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焚書坑儒及大秦帝國快速敗亡的真實原因

秦始皇焚書坑儒及大秦帝國快速敗亡的真實原因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編者按:本文由微信公號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10篇文章,接下來會陸續推出相關簡讀經典史書文章,歡迎關注。

秦滅六國,塵埃落定,封國和獨立王國長期的混戰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又統一於一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而且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王朝。在它強有力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奇異而龐大的帝國建立起來。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成為中華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麼事時,必須了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後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讚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一、秦始皇的創舉

贏政大帝先從一件小事情上開始,那就是他不再稱為國王,而改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為一個專有名詞,從此它的地位比國王高一等,代表國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

——周王朝有兩種專屬於貴族階級的文字遊戲,第一種是避諱制度,依儒書的規定,地位高貴的人的名字,神聖不可侵犯。地位低微的人必須提心弔膽的不去觸及它,即令同音的字也不允許在文字上出現,有時候更不準說出口,否則便是「犯諱」,凡是「犯諱」的人,輕者要受處罰,重者可能處斬。贏政大帝之所以沒有明令取消這個制度,大概它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造成特別災害的緣故。

第二種就是溢法制度,依儒書的規定,一個尊貴的貴族死後(不夠尊貴的貴族,如官職稍小和普通平民,都沒有資格),他的兒子或部下,即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特徵,給他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如周王朝第一任國王姬發,被稱為「武王」,即武功蓋世之王。如第十二任國王姬宮涅,被稱為「幽王」,即黑暗不明之王。

周王朝認為謚法制度是禮教的一部分,一個人為了顧慮死後的惡劣綽號,會主動地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個構想太天真了,它沒有想到,滿身罪惡的死者,如果權勢仍然存在,便沒有人敢提出恰當的形容詞,而搖尾系統還會把字典上所有的高貴字句,全部堆到他頭上。

秦王朝滅亡,儒家當權後,謚法恢復,遂成為一個小丑表功制度。我們舉一個例子作為說明,十七世紀明王朝那位吸毒的斷頭政治皇帝朱詡鈞,他的綽號是:「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二十世紀那位把清王朝搞垮了的老太婆那拉蘭兒,她的綽號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仁獻崇熙顯皇后」(即慈禧),這種必須喘一口氣才讀得完的頭銜,使人倒盡胃口。

廢除謚法制度只是一件小事,但它顯示一種動向。贏政大帝跟他的政府已完全擺脫儒書里那些同王朝的重要傳統,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自由自主的新的天地。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疆域開始轟轟烈烈的向外擴張。

周王朝只限於黃河中游,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王國各自開疆拓土,幾乎每一個王國都膨脹到有周王朝那麼龐大。贏政大帝完成統一的工作後,疆域已包括了黃河、長江,以及桑乾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這已是夠大的帝國了,然而有一個新興的威脅使他不能安枕,就是北方沙漠上,強大的匈奴民族,悄悄崛起。當秦王國剛剛掃平六國,收兵回營的時候,匈奴那個毛茸茸的陰影,忽然籠罩下來。

匈奴最南的邊界,在被稱為「河南地」的河套北部,距秦王朝的中華帝國的首都咸陽,只400公里,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城下。這使贏政大帝決心把匈奴逐出河套。

這項任務由大將蒙恬勝利的完成,秦兵團而且越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南)。沿著固有的邊界一帶,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抵禦北方蠻族的劫掠,都建有屬於自己的邊防長城,現在,蒙恬為了阻止匈奴的反攻復仇和南下侵略,他發動軍隊和民眾,把它銜接起來。這個在當時長達兩千餘公里而被稱為「萬里」的長城,東端起自遼東半島遼東郡(遼寧遼陽的東南,西端到臨挑城(甘肅氓縣),使本來分為三段的長城:燕王國長城,趙王國長城,秦王國長城,聯而為一。這對匈奴以及後來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蠻族,是一個阻擋力量,他們必須承受重大的死傷損失之後,才能攻破長城,進入中國本土。

