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好三伏,避病一整年!發給最關心的人~

養好三伏,避病一整年!發給最關心的人~

點上面「

穴位治百病

」關注


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魔鬼時間今天正式拉開序幕。更可怕的是,今天的三伏天還是加長版,7月12日入伏,8月20日出伏,整整40天,比往年多了10天。






頭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閏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暑濕之毒最凶,但也是養生避病的好時機,為您整理了養生十大關鍵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如果不注意,則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第一個,沒補上這一克,極有可能猝死。



出汗不忘補鉀


三伏基本是和高溫、汗流浹背劃等號的,熱浪滾滾,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都不淡定了,在播報天氣新聞時說:「熱不僅僅是今天的事兒,明天後天大後天都是熱情似火的艷陽天,原本想空調WiFi西瓜,卻熱得差不多能出鍋撒把蔥花。」這話還真的不誇張,以新疆吐魯番為例,最高氣溫達48℃,地表氣溫達到88℃,成了名副其實「火焰山」。




北京衛視節目上講了這麼一件事,北京的張阿姨在跳廣場舞時汗流浹背,最後因為心臟衰竭導致死亡。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過量流汗,造成缺鉀。而決定生命的是在人體血清中的一克鉀,

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穀類是鉀來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鉀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雜糧,比如小米、蕎麥含鉀量都很高。

運動後,可以喝一碗米湯,補鉀效果超好。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三伏飲食葯注意,多吃各類豆類、豆腐皮、蓮子、花生米、蘑菇等含鉀量高的食物,其中南瓜和土豆是高鉀低鈉食物的首選。



喝水不忘常溫慢飲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如果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當然熱性體質可以適量吃冷飲,寒性體質還是不碰為好。






喝一杯熱茶其實是解暑的法寶。因為伏天人體流失的不僅是水分,很多電解質也會流失掉,綠茶不僅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可以對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進行迅速補充,進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至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吃瓜不忘吃參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絲瓜等瓜類是常見的當季果蔬,能清熱解暑、養陰利濕。



除了吃瓜,還可以適當吃參,夏天最好的補氣葯是西洋參,這是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乾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如果一動就渾身是汗,可以泡黃芪大棗茶喝,既補氣又補血。




做菜不忘放幾片姜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看重的是姜的溫陽作用,這與冬病夏治原理有點類似,即在人體陽氣盛的時候,藉助於姜把陽氣進一步激發出來,還能保護身體別被寒涼食物傷害太過。



具體用法:早晨起床後,可把姜切薄片,用生抽、醋等調料根據個人口味略泡一會,做成小鹹菜,配早餐吃。把姜切成末,配紅糖,沖成紅糖姜水喝也不錯,尤其是如果吹空調受涼感冒初期,喝一杯能驅除寒氣,利於康復。




炒菜的時候,別忘了切幾片姜放裡面,因為應季蔬果多為寒性,放點姜能平衡寒性。




吹風不忘護頸腰膝


因為夏天貪涼引發腎病腎衰的病例實在太多了!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後,對著風扇或空調吹,濕氣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夏天吹風,尤其不要對著肩頸和腰部、膝蓋吹,這些部位都特別容易被寒濕等外邪侵襲,所以常待在空調房的人,應把膝關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如果褲子不過膝,最好蓋點東西。穿衣服,要過肘過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使用電風扇時,以30分鐘到一小時,距離以2米左右為宜。吹空調以26℃~28℃為宜,不要在大汗淋漓時立即進入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有汗時要進入空調房先換掉濕衣、擦乾汗水。



久坐不忘動一動


夏天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大多數人都坐著吹空調、吹風扇,看電視,可能一兩個小時都不挪窩。殊不知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日久則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而且內臟脂肪都是坐出來的。



坐著玩手機,不妨隔40分鐘就起來走動一下,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過外力作用促進皮膚、皮下血管的舒張,可以疏通經絡。拍打完還可以抬起兩腳腳跟踮腳,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



鍛煉不忘把握度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頭語,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園裡隨處可以看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




鍛煉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夏季運動比較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地點選擇在有遮陽的地方。運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夏季要適當出汗,但並非要運動到大汗淋漓才好。最好採用有氧勻速運動,比如快走或者游泳。



相較而言,游泳是比較好的鍛煉方式,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




家中不忘勤打掃


三伏天悶熱、濕度大,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於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於清理,它們長期飄浮在空氣中,並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蟎及黴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髒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




建議三伏天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洗澡切勿冷水浴



三伏天,好多人貪涼喜冷,有洗涼水澡的習慣,其實這樣洗浴並不可取。熱天冷水洗浴、涼水洗頭很容易導致「寒邪」入體,產生肌肉血管收縮、神經緊張、血壓升高、心悸氣短胸悶等癥狀。




如果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冷水浴,更極易誘發腦出血、腦梗塞、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




夏天無論如何炎熱,熱水澡遠比冷水浴降溫效果好,如果是運動過後,一定要等汗歇了再洗澡。雖然洗熱水澡當時感覺可能更熱,但稍微休息一下,就會感覺到涼意和舒適,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防晒切勿過度





很多人夏季過度防晒並不好,尤其是中老年人。因為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是天然「保健葯」。




曬太陽會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比如適當的曬後背可以調暢氣血,晒晒腿腳有助於祛除體內的寒氣。




上午10點到11點曬太陽最好,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下午4~5點紫外線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也是不錯的「曬點」。




不過夏天陽光比較強,人們最好把曬太陽的上午時間提前一些,下午時間推遲一點,但是注意別隔著玻璃曬。


養好三伏,避病一整年!十大養生關鍵點,給關心的人都看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治百病 的精彩文章:

20年「抖動功」,讓我判若兩人
氣血不足,陰陽皆虛怎麼調理
拍打為什麼能治病?
每天晚上把雙腳靠在牆上,你絕對想不到的幾大好處
常咳嗽的一個小方子,一天見效,太有用了!發1次幫人無數!

TAG:穴位治百病 |

您可能感興趣

三伏將至,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只要不做這7件事一冬無病
提醒:三伏將至,不做這5件事,養生又避病!
三伏天不止是養生的好時節,更加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
三伏將至,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千萬別做這7件事!
三伏天來臨,要多吃這3種食物來避病,每天吃一些一年都少生病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這6件事要少做!
三伏天來襲,要多吃這3種食物來避病,身體健康過一夏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別做這些事!
今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千萬別做這9件事!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別做這7件事
入伏時節馬上到來,不僅要養生更要避病,這7件事千萬不能做
明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千萬別做這7件事
今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千萬別做這7件事
今日入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千萬別做這7件事
三伏養生重點在於避病 千萬別做這7件事
它是中國人「國水」,夏季避病第一方!降壓降糖清血毒,效果特好
茶葉喝對勝吃藥,7杯功效各異的「避病治病茶」,春天最該喝
新研究表明:為了躲避病毒,每年這些鳥遷徙至千里外的高緯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