡簡周

漫畫 | 超人爸爸 西米

前幾天和朋友在咖啡館小聚,聊著聊著,耳邊突然傳來蕭亞軒的那首《最熟悉的陌生人》。

朋友霎時陰雲滿面,嘆息道,如今,我和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倒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她女兒今年上初一,以前母女倆就經常吵架,現在,女兒乾脆奉行「不理睬、不交談」策略,每天回到家就把房門一鎖,她根本無從知道,女兒獨自躲在屋裡都做些什麼。

如今,兩人吵架的次數倒是少了,可她看著女兒,卻覺得越來越陌生。

朋友又委屈又困惑,完全搞不明白,當年那個整天跟在她屁股後面嘰嘰喳喳的小姑娘,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朋友說,如果可以,她願意拿現在看似成功的一切,去換回與女兒曾有的親密無間。

朋友的傾訴,讓我想起不久前曾聽一位小學老師說起,他們之前在學校的幾百名學生中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竟然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從不主動跟父母說話。

恐怕這些孩子的父母,眼裡所看到的孩子,和真正的那個孩子,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

這位老師還發現,那些與父母「無話不說」的孩子,成績都還不錯,而越是除了要零花錢幾乎和父母無話可說的孩子,越容易成績不佳,存在行為偏差的比例也更高。

顯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親子關係的質量非常重要。

近年來,低齡孩子自殺的悲劇還在不斷上演。可這些痛徹心扉的父母們,直到孩子如此輕易就放棄生命的那一刻,都還是懵的。

他們完全不明白,一直以來,孩子到底都在想些什麼,更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表面上看,大部分悲劇的誘因,要麼是手機被父母沒收,要麼是成績不佳被父母責罵,等等,但這些原因真的只是表面原因而已,親子之間長久以來的「零溝通」才是問題所在。

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信任且依戀父母的。最開始提到的那位朋友,她女兒小時候也曾經是她的小跟班,只盼著媽媽能多陪自己一會兒。

那些從不主動跟父母說話的小學生,也不是從出生就不願意跟父母說話的。

可是後來為什麼孩子會開始拒絕與父母交流了呢?

不少父母總會不自覺地想要控制孩子,但其實控制本身就是親子關係的一劑毒藥。

當控制的意願佔了主導,父母關注的焦點就不再是孩子怎麼想,需要什麼,而是他應該怎麼樣。

曾經有一個上初中的孩子給我們寫信,說自己的父母總是為他決定一切,根本不管他怎麼想,只把他們自己認為是對的東西強加給他。

他說他也知道父母是為了他好,可是他就是覺得很痛苦,他也曾經嘗試過與父母溝通,但父母根本就不聽他的,以至於他現在完全不想跟父母說話。

因為他知道,說了也是對牛彈琴,不如不說,還少些氣悶。

長期忽視也是讓孩子對父母緊閉心門的原因之一。父母從來不認為孩子能有什麼「大事」,所以,往往也不會把孩子的問題真正當回事。

當孩子迫不及待希望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期待父母能給予自己指導和幫助時,父母因為忙,或是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一樁」而態度敷衍,也會打擊到孩子主動溝通的積極性,甚至喪失孩子的信任。

孩子難過時,你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孩子高興時,你又說,這點小事就驕傲成這樣;孩子遇到困難了,你還是說,小事一樁,自己想辦法解決……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是否還有繼續跟對方交流的心情?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你是否還有信心對方真的能給你幫助而不是再補一刀呢?

其實,誰會不願意與能夠認真傾聽自己,並總能給出有效意見和幫助的父母,一起討論自己所遇到的難題呢?

通常,當一個孩子開始對最親近的父母緊閉心門時,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就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無意中,已經丟掉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如何做一個孩子值得信任也始終信任的父母?

這不是簡單把「有事情要告訴爸媽」掛在嘴邊就可以的。信任很珍貴,但也很脆弱。

首先,父母需要懂得邊界。可這也是中國家庭普遍缺乏的。

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就沒有很明晰的界限意識,缺乏邊界感,因此,在下一代身上,也很容易代入過度,生出控制欲。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的自我意識也會不斷發展,如果父母缺乏邊界感,很容易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激烈的衝突。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也大多源於這樣控制與反控制的對抗。

其次,要做孩子信得過的人。

幾個月前,26歲台灣女作家林奕含因13歲被補習老師誘姦而長期抑鬱,最終自殺。

特別讓我唏噓心疼的一個細節是,她曾隱晦地向母親發出過求救信號,可她媽媽不僅沒聽出她話里的試探,還一臉不屑地說,這女生怎麼小小年紀就這麼「騷」。

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她對媽媽的信任堵了回去,也讓她失去了被救贖的機會。

如果媽媽能成為她信得過的人,她能夠相信媽媽可以幫助她,而不是在她的傷口上不停地撒鹽,也許,事情不會發展到如此悲劇的結局。

關心和尊重是得到孩子信任的基礎。

這裡說的關心,不僅僅是吃喝拉撒睡的物質關心,更是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關心。

只有真正的關心,才有可能洞悉孩子正處在麻煩和困難中,及早引導孩子,並給予他支持和幫助。

這樣的關心也能進一步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心,相信任何時候,父母都是自己堅實的後盾。

也只有足夠的尊重,才能夠做到平等地與孩子對話,不去輕易評判他,隨便給他貼標籤。

即便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偏差需要引導,也不隨意打罵侮辱,而是先想辦法了解孩子的內心。

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偏差行為,實際上已經代表了對父母無聲的「抗議」,不去找到癥結所在而只是粗暴、草率地應對,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趁現在還來得及,不要讓你的忽視和控制,把孩子變成了那個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 作者 」

簡簡周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父母 的精彩文章:

《我的前半生》,請給全職媽媽道歉
《我的前半生》刷屏了,可全職媽媽們卻不買賬

TAG:壹父母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此婚姻還能繼續嗎?
不要讓父母,成為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少母親成為了孩子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成為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
「 最後,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假裝陌生人」背景圖:後來,你成為了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終於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後,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孫允珠:與他就這樣擦身而過,他變成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終將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父母和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後我們都成為了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愛情占卜:愛恨糾葛,你們還是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還是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從未後悔遇見你
熟悉的陌生人,你還好嗎?
後來的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後來的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陌生到熟悉,最後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終於,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