在南方,有兩塊廣袤的蠻荒土地,等待開發,那就是「閩中地」和「陸梁地」。閩中地即現在的福建省跟浙江省南部。陸梁地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湖南、江西兩省的南部,陸梁的意義是「陸地上的強梁」,形容土著民族的強悍善戰。我們不知道什麼原因促使贏政大帝決心征服這兩個地方,反正是當北方的河套被併入版圖後,秦兵團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投入這個懊熱難當,到處叢山峻岭和惡霧毒蟲的原始地帶。

秦兵團一面開路一面前進,完成兩項偉大的工程,一是打通了大庾嶺,一是開鑿了靈渠運河。大庾嶺屬於五嶺之一,它有效的把南中國分隔為二,秦兵團用雙手在嶺上辟出一條山道,使長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靈渠運河連接長江的支流湘江跟珠江桂江,穿過野蠻部落和巨山峽谷,使南北交通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船隻可由帝國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直達南方的海口番禺(廣東廣州)。

閩中地散處著越王國瓦解後殘存的部落,所有的酋長們都以國王自居,但他們跟秦兵團一經接觸,即行投降。陸梁地的一些強悍民族的激烈抵抗,在配備現代化武器的秦兵團水陸夾攻下,也被粉碎。

這是一個空前廣袤的帝國,過去從沒有過。比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還大。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只曇花一現,秦王朝建立的中華帝國卻一直矗立不墜。帝國面積大約300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當時中國人已知的全部世界。

贏政大帝還擺脫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另一個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國劃分為41個郡。郡是地方行政單位,直屬中央政府,郡下再劃分為若干縣,縣下再劃分為若干鄉。完全遵照公孫鞅變法時在秦國所定的制度。(編者註:秦郡有36郡說,有41郡說,有46郡說。此文作41郡,但郡非同時設。)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於想像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麼大的巨變,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是敲碎他們的飯碗了。

二、贏政大帝

贏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顯示他強力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他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龐大帝國,充滿陌生的人民。

然而,大黃金時代的光芒正在普照。大黃金時代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是,一種只向前看的心理狀態,人們逐漸地從周王朝那種崇古守舊的傳統中脫穎而出,而以堅決的態度,發揮創造未來的倔強精神。

贏政大帝正是這種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不分晝夜地為他的帝國服務。

在政府組織上,贏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範,使得以後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裡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的不同,周政府不過是一個國王親屬和大部落酋長們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則是真正的中央集權的政治機構。在皇帝之下設立宰相,宰相之下設立九卿——九位部長級官員。我們用下表說明:

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政府跟軍事不結合,可避免皇帝的權力被剝奪。監察權是皇帝的耳目,它主要目的在查看官吏和人民是否效忠或是否盡職。

九卿的官制,是秦政府的又一發明,我們在括弧中所注釋的現代官稱,實際上並不恰當,但不如此便無法加強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和宮廷官員,在秦王朝時還無法劃分。所有官員都為皇帝做私事,也同時為國家做公事。這就跟現代若干獨資經營的小店鋪,與老闆家庭之間,無論財務和管理,往往混合為一的情形一樣。到了後來,為皇帝辦私事的官員另成一個宮廷系統,九卿才成為政府系統。歷代王朝中央政府的組織雖不斷有變化,但九卿的官稱不變,一直保持兩千餘年,直到二十世紀,才隨著帝王制度的消滅而消滅。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問題,假設現在某一個國家,把地球上所有的其他國家都用武力征服,成立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政府,它最迫切的政治措施將是什麼?這正是贏政大帝在紀元前3世紀八十年代所面臨的課題,他為了鞏固他的帝國所從事的努力人概分為兩個項目:

其一,開鑿運河和建築公路。除了靈渠運河外,秦政府又在黃河跟淮河的支流穎水之間,開鑿另一條同樣重要的運河,即鴻溝運河,也即現在的賈魯河,它接連黃河跟淮河,再從淮河轉入長江,航運灌溉,都有高度價值。公路從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作輻射形狀,直達各郡,北到遼東郡(遼寧遼陽),南到長沙都(湖南長沙),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全國。公路寬五十步,每隔十米,即種植一棵松樹或柏樹,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林蔭大道,構成「條條大路通咸陽」的壯觀,不僅有利於武裝部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

其二,統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各封國和各王國經過長期間的政治獨立,猶如西方羅馬帝國崩裂後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國家都發展成為一個文化的和經濟的社會單元,互不相同。齊王國寫出的字與楚王國寫出的字不一樣,韓王國的升斗跟燕王國的升斗不一樣,趙王國的里程也跟魏王國的里程大大的差異。各國車輛,各有寬度,也就是說,車輛只能在本國行駛,一出國境,因為不能合轍的緣故,寸步難行。贏政大帝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採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朝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字體,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後更再進一步的簡化為「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改革,使原來十分笨重的文字,變為靈活,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項躍進。其次贏政大帝規定標準長度(度),標準容量(量)和標準重量(衡)。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帝國的領導人,上至贏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內的高級官員,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潑的想像力。在統一後的十年中,做出幾乎比此後兩千年大多數帝王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的事。

三、焚書坑儒

著名的贏政震撼,也發生在紀元前3世紀的八十年代,他採用暴力手段來對付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

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儒、墨、道、法,發展到紀元前3世紀時,道家本身沒有組織,從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沒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須有一種殉道的極端宗教感情,才可以勝任,這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不久就發生後繼無人的枯竭現象,逐漸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學說,供人研究。

於是,實際上只有儒、法兩家在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君主們的垂青。但當時是法家學派當權的時代,在各國從事生死存亡的鬥爭中,儒家學派自然被排除於權力之門,不過這並不能使儒家學派灰心。

贏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長)之下,設立數目不定的「博士」官員(祭祀部兼管教育)。當時的博士跟現代的博士不同,當時的博士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員,他們有優厚的薪水,地位僅次於祭祀部長,可以經常覲見皇帝,而皇帝也經常召見他們。

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學派的門徒和學者,事實上只不過以法、儒、道三家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攬,因為這時候道家已開始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支派,這個支派跟陰陽家結合,高舉著李耳、莊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軒轅也是他們的祖師爺之一,從事跟道家思想風馬牛不相關的兩件大的行動: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火爐煉出使人吃了可以永遠不死的仙丹;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同樣方法煉出黃金。言之確鑿的不死葯或長生藥跟鍊金術,足以打動任何人的心弦。這個新的支派,在當時被稱為「方土」,即是一種高級巫師。以後產生的道教,淵源於此。

贏政大帝喜歡出巡,他的足跡幾乎遍於中國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當然有一個龐大而威風凜凜的隨從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處,贏政大帝一定要建立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誇耀他征服六國,統一世界的豐功偉業。這正是儒家的拿手,著名的於紀元前219年立在泰山頂上的頌德碑,就是儒家學派的博士跟故魯國的儒家學派的學者(儒生)的傑作,贏政大帝十分高興。

於是儒家學派認為機會已到,遂進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贏政大帝一定會龍心大悅的事,那就是他們建議贏政大帝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地當國王。紀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正式上書給贏政大帝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這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開河,事實上商王朝立國只有662年,周王國連洛陽那種賣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內,不過879年,距千年都遠得很),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長久的,從沒有聽說過。」

——注意最後三句話,它表現出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的制度不相重複,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並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陛下創立大業,所建立的是萬世功勛,儒家學者愚陋,對此新的局面,不能領略。淳于越所說的是兩千年前三代時代原始社會的事,怎麼能夠效法?儒家學者不向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打擊真實。見到新興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擾亂民心。」

贏政大帝採納李斯的意見,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漢。贏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的,他下令焚毀那些使魯國國君被強迫叩頭的儒書(詩書)。超過60天仍不焚毀的人,處以鯨刑(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個人以上談論儒書的,一律處決。凡認為古代才是好的,現代都是錯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斬首。但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博士們研究的儒書,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的著作,不在焚毀之列。

這是儒家學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擊,但仍准許博士們研究,所以影響不大。大的影響發生於稍後的紀元前3世紀九十年代,粗野的項羽攻進咸陽後,縱火燒城,政府所保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喪失。

贏政大帝雖然焚毀儒書,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對儒家學者,仍繼續保留他們的職位,而且繼續鼓勵他們研究。可是,焚書事件的第二年(前212年),又發生方士事件,激起贏政大帝採取流血的鎮壓政策。

當時,有兩位因法術不靈,唯恐怕被砍頭的道家方士侯生、盧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時宣傳說:「贏政這個人,天生兇惡,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雖然有七十餘人,不過吃吃閑飯,受不到重視。他又喜歡殺人,拒絕聽自己的過失。方士們的法術偶爾不能應驗,就被處死。他只知道煉仙丹、求仙藥。沒有人會這麼傻,把長生不死的丹藥送給他。」

贏政大帝聽到後,咆哮起來:「我聘請這麼多知識分子,目的在促進永久的和平。他們中間有人建議說可以煉仙丹求仙藥,像徐福者流,浪費了無數金錢,結果什麼都得不到。而各人之間,你攻擊我,我攻擊你,不停地互相傾害告密。侯生、盧生,我非常尊重他們,想不到卻把罪過全推到我一個人身上,用這種荒唐的話誹謗我。」於是下令把首都咸陽(陝西咸陽)所有的高級知識分子都逮捕起來,調查他們平日有沒有諷刺皇帝的言論。

調查結果,罪狀確鑿的有460人,給他們的處罰是全部坑殺,像長平戰役對付那些趙王國的降車一樣。這460人中,依情勢判斷,應該都是道家的方士,但鑒於崇古也是一種罪狀,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學者。

——以上兩項被稱為「焚書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學派把贏政大帝恨入骨髓。在此後兩千年儒家學派當權的漫長期間,一提起贏政大帝,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樣的堆到他頭上。

當然,贏政大帝也有他不能超越時代的愚昧行動,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說:「當了皇帝想成仙。」其實人人都希望成仙,不過普通人無法把這種追求搞得驚天動地。贏政大帝握有現實世界最高的權力和光榮,但他知道逃不脫死亡,除非得到神仙的幫助。方士們分別向他推薦各種方法,向他報告各種神仙的行跡。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方士,就是前面為贏政大帝所提到的徐福。

徐福告訴贏政大帝說,在東方大海之上,有一座名叫蓬萊的仙山,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能找到那座仙山,就可從神仙手中取得長生不死的仙藥。贏政大帝答應他的請求,命他前往。紀元前219年,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乘坐特別製造的巨舶向東方大海進發,三千童男童女可能是用來作為祭品的,也可能徐福一開始就蓄意一去不返,用他們去開闢新的疆土。

徐福出發後就沒有消息,有人說他在大海中沉沒,全體溺死。有人說他終於找到了蓬萊仙山,即現在的日本,定居下來,現代日本人身上仍流著他們的血統。兩種傳說都有可能,但日本沿海一帶所建立的徐福廟,似乎很支持後一種說法。

贏政大帝雖然尋找不死葯,卻沒有冒冒然吃到肚子里。反而是以後那些服膺儒家學派,咒罵贏政大帝的帝王們,不斷有人因眼下方士的不死葯而一命嗚呼。

四、秦王朝突然瓦解

大秦帝國的國勢正如旭日東升,然而,專制政體最大的缺點之一是,統治階級多半一代不如一代。任何英明的君主都無法保證他的繼承人跟他一樣的有能力有熱誠去治理國家。

贏政大帝死後,遺詔命他的長子贏扶蘇繼位,扶蘇那時不在身邊,正在上郡(陝西榆林南)監督由大將蒙恬率領,防禦北方匈奴的邊防部隊。沙丘、咸陽間航空距離650公里,於是,贏政大帝的幼子贏胡亥跟宰相李斯、宦官趙高發動了一項奪嫡陰謀,把遺詔毀掉,另寫兩份遺詔,一份命扶蘇自殺,一份命胡亥繼任帝位。

秦王朝雖然是一個由悠久歷史的王國演變出來的政權,但建立大帝國的時間卻很短,剛剛進入危險的瓶頸時代,卻不幸的出現了一個花花公子當它的舵手。贏胡亥具有花花公子所具有的一切毛病,而尤其自私任性。他上台後不久,就跟他的親信趙高有過下列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

他問趙高說:「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我既然有今天的地位,有權有錢,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所以我要享盡天下艷福,你以為如何?」

趙高回答說:「這是極明智的見解,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

於是,幾乎是剎那間,帝國巨舟脫離了航線,駛入驚濤駭浪的淺灘,向著獰惡的礁石上撞去,誰都無法拯救。

巨變來的太快,胡亥坐上寶座的第二年(前209年),陽夏縣(河南太康)派遣前往1000公里外北疆重鎮漁陽郡(北京密雲)換防的一小隊後備軍,走到蘄郡(安徽宿州南蘄縣集)所屬的大澤鄉,遇到連綿大雨,道路中斷,計算時間,在限期內已不可能趕到,帝國軍法森嚴,可能受到嚴重處分。於是,隊長陳勝跟副隊長吳廣鋌而走險,率領他們叛變,攻擊地方政府,奪取武器。

一群亡命之徒向龐大的帝國挑戰,等於閉著眼往黑暗裡一跳。可是想不到這一跳竟引起各地連鎖性的民變,變民領袖為了擴大影響力,紛紛使用那些已消失了12年之久的六個王國的國名,自稱國王,或擁立六國故王的後裔當名義上的國王。只14個月時間,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即土崩瓦解,重新恢復昔日的戰國時代。六個王國赫然的在故土上復興。以下是這些草莽國王興起的順序,跟他們的根據地:

張楚王陳勝,陳丘(河南淮陽)

楚王襄疆,東城(安徽定遠)

齊王田儋,狄縣(山東高青)

趙王武臣,邯鄲(河北邯鄲)

燕王韓廣,薊縣(北京)

魏王魏咎,臨濟(河南封丘)

趙王趙歇,信都(河北邢台)

張楚王景駒,留縣(江蘇沛縣東南)

楚王羋心,盱眙(江蘇盯胎)

韓王韓成,潁川(河南禹州)

齊王田假,臨濟(狄縣改稱山東高青)

齊王田市,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魏王魏豹,平陽(河南滑縣)

六個王國國名的重現,並不等於六個王國的重建。死灰不可能復燃,即令復燃也不會持久。歷史的定律是,舊政權一旦毀滅,時間越久,越不可能復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有污之人亦有過人之處
空調吹多了,最適宜喝這三款茶
相親點餐4879元,男方跑了!對這樣的相親對象,你怎麼看?
胡說八道是哪八道,六親不認是哪六親?大漲知識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秦帝國的史實鉤沉
歷史上雄霸天下的大秦帝國滅亡的真正原因
揭秘:壓垮秦始皇和大秦帝國的三座大山,中國最強王朝就此覆滅
歷史上大秦帝國真正滅亡的原因,不是因秦始皇之死,而是因為他
在《大秦帝國》里是如何論述六國滅亡原因的?
秦始皇是商人呂不韋的「私生仔嗎?揭秘強大的秦帝國瞬間亡國之謎
經典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昭襄王,可能是歷史上最霸氣的君王
《大秦帝國之裂變》:鑽小樹林的歷史故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為什麼會被楚國人所滅?
亞歷山大帝國和大秦帝國誰厲害?外方:秦軍必敗!中國:隨便打打
大秦帝國真正滅亡的原因,不是因秦始皇之死,而是因為他
席捲六合的秦帝國,為何在秦始皇死後快速的崩潰?
大秦帝國滅蜀之戰,秦惠文王五座石牛滅一強國
大秦帝國滅亡後,秦始皇的後代都去了哪裡?
秦始皇陵兵馬俑,感受一下秦帝國的霸氣
大秦帝國:戰國的「基督山伯爵」,被魏王誣陷,發跡後霸氣復仇
大秦帝國:迅速崛起又迅速滅亡,最本質原因是什麼?
大秦帝國史上最慘的三次大敗
誰是導致大秦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經典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滅六國真的是與時俱進嗎?